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黎族是沿海居住的少数民族, 他们以狩猎、采摘、捕鱼、农耕等手段生活。在世代繁衍生息与辛勤劳作中,黎族人民创造了很多有内涵底蕴的民族文化,其中以民歌最为著名。黎族的民歌以短小精致、颇具民族文化气息著称,有着特殊的旋律形态和音乐特点。本文通过对黎族民歌的现实意义的阐述,分析其旋律的基本形态,并从中总结出黎族民歌独有的音乐特点,旨在为研究和熟悉黎族民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黎族民歌;旋律基本形态;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海南黎族是古时候古越族的后代,是土生土长的海南部落人民。该民族擅长乐器和歌唱。整个民族不仅历史悠久,也具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和民族旋律。黎族人民的音乐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因为整个民族生活在偏远山林,受教育程度不高,也经常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所以他们的音乐脱离了社会和主流。所以,黎族人民通过咏唱自创的民歌来传承其历史和文化。
一、海南黎族民歌的内涵
海南黎族是一个热爱生活、不断拼搏进取的民族,在长期的奋斗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多种题材的民歌。其中,包括反映劳动生产的、反映爱情生活的、反映革命斗争、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的、叙述民族源渊历史的民歌、仪式和祭祀活动民歌和传授知识和生活游戏等内容的民歌。黎族民歌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这不仅反映了黎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状态,也从中体现了黎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乐观积极的精神。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生活习俗,以独特旋律的民歌形式展现给世人,这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世界的瑰宝。
黎族民歌有着强烈的地域风格,因为最早的古越族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不断迁徙并沿海居住,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吸收了很多中原文化的古色古香,通过传唱,黎族民歌在很多地区都有相当规模的演唱活动。这不仅对发展黎族歌曲起到了一定帮助作用,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其音乐特点深深吸引并展开研究。黎族民歌具有特殊的旋律和音乐风格,其中,包括劳动号子、山歌、民谣小调、跳舞歌、仪式歌等音乐形态。黎族民歌的唱调也颇具民族特色,不同于主流音乐的朗朗上口,黎族民歌更注重本族文化的传承,其饱含民精神的民歌深受各类音乐人的喜爱。
二、海南黎族民歌旋律的基本形态
音乐形态是研究民歌旋律的重要学科,它通过研究音乐作品的样式、结构和编曲逻辑并结合相对应的民族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这门学科研究的范围非常广,除了歌曲和乐曲,还可以用于研究黎族民歌特有的音乐语言。构成黎族民歌旋律的基本形态最基本的两方面是音调和节奏。黎族民歌旋律的音调通过五线谱的音符存在,是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的“形”;而其旋律的节奏我们可以通过音点的长短组合清楚地看到,这就是“态”。所以,黎族民歌的旋律形态是由空间和时间组合而成的特有艺术。
(一)音调形态
黎族民歌中的旋律线条常用弧线、下斜线和平线,基本看不到超过高度的嘶喊式的起伏巨大的旋律线。这种音调形态展现了黎族民歌的柔和优美,并体现了黎族人民崇尚和谐、和平的人生观和审美观。黎族人民非常注重民歌的曲调,民歌中大量采用五音阶以下的曲调,只有少量的六声音阶。同时,民歌中大起大落的音调调节很少,调式以徴、宫调式居多,商、羽调式较少。黎族民歌的曲调平和柔美、真诚质朴、亲切感人,从中能感受中黎族浓厚的民族底蕴。黎族民歌唱词的自然节律是一字一音或一字二音,采取了一字多音的特殊唱法,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唱法。黎族民歌中有很多润腔的部分,这是由于其曲调中有很多倚音形态和滑音形态。
(二)节奏形态
黎族民歌的节奏形态通常为均分型和长短,很少运用切分和弱起型。同时,黎族民歌中的节奏组合多为稀疏点,并且多为简单的节奏组合。这种节奏形态体现出黎族民歌的柔和平缓、慢条斯理的吟唱特点,也反映了黎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注重生活细节,慢节奏的生活品质。在黎族流传下来的传统曲作中,这种节奏形态尤为突出,配合这古老的唱调和唱腔,更是别有一番风味。黎族人民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核心思想,从黎族民歌节奏中含蓄、平和、柔美的旋律形态,能够感知到整个民族向往欢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结构形态
