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承人生存状况探析

2018-05-14 10:51史雅娴杨玲范晓斌阿依丁·吐尔逊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木偶戏身体状况

史雅娴 杨玲 范晓斌 阿依丁·吐尔逊

【摘要】克拉玛依木偶戏始于1993年,首先由木偶戏传承人姚连成发起,成立了克拉玛依木偶戏剧团。该戏团这几年曾数次荣获本地和全国的奖项,以姚连成为代表,先后培养了50多位木偶戏传承人。但伴随着影视艺术兴起、传统戏剧受众群体日益老化、木偶戏其工艺流程复杂,有几十道工序,且工序要求很高,难以用现代技术所代替。剧团常作公益性演出,却在后继乏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传统戏剧的处境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的传承而存在,传承是核心,传承人又是传承的灵魂。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差异在于,前者传承过程不存在“传承人”,而后者的存在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也就是说传承人消失,原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不复存在,因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就是关注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未来。本文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该木偶戏剧团传承人姚连成的生活状况、社会声誉以及传承状况进行考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行性数据整理与保存,对“非遗”保护与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木偶戏;姚连成;生存状况;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社会声誉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8月,项目小组来到了新疆克拉玛依市进行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承人的生存状况考察,项目小组将生存状况分成三个二级指标“经济状况”“社会声誉”和“传承状况”,进行调查收集并分类整理。通过克拉玛依市文化馆的肖合开提主任,我们找到了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承人姚连成,并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姚连成目前的基本状况,也收集了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经济状况

1993年的时候,姚连成老先生从学校退休,看到日本人表演了布袋木偶戏,觉得他们做的木偶不形象,只有一尺高,这件事给了姚连成老先生启发,这才开始着手做木偶。最开始也不是指着木偶戏挣钱,日本人演一场要2000块钱,姚连成老先生想自己做出来免费给观众表演。第一次演出的时候在公园的凉亭里,设备也不全,从家里拿来窗帘围了场地出来,用录音机放唱词来表演。由于前期经费的原因,从原料的选择到制作木偶,都是姚连成老先生自己动手,他从学校拿回报纸,和乳胶合在一起做成模子。到现在,做木偶也成了一门手艺。从表演木偶到唱词改编,自始至终都是姚连成老先生和朋友们亲自操作。现在木偶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给传承人一定的补贴,自治区级传承人姚连成和刘晟升每年都会收到自治区给的传承人补贴,一共9600元人民币,两人每人4800元。政府也会不定期地安排木偶戏表演,每表演一次,每人有150元的补贴。但是通过对克拉玛依市非遗负责人肖合开提的采访中,我们得知政府对于木偶戏给予的补贴并不如克拉玛依市剪纸艺术。姚连成老先生说:“经费还是一个大问题,政府虽然给我们补贴,但是补贴还是太少,这么大热的天,出去演一次每人150,大家也不太愿意去。”现在,姚连成老先生的儿子也长大了,从事金融行业,家里的吃穿用度由儿子负责,家里也没有贷款需要偿还,现在姚连成老先生就可以专心创作,不用再愁钱的问题了。制作木偶的原料、衣服、帽子等一系列东西都是由姚连成老先生自己付费。但是姚连成老先生对目前的生活质量很满意。

但是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网络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年轻一辈的孩子们不喜欢,木偶戏也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眼看姚连成老先生日渐衰老,他也希望找到一个传承人来继承木偶戏,然而,木偶戏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对于年轻人来说,首先要能赚钱养家,即使对木偶戏真的很有兴趣,但是得知木偶戏并不赚钱后,有很多人就退缩了。所以,木偶戏的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必然是经济效益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木偶戏的传承才能越来越好,木偶戏才能发扬光大。这一问题单靠姚连成老先生个人还解决不了,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政府的支持,这也是姚连成老先生和我们共同的诉求。最后,姚连成老先生说:“还是希望找到一个真正喜欢木偶戏的年轻人,把木偶戏传承下去。”

