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要】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传承与发展对于多元化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就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学前民族音乐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实际上指的是针对学前儿童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以民族音乐为载体和内容的早期教育教学活动。学前儿童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1]所以,针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接触到内容丰富的母语文化,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其审美能力、民族情感、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价值
由于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都是以民族或者地区传统民间音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利用民族音乐对学前儿童进行培养,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对民族音乐和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同时也为其欣赏其他民族音乐和文化的多元化审美价值观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学前民族音乐对于民族凝聚力提升以及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民族音乐大多蕴含着所在地区民族特有的地域特色、人文情感、时代精神,这是民族灵魂和思想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为年轻一代民族情感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我国《音乐教育大纲》明确指出,音乐作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其在人类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儿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不仅了解和掌握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同时民族音乐所传播的强大的凝聚力,对于儿童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审美视野的拓展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民族音乐提升儿童音乐素养
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民族文化和环境不仅是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创作的源泉,同时也是民族思想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学前儿童在学习民族音乐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民族音乐知识的领会、音乐技能的掌握、音乐审美体验的渗透和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学前儿童审美能力与健全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儿童独立个性、良好民族情感、高尚道德品质、健康心理与完善人格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优秀民族音乐的特色各不相同,所以,针对学前儿童开展的民族音乐教育,应该以民族音乐作品所承载的文化为精髓核心,加强针对儿童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培养的力度,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前民族音乐助推音乐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部门就中长期教育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学前教育课程资源的坚实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了充分发挥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优势,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力度,促进其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所以,加快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的学前儿童教育的步伐,不仅有助于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挖掘,促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学前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学前民族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其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针对学前儿童开展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帮助学前儿童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选择、推广、传承指明了方向。其次,由于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经过长期提炼而形成的代表民族特色的产物,其不仅浓缩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同时,其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前儿童教育效率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教育部门在设置学前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学前音乐教育因为其具有大量、丰富、优秀的民族音乐资源,因此,在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主要发挥着培养儿童多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是确保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手段。最后,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民族音乐文化针对学前儿童进行意识教育,是培养儿童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儿童艺术素养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进一步说明了针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的不断增强,同时也是儿童健康音乐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方式。
四、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理念需要正确树立
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是影响教育行为实施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学前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才能将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作为学前教育结构的教师而言,必须提高自身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认知程度,充分重视民族音乐在學前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将民族音乐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时,应该将儿童音乐兴趣与爱好的培养作为基础,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发展的特点,开展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同时,严格按照学前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水平为基础,选择符合通俗易懂、直观简洁且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音乐内容,才能确保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目标需要合理设置
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确保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在开展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时,必须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意义予以充分重视,同时严格按照儿童的整体性发展这一教育目标要求,开展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确保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有效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3]此外,整体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发展目标的树立,缺乏整体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使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探索世界奥秘与神奇欣赏能力的培养。所以,教育部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整体发展目标,同时在制定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儿童的旋律感以及节奏感培养予以充分重视,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才能实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三)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需要合理优化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实施的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不仅冲破了传统的中央集中课程管理方式的束缚,同时也为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将教育教学的主导权彻底交还给教师,为教师根据地方文化特点进行教学资源的创新与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出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教师必须在深入了解地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地方优秀民族音乐研究与探索的力度,确保学前民族音乐课程体系的建立在满足儿童整体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将地方民族音乐元素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开展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时,教师必须在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与本土化、传统性与现代性紧密融合的原则,加强不同地区民间音乐开发和应用的力度,才能促进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正确选择
幼儿教师在开展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时,必须采取融入多种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方式,积极引导和帮助幼儿通过探究、合作、体验等学习方式,在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音乐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通过音乐全面、立体的感受民族文化、认知音乐魅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鼓励幼儿参加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才能实现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民族文化的目的。[4]另外,在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儿童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鼓励儿童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确保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目標和任务的顺利实现。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开展,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不仅促进了幼儿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培养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25-128.
[2]周文思.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作用[J].大众文艺,2016(21).
[3]江帆.民族民间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渗透[J].艺术评鉴,2017(4):110-111.
[4]邢方圆.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