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中的旷野之美

2018-05-14 10:51金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旷野生命力自然

【摘要】“旷野”是自然的环境,是人迹罕至的场所。它的独特之美在于它没有阻隔,没有修饰与喧嚣,它让人沉浸在浪漫、开阔的氛围当中。它有别于高山峻岭的巍峨、大江河流的绵长、室内瓶花的精致。我的成长环境让我对旷野有着深深地感情,它影响了我艺术题材的取向。本论文以对旷野题材的艺术作品的梳理分析为主线来阐述绘画中的旷野之美,首先梳理了中西方绘画史中旷野题材艺术作品发展的脉络;其次着重分析安塞姆·基弗、大卫·霍克尼等几位艺术家的旷野作品之美。这些艺术家创作的旷野作品表达的内容情感不尽相同,又对艺术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艺术道路上正在探索的晚辈有着重要影响。绘画史上有这么多表现旷野题材的优秀作品和杰出艺术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希望能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我能慢慢完善这一课题。

【关键词】旷野;自然 ;诗意; 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绘画中表现的旷野

(一)中世纪壁画中的旷野

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晚期,在壁画罗马的莉维亚庄园中,司都狄厄斯·露狄厄斯就已经将美丽的田园之景带入到室内的壁画装饰里。绽放花朵的植物与枝上栖息了羽毛鲜丽之鸟儿的多种树木环绕整个房间,将一种繁茂的花园永恒地带入了室内。

此外,在中世纪,锡耶纳的艺术家安姆博吉欧·罗伦杰提,他就开始表现带有旷野内容的作品了。他在为当地政府所创作的壁画《和平的寓言》图1-1中,描绘的是城市与农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罗伦杰提的这幅作品用大篇幅刻画了乡村景观部分:大片成熟的农作物、一块块分割的农田、起伏的山丘、纵横的阡陌。这是中世纪壁画中不多见的大篇幅表现旷野的作品,中世纪其他涉及到旷野题材的作品大多是在宗教题材壁画作品的背景中出现,如亚维农教皇宫殿的壁画《捕鸟人》。在中世纪,艺术大都是为宗教服务的,而安姆博吉欧·罗伦杰的这幅作品刻画的对象极为真实,反映了世俗生活的美好平静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14-18世纪中人物画中的旷野

到14-16世纪,艺术家作品中的旷野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人物是画面的主要表现部分,这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核心就是人文主义精神,它提出要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神为核心。最重要的是提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都是把人作为艺术的主题。这类作品有德尔克·布兹的《圣母拜访》 、乔凡尼·贝利尼的《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的《圣母玛利亚》。到了文艺复兴后期的时候,就有单纯在作品中表现风景的画出现了:在阿尔特多费尔的作品《多瑙河的风景》中,其中就有大篇幅表现野外空旷的景象,美不胜收。在17到18世纪,尼德兰艺术家彼得·勃鲁盖尔,在他的作品《收割者》中,他使用了饱和的棕色和黄色,刻畫了八月广阔田野上的炙热感受。杨·凡·戈因的作品《雷南的风景》中将三分之二留给天空,表现出了巨团乌云翻腾的天光下,无穷无尽的原野和土地。

(三)19世纪以来表现旷野的艺术作品

到了19世纪,在西方现代绘画的思潮中,艺术家们开始离开阴暗的画室,走进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光与色。这些作品表现出了艺术家的浪漫、轻松、愉快和对生活的热爱,画面的形式语言非常大胆更加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个时期的风景画开始慢慢兴盛起来,艺术家对于自然的关注程度增加,风景画做为独立的画种也流行开来。在浪漫主义风景画艺术家约翰·康斯太勃尔尤其善于表现空旷的原野之景,这与他出生于平原,长于农夫之家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的作品《斯图尔谷地与德汉教堂》中,农夫们在炙热的旷野里辛勤的工作,表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开始走出室外,表现了很多旷野的艺术作品。有莫奈的《野罂粟》、梵高的《收获景象》、《麦田群鸦》、《麦田云雀》、《乌云密布的天空下的麦田》,保罗·塞尚的《从劳维看圣维克多山》等。另外俄罗斯巡回画派风景画家伊凡诺维奇·希施金对自然有着深深的热爱之情,他的《麦田》表现了原野上大片的麦田成熟的景象;列维坦的艺术作品除了表现森林的作品,也有一部分是表现旷野内容的作品,如《弗拉基米尔卡》、《暴风雨之时》等。