二、社会声誉

克拉玛依木偶戏始于1993年。克拉玛依木偶戏剧团成立以后,自筹资金在克拉玛依、陕西等地共演出300多场。该团曾数次荣获本地和全国的奖项,先后培养了50多位木偶戏传承人。而姚连成老先生也是木偶戏团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同时也入选了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当地人对于木偶戏都是有一些了解的,这个木偶戏团自1993年起,自费组织了很多场演出,老一辈的人对于木偶戏团印象都比较深。以姚连成老先生为代表的木偶戏传承人凭着一股热情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感撑起了克拉玛依木偶戏的传承历史,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幸存。如今79岁高龄的姚连成老先生,在当地是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尤其是在姚连成老先生所在的小区,无人不知他的家在哪栋楼、哪单元。姚连成老先生不仅是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承人,也是克拉玛依非遗文化的代表人,在2013年自治区文化厅发布的自治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就有姚连成老先生。

在后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姚连成老先生在当地的知名度是相当高的,很多老人一提起姚连成老先生就会对木偶戏团的演出赞不绝口,对演出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我还记得有个老人是这样说的:“克拉玛依这个小城夏天的晚上异常的热闹,7-8月的群众自发,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接连不断,这个剧团也是其一,劇团的团长叫姚连成,10几年的心血花在了木偶戏及道具上,每天会在群众艺术馆外搭台演戏,为小城的夜色增填了不少热闹气氛,看戏的人不少,站在路上的,坐在路边的,拿着小凳的,戏台很亮好远就能看见,秦味段子那苍劲有力的唱腔,极具穿透力,一会儿就吸引男女老少好些人,也有些许老票友,摇头晃脑地随着戏剧的剧情节奏,叫个好!”通过老人的描述,我能够在脑中清晰地想象出当时的样子,姚连成老先生和他的木偶戏团不仅为木偶戏传承做出了贡献,更为克拉玛依的历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当然,也有不知道姚连成老先生和木偶戏团的人,这些人大都是少儿、青年人,还有一些是来克拉玛依打工的工人。有几个年轻人说他们在文化馆看见过陈列在那里的木偶,但是并不知道在当地有木偶戏团,如果还有演出,他们愿意去看木偶戏团的演出。虽然木偶戏是一种较为久远的艺术,但是并不意味着当代的年轻人不愿意去接触它、了解他。姚连成老先生作为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承人,木偶戏造就了他现在的名声,而他也使木偶戏在该地区至今保留了下来,没有绝迹。社会和政府应该更加关注这些传承人,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这样才能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传承状况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而在新疆的木偶戏唯一传承人是我们此行拜访的姚连成老先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在和姚连成老先生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他是如何学会木偶戏的,当初姚连成先生在他们部队里的时候,闲下来开始做木偶并且在部队里出演。后来出来以后专心于从事木偶戏事业,白手起家,自己做木偶,找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大家来演出,在当时也算颇有风范,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戏曲的衰落,木偶戏的受众也大幅度减少,姚连成老先生的日子也愈发不好过,一年也就几场演出,甚至难以靠木偶戏来维持生计,但是自从木偶戏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姚连成老先生成了新疆克拉玛依木偶戏唯一指定传承人,生活也变得好了起来,每个月有一定的生活补助,并且随着政府的宣传,也有人向姚连成先生拜师学艺,但姚连成老先生的要求十分高,所以他从不轻易收徒。但是随着姚连成老先生年龄的增长,木偶戏的下一代传承人就十分重要。好在姚老先生的孙子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喜欢在大家面前表演,不怕生人,姚连成老先生也有大把的時间可以教他,也算是给下一代传承人打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康保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汇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史雅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学生,学士;杨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学生,学士;范晓斌,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学生,学士;阿依丁·吐尔逊,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学生,学士。

猜你喜欢
木偶戏身体状况
传统戏剧——木偶戏
传统木偶戏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应用初探
木偶戏
身体状况还是积极心态?
论医学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心理关怀研究
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木偶戏
感觉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