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明慧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对其进行文学语言赏析,首先应分析其创作背景,然后再对语言形式的展示、各类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内容加以讨论,真正达到通过幽默、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社会现实、增加文学作品感染力的效果。
【关键词】《围城》;语言形式;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通过对《围城》创作语言进行解读不难发现,钱钟书先生主要是利用幽默的语言讽刺当时的社会,揭露社会的丑恶。可以说,作品中所有借由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完成的人物及生活场景的描绘,都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文中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具张力,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更立体,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有更加生动的认识。
一、钱钟书小说《围城》创作背景
作为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属于意识范畴,其形成与作品背后的物质世界存在密切联系,想要深入理解这部小说,关键是了解其创作背景。《围城》描写的故事发生于1920-1940年,故事的主角方鸿渐是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压力,方鸿渐与同乡周家女子訂亲。但在大学期间,方鸿渐的未婚妻周氏患病身亡,准岳父感动于方鸿渐创作的唁电,决定为其出国求学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在出国期间,方鸿渐虚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与留学生鲍小姐热恋。在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后,方鸿渐选择回国,并在准岳父开办的银行任职。在此期间,他不仅获得了大学同学苏文纨的青睐,还与其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1]。另外,方鸿渐还结识了赵辛楣,在其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外地一所大学任教。最终,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回到上海,在报馆任职,婚后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矛盾激化,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陷入绝望境地。钱钟书将婚姻比作“围城”,描写了婚姻两难的境地。在小说的创作时期,中国受日本侵略,大批留学回国知识分子尽管满腹才华,却陷于勾心斗角之中。面对着动荡的社会和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钱钟书笔下的这些青年人虽游离于抗日战争之外,却高度关注中华民族在封建社会中的艰难发展。出于这种矛盾的心理,钱钟书创作出了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围城》,也可以说,正是由于特殊的创作背景,才使得这部小说具有其他小说不具备的研究价值。
二、钱钟书小说《围城》文学语言赏析
(一)语言形式的使用
钱钟书先生学养深厚,知识渊博,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随意而发,信笔点染,不但是知识的富藏,更是语言艺术的宝库。仅以《围城》为例,变化多姿的语言艺术,信笔拈来的幽默技巧,令人目不睱接,叹为观止。特别是语言形式的运用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让作品摇曳多姿,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的艺术典范。在创作《围城》时,钱钟书还对英语进行了创造性的穿插,并取得了成功,使得《围城》的语言艺术魅力大大加强。例如,“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只等于waste paper。”这一段表述中,汉语和英语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更加明显的讽刺、幽默的艺术效果,张先生对方鸿渐的态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此之外,钱钟书还通过将汉语和英语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将方鸿渐不学无术、虚荣贪婪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十分直观的展现。钱钟书直接引入外文语音,不仅体现了思想文化的开化,还展现了更为辛辣的讽刺。对沈太太的描述最为生动,钱钟书首先叙述了她的浓妆艳抹,然后特意在她的对话中安排了 “la、Ola、Tiens”等法语感叹词,但是这些法语的用法并不符合沈太太的人物形象。钱钟书通过直接引用的方式,将二者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不仅充分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环境中“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还将沈太太的丑态进行了更加直观的展现,讽刺意味尤为明显。有意招方鸿渐为婿的张生生,喜欢中国话里夹英文,钱先生使用了多次英汉夹杂的会话后,称“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一个虚荣的假洋鬼子原型毕露。钱钟书在《围城》中应用的大量外文语音,以反差的形式带来了语言方面的幽默感。因此,在对《围城》的语言魅力进行品读时,钱钟书对不同语言形式的使用,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修辞手法的使用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创作中,善用修辞,一般的修辞手法在他的笔下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效果。从《围城》的修辞手法来看,钱钟书先生不仅熟练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学创作的修辞艺术。