(四)西方当代艺术家表现的旷野

西方当代表现旷野的艺术家有很多,有像深受国内艺术家喜爱的安塞姆·基弗和大卫·霍克尼,这两位艺术家所表现的旷野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安塞姆·基弗是出生在“二战”废墟中的那代人,他在作品中大量的运用各种综合材料,有铁、沥青、石灰、石子、布、纸、稻草、树枝等。作品巨大的尺幅和丰富的画面肌理使得作品充满了力量和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产生了深深的思考。他表现旷野之美在于他的作品传达出一种充满痛苦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表现出了一种凝重的氛围,但又富含着诗意,诉说着丰饶的土地、肥沃的牧场,美丽的森林这些逝去的美好时光,实现了自然与绘画的联系,又超越了物质性的神秘感,这是一种更高的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和热爱之情。

大卫·霍克尼生活在英国,他在艺坛上一帆风顺,也没有像安塞姆·基弗那样经历过战争留下的昏暗惨淡。他以英国旷野野、森林为主题的系列作品有相当多的新鲜气息,自由、活泼、无拘无束,充满离经叛道的激情。在作品《故乡约克郡起伏的田野》中他用清新亮丽的颜色、稚拙有趣的笔法将英国的乡村旷野表现的充满意趣和想象力,表现了英国乡野的宁静与美好,让我似乎感觉到他本人也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他的作品传达给我的视觉感受是宁静美好的,远离密集嘈杂和喧嚣。

二、中国绘画表现的旷野

(一) 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中的旷野 ——“平远”

中国古人对旷野的认识有着另一番见解,在中国的山水画艺术理论《林泉高致》中,“旷野”一词的意思相当于“三远:高远、深远、平远”中的“平远”。

平远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视线望向远处,渐行渐远,空旷辽阔,从而表现出旷野意境幽幽。中国传统山水画表现旷野的作品有很多,如元代的倪瓒就尤其善长画平远,他作的《江岸望 山图》、《容膝斋图》,以一种极其简洁的笔法描绘了旷野风光,他笔下的旷野平原意境清幽深远、远远绵长、荒寒萧索。另一位宋代米氏山水的创造者米友仁先生在他的作品《潇湘奇观图》中,用他极具个人特点的笔墨风格的形式表现了旷野中的烟云溟濛、柳溪野趣、诗意盎然,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烟雾弥漫的旷野。此外元代赵孟頫也善作平远旷野之景,在他的《水村图卷》中,描绘了一派江南的清幽旷野之景,五代董源的《潇湘图》,明代董其昌的《江山秋霁图》也是如此,都是刻画了旷野的开阔,幽情远思。

(二)中国艺术家画笔下的旷野

在中国艺术家中,表现旷野题材的艺术家不在少数像刘巨德、许江、王克举、徐小燕等。其中刘巨德先生是在中国画上对旷野做出探索的艺术家,他用笔墨表现关系表现出了别具一番风味的旷野。在他的作品《追日草》中他用三种左右的颜色很好的把握了整个画面大的黑白灰关系,突出了旷野中植物的点线面关系,用淡墨晕染出远处旷野植物的零星,虚实得当,层次丰富。

许江先生旷野题材的创作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葵系列作品尤其出众,他将葵在旷野中的场面和气势恢弘的氛围表现的淋漓尽致,震撼不已。同时画面的色彩厚重有力,形体紧凑结实,突出了画面的重量感,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许江先生和安塞姆·基弗表现的旷野都会给人带来除视觉之外的心灵上的思考。他画中的葵极具个人特点,排兵布阵一样的构图,把旷野里的葵以一种象征的意义比作境遇惨淡生命意识永远向阳的一种人。他笔下的旷野里摆脱了向日葵作为植物的简单定义,而是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内涵,成為了历史的印记、当代文化精神和文化批判。

王克举先生是一位朴实、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对山东家乡的乡土有着深深的感情。王克举先生酷爱写生,他表现的旷野作品大多是通过现场写生来完成的,他将画布立于野外,直接面对自然,他有敏锐的感受力,面对空旷的原野,复归平静、回忆而来,这一点近似于诗人的情感流露。他表现的旷野色彩激情跳跃,色彩、构成、韵度的复合重叠中,赋予一件作品的整体灵气和鲜活视感,形成了个人风格很强的辨识度,他以独特的视角创立了属于他个人的绘画风格,对于他来说旷野的写生只是他的创作方式。王克举先生画笔下的旷野面对自然进行重构,是形式与精神在作品中的交相递进。

对于旷野题材作品的解读应该提高思想深度,将自然旷野延伸到社会旷野和精神旷野高度。

参考文献:

[1] (英)昂纳,(英)弗莱明著; 吴介祯等译.世界艺术史:第7版:修订本[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2] (宋)郭思编,杨伯编著.林泉高致 中华生活经典[M].上海:中华书局,2010.

[3]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作者简介:金玉(1992-),女,硕士研究生,山东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油画艺术。

猜你喜欢
旷野生命力自然
在旷野把自己坐成一汪湖
初冬的旷野(外一首)
无边的旷野,一只金黄的老虎跑过
直到世界尽头
旷野的风
绿野仙踪
如梦似幻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