黎族民歌结构多位短小精练的类型,其语句精致但又不失韵味,多首民歌均以单句循环的形式进行无变化的吟唱,中间穿插了一些平行式和对称式的结构形態,多数以重复形式的四句体形态句子作为主旋律。
黎族民歌讲究的是乐句之间的对称和对仗,如古人诗句般的工整性。因为民歌中会包含很多整形句子的结构形态,例如,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四句体,这种句式结构类似我国古代诗词的四言诗体系。通过起始、承接、转折、合拢的四个句子, 将旋律表达得简洁易懂。句式结构的统一和规整,使旋律像诗篇一样耐人寻味;第二种,四句体形态是上下呼应关系的四句体形态,具体形式是上面的句子阐述疑问,而下面的句子进行解答。这种上下呼应关系的四句体分成四种情况,分别是:上下上下的四句体形态、上上下下的四句体形态、三上一下的四句体形态和一上三下的四句体形态;第三种四句体形态是平叙式: 这种局势主要采用平铺直叙的音调;第四种是平行式四句体形态:其特点是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同;第五种是派生式四句体形态:这种结构形态的四个乐句没有明显的重复或对比,但乐句这件存在很多内在关联;第六种是并列型四句体形态:第一句的起音需要顶格,最后一句的收音一般以长格为主。顶格起长格收的乐句是黎族民歌的最显著特点,在表达人民情感的同时,向世人传递了其可贵的民族精神。
三、海南黎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一)曲风柔和优美,注重衬词的使用
黎族分布于海南岛上的各个地区,由于海南的气候和地形地势,孕育了整个民族的安定和舒缓的性格。通过多年来的繁衍生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整合,黎族的族群将自身的民族特性带到了其他地区,并且与其他民族相互交融,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虽然各民族间的文化和语言并不相同,但为了吸取其他民族,如苗族和壮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精华,黎族秉承着温柔和平易近人的宗旨展开了文化交流。黎族民歌不止是在歌曲中体现柔和之美,黎族人对待乐器的使用和选择也十分严谨和考究,乐器的选取来自于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物体碰撞发出的声音产生的灵感,在民歌的歌词和曲调中也无处不体现柔美之情,这都与人们的生活经历休戚相关,反映了特殊的文化。
从黎族民歌歌词的语言规律来看,多数是以“ei”“ao”“yi”等其他民族的方言作为主要的音节,这三类的母音可以使演唱者的口腔张大,在利于发生的同时,也体现了黎族民歌大气和高亢的气质。《啰呢调》是海南黎族的一首重要民歌,其中采用了大量的“来”“哈”“咯”“利”“咧”等字作为韵脚,这种结尾的语气词和衬词,在不断循环中使演唱者朗朗上口,传达民歌优美的意境。海南黎族的谱曲方式将乐曲和情绪相融合,添加了衬词中的长音。在黎族民歌中, 衬词一般出现在每句的末尾,这个母音一般都会持续很长时间。演唱者会以各种演唱方式来诠释这个长音的变化,并且展现每段歌曲的情绪和感受。通过结尾衬词的诠释,黎族民歌将其特征完全发挥了出来,将优美的曲风做到了极致。
(二)分类复杂,唱调多变
黎族民歌由于其分支较多、发展较广,并没有固定的分门别类,在歌曲中有大量是即兴编唱,不仅展现了人们具体的生活节奏,也反映了歌唱者的情绪和心情。由于黎族民族的分支部落较多,每个部落有不同的方言和文化。所以演唱民歌的唱调和方式也均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很多歌曲类别,根据区域的划分有红水地区的“红水调”和三平地区的“三平调”;根据民歌曲调的长短划分有“长调”和“短调”;根据演唱者所唱的内容划分则分成“祭神调”和“砍山调”。其中“啊呦嗨调”“嗳嗳调”“啰呢调”等耳熟能详的黎族民歌则是通过歌曲的曲调特性形成, 因为这些民歌本身的曲调特性鲜明, 并且结尾的衬词十分具有民族特色,有些歌曲甚至复杂到需要两三种民族语言才可以解释明白。海南黎族的民歌分类还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由于民族的特性山歌是最受黎族欢迎的民歌类别,因为山歌的作词作曲融入了黎族的日常生活和对未来的向往。黎族人民平时的上山砍柴种树、放牧耕种以及恋爱时的情歌对唱,都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并且都是黎族人民的即兴编唱,所以族人唱起歌来会饱含热情并且极富感染力。
海南黎族的各个部落分布在海南的各个地区,所以语言和生活习惯均有差异,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曲风和间。例如“杞”的语言区就位于海南的山区,因此当地的黎族人民的民歌就显得铿锵有力并且雄厚坚强,曲调中运用很多跳跃性音符和旋律,并且变化丰富;“润”语言区的黎族民歌则相对平缓许多,比较贴近生活,能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纯朴,因此曲调显得更加生活化;而“孚”语言区的风格更加缓和抒情,曲调低平,音节也都是第音节。所以说,黎族部落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社会生活,进而影响了民歌的基本特色,各个部落有自己的文化和偏好,并形成了各色的方言和曲调,在自我部落的民歌中彰显出来。
