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改革对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8-05-14 10:51杨力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市场电影少数民族

【摘要】云南曾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影片,迎来了云南少数民族電影创作的巅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辉煌早已不再,并且受到了商业电影的巨大冲击,举步维艰。但在新机制、新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云南的少数民族电影或许将迎来一线生机。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电影;院线;市场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识码】A

电影在如今人们的生活当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商品、一种文化消费的方式。在美国好莱坞规模最大的几家电影公司当中,一直是把商业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而这也成就了美国的电影工业称霸全球。而在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模式当中,电影的发行放映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环。如环球、华纳兄弟、派拉蒙等各大电影公司深知,要想获得市场票房,就必须要保证影片的上映率,这些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自己的发行院线,专门用以发行放映自己公司所拍摄的影片,开启了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的电影公司模式。这样的模式也使这些电影公司在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后,成为了好莱坞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同时也支撑起了整个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

一、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对少数民族电影影响

中国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在2001年以前,一直是由国家统一发行,各省、各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自上而下,逐级发行放映。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加入WTO、广电行业集团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也开始向院线制转变,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也为中国的电影市场带来了变化。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影发行放映机制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辉煌

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加速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在各地组建了一批电影制片厂,以提高电影生产的数量。在“大跃进”结束后,电影产量逐年增长观众人数上升。而作为中国人的生活中对本土文化发生兴趣的一个结果,很多影片开始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题材,描绘和展示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动人文化。云南的少数民族电影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创作的巅峰。

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各大电影制片厂也完全由国家统一计划拍片指标,所以所拍摄的影片在国家统一的计划生产下,也由国家统购统销后,下发至各省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各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再逐级下发至所属的各地州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然后由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下属的影院进行放映。

这样的电影管理机制虽然缺乏竞争,缺乏活力,也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却保证了每一个制片厂都能发挥自己的特色及优势,获得拍片的机会,也保证了大部分摄制的影片能够进入到影院进行放映。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摄制了《阿诗玛》《五朵金花》《芦笙恋歌》等影片。加之这一时期大众的文化生活的选择比较单一,资源也严重匮乏,走进电影院成为人们的重要文化生活之一,因此,一系列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赢得了普通大众的一致认可,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标志。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商业大片对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冲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十年的“文革”动荡,让中国的经济倒退了三十年,各行各业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的电影事业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许多电影制片厂都停止了拍摄,基本陷于瘫痪状态。“文革”结束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在七十、八十年代中国的电影市场也迎来了短暂的繁荣,但因受到“文革”十年的巨大影响,中国电影制作力量基础薄弱,制作资源匮乏,资金短缺,创作观念落后,摄制的影片也乏善可陈,电影事业的发展仍举步维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开始向海外引进商业大片,而国产电影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制作观念、制作水平落后,在进口商业电影的冲击下溃不成军,加之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选择也越来越丰富,电视的普及使电视行业发展迅速,家庭影院的兴起、中国内地音像出版市场的盗版猖獗,都让中国的电影市场雪上加霜,曾经万人空巷的场景也已不复存在,许多电影制片厂也只能以出让拍片指标的方式勉强度日,而许多影院也只能依靠经营副业来维持生计。中国的电影市场再次进入了大萧条,这也让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无可幸免。

为了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繁荣电影市场、让观众重新回到影院,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电影机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电影体制改革从打破计划体制入手,打破了统购统销的全国计划生产和发行放映体制,引入了竞争机制,从中影公司独家发行国产片变为各电影制片厂都拥有发行权,还国有制片单位以自主发行权。进入21世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文化部于2001年12月28日联合签署并下发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这标志着以推进以院线制为核心的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下,全国各地纷纷组建院线,中国的电影市场逐渐回暖,全国电影票房逐年上升,从2002年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9.2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了440亿元人民币,而2017年全国票房总收入更已突破500亿元人民币,中国的电影市场再次迎来了春天。

但在中国电影市场繁荣的背后,在院线机制的改革下,许多院线和影院都更看重经济效益的增长,力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购买片源及排片上更倾向于商业价值更高的商业大片,许多影片都无法在院线上映。

而在各大商业院线的逐利机制下,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市场表现更加惨淡。很多影片都未能进入院线。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影片投资方的成本投入无法从院线发行渠道获得票房收益,大大降低了此类影片的融资能力,也极大地限制了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

二、多屏时代的到来或将迎来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影放映制度的改革,影院已不再是影片发行和放映的唯一渠道。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崛起、各地校园院线的建立以及农村院线的推行,或许将成为少数民族电影突破和发展新的重要平台。

(一)院线的并购重组趋势将催生分线发行策略

当前,国内电影放映领域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大院线的影片资源同质化程度较高。虽然电影放映市场的空间有限,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影院加入阵地争夺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近两年国内放映领域的收购、并购现象屡见不鲜,放映领域的整合与重组势头越来越猛。

在大规模的并购背景下,市场的集中程度势必将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中小型院线迫于生存压力,或许将会主动通过分线发行策略来获取相应的市场份额。而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以鼓励各个中小型院线联合,在云南建立少数民族电影院线,为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提供更多地放映的平台。

(二)视频网站的崛起将为少数民族电影搭建起更大的平台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视频网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而视频网站与传统院线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为与传统的电影放映院线形成差异化竞争,抢占电影院线以外的受众市场,众多未能进入院线的影片纷纷登陆各大视频网站,许多网站还纷纷开设了自制剧和网络大电影的板块,以增加片源数量与类型吸引用户流量。

目前,各大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逐渐成熟,与传统院线相比受到的限制更少,片源的数量与上映的周期也是传统院线所无法比拟的,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精准定位用户喜好,也成为了互联网视频网站的一大优势。这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电影更精准地定位潜在的受众人群,更好地挖掘市场潜力,利用视频网站提升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法]乔治·萨杜尔,徐昭,吴玉麟.电影通史第3卷——电影成为一种艺术(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2]王淑萍.全球影视产业集聚区典型案例分析[J].电影文学,2007(23).

[3]杜梁,聂伟.从技术革新到消费升级:院线供给侧改革的现状与未来[J].当代电影,2017(13).

[4]魏国彬.民族电影的产业化——云南的历史、实践和理论[M].云南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国電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产业研究部.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6]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201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R].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杨力,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市场电影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