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博物馆碑林拓片制作技艺

2018-05-14 10:51何永超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碑刻交流学习

【摘要】大理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引无数文人挥笔泼墨,大理市博物馆众多碑刻承载了大理璀璨的文化。拓片制作是博物馆必学技能,馆内工作者认真学习拓碑知识,改进拓制工具,提升技艺,在拓片制作上略有心得。《苍海镌石—大理历代名碑拓片精品展》在西安碑林成功举办,各地博物馆纷纷邀展,拓片制作技艺倍受关注。大理文化日趋繁盛,大理市博物馆碑林拓片制作技艺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和工艺魅力。

【关键词】碑刻;拓片制作技艺;交流学习;工具改进;拓制心得

【中图分类号】G263 【文献标识码】A

大理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化灿烂,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挥墨。存世碑刻承载了璀璨的大理文化。大理市博物馆共收藏800余通碑刻,其中225通在碑林展示。拓片制作是博物馆碑林主要业务。我们震惊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娴熟拓碑技艺的同时,也为无法系统学习而遗憾。以西安碑林为目标,我们慢慢摸索,努力提升拓碑技艺。《苍海镌石—大理历代名碑拓片精品展》在西安碑林展览成功,各地博物馆纷纷邀展。随着出展,大理市博物馆碑林拓片制作技艺倍受关注,游客与拓片爱好者对制作技艺产生浓厚兴趣,促使我们思考拓片制作技艺的发展。

一、大理市博物馆碑林

大理市博物馆碑林始建于1987年,馆内收藏大理市境内大理国至民国碑刻800余通,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风土人情等,为研究大理历史文化提供丰富资源。碑林承载了大理丰厚的文化底蕴,许多中外学者慕名而至。众多元碑为研究元代大理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原始资料,是打开元代大理文化的钥匙。明代儒学盛行,洱海文化繁盛,耕读传家成为上层社会的标志。杨黼《山花碑》是典型汉字标音表意文,现今发现最早的方块白文,白族大本曲“山花体”的代表作。杨慎《禹碑歌》文字优美,笔锋飘逸,深受后人喜爱。大理历代佛教盛行,素有“妙香古国”之称,碑林内诸多碑刻上雕饰精美佛像和梵经,展现了佛文化的非凡魅力。农田水利碑记载了大理人民繁衍生息的历程,农耕文化的发展。碑林内碑刻跨越千年,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勾勒了丰富多彩的大理文化。

二、拓片工艺改进

拓片制作是我馆职工必学的技能,缺乏经验和经费,在实践中摸索,早期拓片存在诸多瑕疵。为提高技艺,馆内职工到西安碑林参观学习,购买工具,但遗憾未能系统学习。在西安碑林高超的拓片制作技艺影响下,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尝试。拓包(扑子)频繁使用后变形受损严重,多次购买效果不佳。参照西安拓包,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用羊毛毡制作的拓包效果理想。西安碑林拓片为参照,认真拓制200多张拓片,思考拓制中存在的瑕疵,尽力尝试,拓碑技艺有所提高。为了做出更好的拓片,我们不仅努力提高技艺,还尽量考虑和营造更好的拓碑环境。

(一)拓包改进

大理传统的拓包为绸布包裹头发,没有把手抓握,使用不便,清洗维护极其麻烦。西安购买的拓包用毡子缝制而成,使用方便,但有诸多不足:把手变形易损,垫片吸墨不匀;拓包大小固定,无法满足需求。购买的拓包质量不佳,我只能尝试自己制作。在定制木座上缝制较为松软的羊毛毡片,用粗布包裹,再粘上羊毛毡片,制成拓包底座。用细绸布裹紧底座和较为紧密的羊毛毡垫片,拓包制作成型。改进后的羊毛毡拓包弹性适中,抓握稳定舒适;使用方便,频繁使用后变形不大,在宣纸较干的时候仍可均匀打墨。使用后清拆洗绸布和垫片,拓包更换干净的绸布、垫片后便可再次投入使用。

(二)拓碑环境

碑刻拓制一般流程为:洗碑、刷白芨水、上宣纸、上水、敲碑、上墨、下碑、晾晒保存。拓碑流程相同,但各地气候不同,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技巧。大理四季明显,空气湿润,气流较大,不适合上湿纸拓制。六月至十月气流较小,湿度适中,是拓制碑刻的最佳季节。大理碑刻多为青石和大理石,青石表面粗糙,损痕较多,需要细致处理。大理石质地平滑,损痕容易处理,拓制略简单。碑刻大小和字体大小对拓制环境和纸张有着不同的要求。字体较小碑刻一般采用熟宣,但熟宣吸墨性差,上墨后色泽较浅,容易出现不匀。为了圆润的色泽,我们多人合作用生宣在空气流动较小的湿润季节拓制。大型碑刻、青石碑和崖刻由于宣纸易干,不易上墨,同样适合空气湿度较大季节拓制。空气干燥时,只能在碑刻附近泼水营造湿润的拓制环境。