(三)贴近生活,歌颂生活
黎族人民在民歌中会加入对人生的感悟与生活的趣事,他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与日常生活。黎族的民族歌曲不但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人生哲学。通过劳动人民的日常工作、年轻情侣们的爱恋过程以及面对世事的心态变化,都可以成为音乐创作的灵感。因此,在研究黎族民族歌曲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学习了古文化知识,也感受到了黎族世代相传的精神面貌和家族故事。黎族的民族歌曲是最平凡的老百姓以独特的创造方式谱写出来的,在平凡的音乐中听取最真实的故事。黎族的语言虽然复杂但是意境很单纯,通过聆听民歌我们可以感受到情绪的递进和情怀的抒发。吟唱者通过特殊的民族唱法的处理,运用黎族专业的技术,以古老的表达方式传递最强烈的情感。比如《砍山调》这首黎族民歌,可以用不同版本演绎,不同地区的黎族部落唱出的韵味不一样:“润”方言区的《砍山调》显得绵长悠扬;“哈”部落的《放牛调》中,歌曲更加简单生动。
在海南黎族的不同歌曲内容中,可以找到黎族日常生活的缩影,听者能从内容中感受到黎族人民生活中的细节和过程, 在劳作中、恋爱中以及思考中的黎族人民都能创造出民歌的灵感。黎族人民的生活习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即使在这样平淡又往复的生活中,黎族人民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这种快乐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艺术瑰宝。通过《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中的具体分类可了解到,关于黎族生活类歌曲可以分为习俗歌、祭祀歌、知识歌、摇篮歌等,其中,最著名的“大山”是集“劳作歌”“情思歌”和“引歌”为一体的综合类民歌;同时,黎族有专门用于祭祀盛典活动中使用的“仪式歌”,这些民歌又细分为“丧歌”“娱乐歌”和“婚礼歌”。黎族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生经历都可以体现在民歌中,这些民歌包含了黎族人民的生老病死和生存繁衍。还有一部分民歌,是黎族人民在劳作时用来提高工作热情和提神的歌曲,例如“猎手歌”“纺织歌”和“插秧歌”等都直接反应了黎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所以说,黎族民歌是一门生活气息极其浓郁的艺术。
(四)隐喻修饰,寓意深刻
黎族民歌中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拟人、排比等均运用娴熟并隐喻形象。因为海南黎族的语言不够流行,无法运用语言的力量写出优美的歌词,所以黎族的民间歌曲中就产生了大量的修辞特征,以强烈的修辞手法来提高文字的感染力。例如,黎族人民在表达情爱感情的时候就经常运用含蓄的比喻方式:将阿妹比作风筝线,将阿哥比作风筝,形象地表达了阿哥对阿妹的四年之情,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姻缘;而在黎族的海南五指山地区也流传着其他民歌,将阿妹比作藤蔓,将阿哥比作根, 借此暗喻两者互相不可分离的感情。黎族人民一向有着含蓄的思维和民风。这种含蓄的表达, 更加深刻地反映了黎族这个民族的古风古气,民歌可以暗喻爱情,也可以暗喻美好的生活,只要是生活中运用到的物体,都可以用做承载感情和抒发情怀的载体。即使是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山川流水,都可以用来做比喻的修辞手法。黎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没有被其语言弱势所限制,反而充分发挥自己了可利用的条件,通過日常可思可见的物体进行形象化表达。但太过于现实和理想化的民歌内涵,缺少了更高层次的理解,也限制了海南黎族的民间歌曲的高度和深度。
四、结语
海南黎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民族,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值得后人学习。黎族的民歌有着深刻的底蕴,从其音调、节奏和结构中体现了其旋律基本形态的丰富多彩。黎族人民通过生活的感悟以民歌的形式表达了民族特有的精神,这是黎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将海南黎族优秀的民歌不断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杨帆.浅析海南黎族民歌的艺术特色[J].艺术教育,2017.
[2]毋海明,毋茜.海南黎族民歌旋律基本形态及音乐特点浅议[J].当代音乐,2016.
作者简介:李群山(1970-),男,汉族,海南省琼海市,本科,副教授,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