1.比喻
钱钟书曾言“比喻是文学的根本”,其对文学语言中比喻手法的精深研究由此可见一斑。《围城》中出现频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的就是比喻。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合理应用,使故事情节更加饱满,使读者身临其境,对情节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3]。在《围城》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比喻修辞手法就是明喻与典喻,下面就这两种修辞手法展开具体分析。
(1)明喻
在《围城》一书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明喻,虽然说这种修辞手法较为直白,但是钱钟书却将明喻运用得恰到好处,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语言功力。钱钟书这样描写韩太太样貌的丑陋: “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这样的比喻不仅指出了韩太太样貌丑陋的事实,话语中的贬义更是彰显出韩太太令人生厌的性格特点,尤其通过对面饼、苍蝇、粪的喻指,使得韩太太的性格更加鲜明。同是描述女人的丑态,书中对沈太太形象的描述则是另一番情景:“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壶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两种比喻手法应用准确且异曲同工,让人拍岸叫绝。“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这雨愈下愈老成,雨点贯串作丝,河面上象出了痘”。诸多的比喻手法,化虚为实,运用精妙,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典喻
《围城》中运用典喻而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突出的,典喻的合理应用,不仅易于读者理解,更能使读者对文中用意加深理解。《围城》说到方鸿渐的假文凭,“仿佛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对卫生条件较差的饭店进行了多次描述,在突出桌子油腻时,钱钟书利用了《儒林外史》的一段文字,“将饭店的桌子比喻为胡屠夫扇了一耳光的范进的脸”,借助典型文字片段的修辞手法,不仅显示出桌子的油腻,还将《儒林外史》的文学效果转移到了这部小说中,可谓十分巧妙。
2.夸张
《围城》中夸张的修辞手法主要被运用到了主人公方鸿渐的身上,换句话说,钱钟书对方鸿渐的语言、动作都进行了夸张化的处理。文中有一段最为典型,就是方鸿渐对汪太太的饭菜大加赞美时,说道:“吃菜吃到舌头都吃不下去了”。很明显,方鸿渐是在夸大饭菜好吃的同时,夸大自身言语,通过这样的夸张给人以相声说口耍嘴的感觉,这也不失为一种幽默[4]。当然,读者在赞叹方鸿渐口才的同时,还应当看出钱钟书的语言功底是十分深厚的。夸张这种修辞方式是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运用修辞,不仅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还会使得文章增色数倍。
3.讽刺
(1)有差别讽刺
①冷嘲热讽
方鸿渐,他本性诚实,能明辨是非,并且有羞耻之心,即使买了假文凭,仍旧不敢处处炫耀,在发现丈人将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博士文凭,以满足虚荣心时,方鸿渐的第一反应是“无脸见人”。关于孙柔嘉和方鸿渐的婚姻,钱钟书怒其不争,虽对方鸿渐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讽刺,但仍处处透露对他的同情。总的来说,钱钟书在对以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进行嘲讽后,往往会表现出相应的怜悯。
②不留情面的鞭挞
以张吉民为例,作为书中“洋奴”的代表,张吉民通过投靠资本家的方式大发洋财。对于这类喜欢将无谓的英文夹杂在中文中,以衬托自己“知识分子”身份的人,钱钟书在书中进行了不留情面的鞭挞[5]。陆子箫以外交部的信封唬人,李梅亭偷吃地瓜,范小姐假冒作者赠书,种种事例,不一而足,钱钟书先生以揭露与批判,完成了对那个时代特定人群的人性剖析。
(2)与幽默相结合
钱钟书凭借着自身渊博的学识,将讽刺和幽默相结合,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对知识分子身上的虚伪进行了揭露。仍旧以方鸿渐为例,省立中学校长在他回国的第二天就亲自登门,邀请他以“西洋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为题进行演讲,结果方鸿渐不小心弄丢了演讲稿,导致围绕着梅毒和鸦片展开了一场华而不实的讨论,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钱钟书对留洋知识分子不学无术特质的讽刺。
三、结论
通过对上文所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整部作品中,作者不仅使用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还使用了大量的修辞,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融合,既有暗示又有明示,修辞手法则包括夸张、讽刺、比喻、幽默等,正是由于这些修辞手法的存在,才形成了作品严谨的语言体系,也才使得语言表达更加丰富,作品更具生命力,尤其是作品中讽刺、幽默的语言表达,让作者严肃的思想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与接受。
参考文献:
[1]赵波.《围城》的语言艺术[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8):23-25.
[2]魯平.《围城》比喻艺术之管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3):96-97.
[3]邱菊.婉妙轻灵逸趣横生——浅析《围城》的讽刺语言[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