三、拓制《苍海镌石—大理历代名碑拓片精品展》

技艺提升、配合默契,我在毕丽娟和其他单位职工帮助支持下完成了《苍海镌石—大理历代名碑拓片精品展》,有了不少拓碑小技巧。大型碑刻拓制中,为保持拓片完整、美观,我们采用整纸拓制。展品中的《至圣遗像碑》高246厘米,宽130厘米,由三片组成。我们四人合作用一丈二生宣在阴天早上拓制。上好宣纸后,用喷壶将热水喷湿宣纸(宣纸发泡更佳,干湿适中),从下往上铺三张绵纸,便于分片拓制,丈二宣纸较厚,韧性更高,用打刷敲打紧密。揭下最上层绵纸,铺3次绵纸敲打吸水。宣纸干湿适中时试墨(一两滴墨),看是否适合上墨,再上墨。孔子像头部发须等部雕刻细腻,为防止晕墨,上墨稍微延后。揭掉中间的绵纸,用绵纸吸水处理,然后试墨,再上浅墨。揭绵纸、吸水、上墨等工序按上下依次延后。由于用水过多,水分随着宣纸下走,碑身下方的碑座附近宣纸较阴,多次吸水处理后方可试墨。碑体较大,上墨尤其重要,在试墨后便依次从上往下上浅墨、中墨、濃墨和补墨。八尺以上的宣纸较厚,韧性更高,在敲碑和试墨时要多加留意。补墨时远近观察,多补几道,确保碑拓色泽圆润。宣纸较厚,容易回潮,下碑后及时晾晒至半干,再阴干收藏。

馆藏碑刻上有不少精美雕饰,其中浮雕佛像和龙纹最为精美。拓片一般为平面拓制,浮雕凹凸较大,变化明显,拓制不易。为让这批精美碑刻浮雕出展,我们进行了多次尝试。用韧性较佳的生宣(或皮纸)固定核心区域,从外向内,从高到低,分揭拓制。拓制的佛像轮廓精美,比例适中。《阿弥陀佛坐像》(董氏墓志)上端有精美浮雕佛像,凹部饰有背冠。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处理细部,我们在空气湿润的阴天早上用韧性较好的生宣拓制。以佛像中轴线为核心,用棕刷细致敲打碑身、佛龛和核心区。先拓制外面的佛龛和碑身,然后揭起佛龛部分,将宣纸轻压到佛像轮廓,细致敲打后上墨。再揭起佛像边缘部分,将宣纸轻压到凹部,拓制背冠纹饰。在拓制中,凹部水分堆积,容易出现墨晕,要认真吸水处理。宁可缺失部分纹饰,也不可过于揭起凹凸衔接处宣纸,导致拓片变形。多次拓制,墨色稍有变化,佛像更完整,更精美,更具层次感。

完成展品拓制后,再次认真学习李一、齐开义老师的《拓片、拓本制作技法》,提升拓片制作技艺,掌握了蜡拓、乌金拓、蝉翼拓、摩崖拓和色拓等技艺,研究套拓技巧①。大理银梭岛遗址出土的陶片纹饰精美,轻薄易损,为了工作需要,我们小心尝试,用西安碑林的方式将熟宣提前用热水浸泡,再用毛巾包好置入密封塑料袋中,使熟宣浸泡透彻,吸墨性增强。用塑料袋和沙土包成泥座,便于固定陶片,均匀受力,避免在敲打过程中破损。绵纸吸水处理后,均匀上墨,拓片晾晒后便可分袋收藏。随着研究和学习,乌金拓、色拓技艺日趋娴熟,陶片拓制、蝉翼拓、摩崖拓技艺逐渐完善,我们开始尝试套拓。

人们的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碑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古老的拓片制作颇具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在拓片制作中,游客对拓制技艺充满好奇,极力要求体验,部分游客购买拓制工具、收藏精品拓片欲望强烈。拓片展览成功,爱好者提出交流学习拓片制作技艺的想法。由于缺乏拓片制作技艺系统培训学习,技艺提升的道路困难重重,只能摸索前行。文博基层工作者的经历我们感同身受。为满足民众文化需求和文博工作者业务交流,我们单位产生了开展体验服务和交流学习的想法。蜡拓、乌金拓、色拓制作稍简单,适合开展拓片体验,摩崖拓、蝉翼拓和套拓需要有一定的拓制经验,适合进一步交流学习。碑林是大理历史文化的精髓,拓片制作技艺是大理人“匠心”的缩影。拓片制作体验和业务交流学习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正为此奔波。大理市博物馆碑林拓片技艺展现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魅力,丰富了大理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一,齐开义.拓片、拓本制作技法—《中国传统手工艺丛书[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

作者简介:何永超(1981-),男,白族,云南大理人,大理市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碑刻、大理地方史、民族工艺和文物考古。

猜你喜欢
碑刻交流学习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浅谈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与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学校艺术教学的比较与思考
从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民间生态行为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团队合作、交流学习策略
中国传统碑刻刻工题名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