张颖辉
一些地方在扶贫工作中,层层分解年度脱贫指标,年终脱贫销号是“矮人堆里选高个”;有的地方各类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记录表等五花八门,基层工作人员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纸面上。贫困人口不能“被脱贫”,精准扶贫更不能“纸上扶”。(《人民日报》5月18日)
开展精准扶贫,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但在近期,扶贫工作形式主义问题频发,尤其是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形式化的工作,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脱贫攻坚工作,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这样的面子工程实在是要不得,基层扶贫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下乡入户,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填报各种表格。
当然,对于上级领导而言,表册等文件可直接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可部分领导过分依赖表册,忽略了深入基层调研的重要性。
在一些地方,基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填报表、赶材料的场景经常出现。繁琐的“填表造册”任务,已经令他们不堪重负。这样的后果就是,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只能“坐在办公室扶贫”,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最终,受苦的还是贫困户,因为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得不到反映,扶贫工作难以精准。
做好扶贫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一线,到贫困户家里,通过零距离接触吃透情况,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好扶持政策,用足用好扶贫资金,选准选优扶贫项目,脚踏实地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力争让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
“纸面工作”需要做,但没必要月月报、季季报,给各个上级部门都报一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更违背了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真扶贫、扶真贫”要求。所以,扶贫工作必须回归实际,以困难群众的迫切诉求为出发点,扎扎实实做好扶贫
工作,而对扶贫工作和扶贫成效的考核,更不能用表冊的厚薄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