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管理模式重构探讨

2018-05-14 15:12耿晓霞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21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重构

耿晓霞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发生着巨大变革,其中涉及高校财务会计的新理论、新变化、新技术也日益增多。新形势下迫切要求高校财务部门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重构会计核算模式,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满足学校健康发展需要。本文主要从财务核算人才战略建设、信息化建设、放管服管理、协同管理等方面提出举措,进一步理顺财务机制,优化报销流程,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的财务目标。

关键词:高等学校;核算模式;重构

党中央在十九大做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高等教育进入全面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新阶段。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持续推进,迫切要求高校财务部门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重构会计核算模式,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学校健康发展需要。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发展思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涉及高校财务会计的新理论、新思维、新技术、新变化也日益增多。如项目经费“放管服”改革、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应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校院两级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等涉及全校经济活动的变革,又有财务信息系统升级、各业务系统联网、网银支付、批量支付、国库项目银行直联等财务部门内部信息技术方面的变革。高校财务核算部门具有核算与监督两大基本职能,新形势下应突出创新发展思维,敢于打破现有工作模式、方法和流程,树立一体化、业财融合、信息化、智能化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满足会计新需求。

二、树立业财融合、业管融合理念,推动传统核算报销会计向业务型、管理型转变

业财融合、业管融合是新时代高校财务核算人员转型的最终方向,要求财务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推动教学、科研业务发展的管理型转变。在这一趋势下,核算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转变核算人员的工作理念,从单一的核算思想中跳出来,对财务工作建立全面的认识框架,积极了解学校学科特点和具体业务,使财务核算工作创造出应有的价值;推动核算工作的重心前移,由对各项支出的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转移;转变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基于数据的分析与预测能力,帮助决策者从财务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对高校具体业务决策更具价值的建议,充当财务与业务的连通桥梁,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和业管融合。

三、校区间核算部门協同管理,增强工作合力

现阶段,高校跨地区、多校区办学模式逐渐增多。以S大学为例,为满足各校区师生的报销业务需求,S高校的八个校区分别设有财务报账大厅,开展核算报销工作。因校区分散等原因,存在校区间报销口径不一致,各校区核算人员之间沟通交流不及时、研讨不深入,对政策与制度解读存在分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容易激化与师生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各校区核算工作形成合力。例如,部分业务可能涉及多个校区,如跨校区调账、跨校区收入入账、大型会议的费用结算等,由于校区间信息不对称、协作不到位,导致业务处理缓慢,甚至出现错账。

因此,应对各校区核算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系统梳理,理顺校区间核算关系,进行协同管理,制订学习计划,编制培训资料,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和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各校区核算人员共同学习、解读政策制度,建立统一大核算微信交流平台,出台统一核算报销规范手册等措施,逐步实现尺度统一。

四、树立核算、结算大科室整合理念,提高工作效率

财务报销流程可分为核算和结算两大类岗位,核算工作是结算工作的基础,结算工作是核算工作的延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多数业务而言,报销款项只有转入经办人银行账户才意味着核算工作真正办结。但是,若核算与结算实行分头管理、各司其职,有时会出现工作脱节的情况。

一方面,在银行对账、日常账务调整、无现金支付银行信息审核、无现金支付失败重付、凭证传递、非税收入上缴等业务,核算科和结算科工作职责划分不清,影响业务处理效率。例如,银行调账业务现由稽核科负责提出申请,在未经结算科确认的情况下,直接交由核算科进行账务处理,流程上存在内控隐患。另一方面,当部分业务涉及两个科室时,协调难度较大。核算科和结算科人员思想不统一,工作中缺乏交流互动和大局意识,不能根据工作需要灵活调配人员。

因此,财务部门应建立大科室理念,以整个业务为基础,打通管理,实现核算和结算工作良好衔接,加强关联业务交流,共享基础信息,灵活调配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教学、科研人员活力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持续推行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举措,努力实现让师生“最多跑一次”。修订财务制度规范,遵循教学和科研工作规律,充分下放权限,放宽经费支出限制,尤其是对科研经费支出的限制,进一步增加劳务费和科研绩效的比例,让教学、科研人员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激发工作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例如,试行横向科研经费500元以下的小额支出报销,在无发票的情况下凭收据、项目负责人签字等证明材料即可报销。

六、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流财务核算服务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学校“双一流”建设持续带来财务工作量的大幅增加,“放管服”和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迫切需要变革核算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财务核算业务对信息化建设需求越发迫切。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学校财务系统和自助投递报账系统优化升级,实现财务系统与学生、人事、科研、外事、资产等各类业务系统全面对接,打造财务共享中心和交互式财务服务平台,打破多校区办学财务工作的时空限制,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财务工作标准化、智能化和流程一体化。一流的财务服务平台可以将财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核算报账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充分释放管理潜能,有利于促使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价值型、决策型转变,创造更大的价值。

七、建立研究创新与报销服务两支人才队伍

一方面,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制度研究深入、具备创新能力的研究创新人才队伍。研究创新团队应当率先深入学习最新的财务政策、制度,针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管理会计应用等相关文件认真研究,出台具体的操作规范、实施细则等,推动新制度下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作为财务前台人员,研创队伍能够获取第一手的资金收支数据,实时监控各类资金收支的运行情况,通过对会计基础信息进行归集、分类,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深入研究和集体探讨方式,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另一方面,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塑造一支具有丰富业务实践经验、切实了解师生需求、沟通能力良好的报销服务人才队伍。报销服务队伍应与师生医务员工联系密切,既需要树立服务理念,又需要在日常业务操作中提升技能;深入到各学院中去,了解广大师生财务需求,开展财务宣讲,沟通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

八、创建学习型团队,实施财务人才战略

推行财务人才战略,持续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团队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全员轮训机制,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进行前沿培训,广泛开展校际交流;创建全面立体高效的人才服务工作机制,完善职称评审与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财务人才的引领创新作用;发挥研创团队的创新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省、会计学会、校级课题立项,从业务实践中提炼理论热点,从理论角度剖析日常业务,实现理论与应用的融合,激发出研创团队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财务核算人员要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坚持依法科学、实事求是的核算原则,进一步理顺财务管理机制,优化报销流程,实现财务核算工作成功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高勇.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校财务核算模式创新探析.教育财会研究,2014,25(06).

2.武秀娟.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国外资,2014(04).

3.吴鑫,刘纪波.网上报账方式下高校核算工作信息化改进探索.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5).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