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芳
[摘 要]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葫芦丝,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阐述中职生初学葫芦丝的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初学葫芦丝的中职生带来帮助。
[关 键 词] 中职生;葫芦丝;初学;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222-02
笔者将大学四年学习的音乐教育专业知识运用到中职生葫芦丝教学中,在本文对中职生葫芦丝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简要介绍了中职生初学葫芦丝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初学者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概述
本章首先介绍了葫芦丝的基本知识,之后阐述了中职生学习葫芦丝的积极意义。
(一)葫芦丝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之为筚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芦之意),流行于滇西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1]
葫芦丝构造特殊,所用材料均取自天然,纯手工制作。因它发出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称它为葫芦丝。[1]见下图:
(二)中职生学习葫芦丝的积极意义
1.增强中职生自信心
葫芦丝易学,上手快,在短期的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成果,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
2.让中职生身心得到积极的锻炼
葫芦丝特有的音色美能激发中职生倾听、欣赏的情趣[2],陶冶情操、丰富人生。[7]葫芦丝的演奏需要手、舌、脑等共同运作,训练中职生的协调性,提高肺活量。
3.增强中职生的民族自豪感
葫芦丝是我国特色的民族乐器,曲目主要是由五声调式构成,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学习葫芦丝能够让中职生了解我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中职生初学葫芦丝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章从学生、教师兩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中职生初学葫芦丝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这两个角度中又分出了一些小的要点进行阐述。
(一)学生方面
学生是葫芦丝学习的主体,中职生处于葫芦丝的初学阶段,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我将从以下五个观点进行阐述。
1.葫芦丝的挑选与保养
(1)葫芦丝的挑选
①葫芦瓜的选择
选择云南地区的葫芦瓜,以选择色泽光亮、较黄的葫芦瓜为佳。葫芦瓜的大小要由调来决定,[3]初学者一般选择C调或bB调进行学习。
②竹质的选择
一般选择不老不嫩、竹体圆、没有裂痕、干透了的竹管。
③辨别音准
首先要检查主管的音准,先吹一遍音阶,检查音阶的音准是否正确,音程度数是否正确;然后吹奏低音3和高音4,辨别是否容易吹奏出,其次是检查附管,吹奏1,听辨是否出现高音3与低音6。
④辨别音色
吹奏葫芦丝,辨别葫芦丝发出的声音是否悦耳、好听,如有沉闷、粗糙的音色就要考虑换一个选择了。
(2)葫芦丝的保养
①正确使用,忌猛吹,猛吸
吹奏的时候用很强的气息吹奏,这种方式吹出来的音色不好听,也会对葫芦丝造成一定的损伤,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切勿猛吹、猛吸葫芦丝。[4]
②专人专用,卫生健康
吹奏葫芦丝要养成吹前漱口的习惯。在吹奏完葫芦丝后,将葫芦丝倒挂、通风,以免因潮湿而发霉。
③轻拿轻放,禁压,禁撞
注意葫芦和竹管连接处的安全,不可随意拨拆,以防止其松脱。
④不要长时间的放置。
放置时间长了簧片受潮不说而且簧片也过早失去弹性而使音质不好。放置一周后最好吹奏10分钟左右。放置时,避免阳光直射、高温、高压、雨淋。[4]
⑤不能随意挖孔,拆卸葫芦丝。
有的学生会把葫芦丝拆卸下来或者拿小刀刮音孔、竹管等,导致葫芦丝音色、音质变差,因此要避免。
2.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正确的葫芦丝演奏姿势:上身挺直,不驼背,双手自然张开,不能抬得过高,双脚稍微分开,肩膀自然放松,葫芦丝与上身形成45°角,切勿过低或过高。
3.气息的运用
(1)吹奏气息强弱
学生初学葫芦丝,会出现气息过猛、过小的问题。吹奏气息过猛,音色燥,不好听,音准差,吹奏气息过小,音吹不出来,音准差。在教学中,我一般将吹奏葫芦丝的气息用“吹走手上的一片羽毛”来形容,通过想象,学生便能较好地感受到正确的气息。
(2)脸颊切勿向金鱼一样鼓起
在初学葫芦丝的时候,大部分中职生吹奏几个连续的音时是用鼓嘴的方式进行吹奏的,例如吹奏四个音,脸颊就鼓起4次,犹如金鱼一样,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可以让学生用双手贴脸,保持不动,试着吹气,气息直接从嘴巴出来,而不经过脸颊的鼓动,学生找到了脸颊不动的状态,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3)换气
换气应依照教材给出的换气口换气,或者教师画的换气口换气。许多中职生在吹奏葫芦丝的时候是一口气吹到完,没气了马上换,全然不顾及作品乐句的完整性,在小节中间随意换气,这样的习惯是很不好的。因此,教师要在初学阶段强调换气的规范性。
(4)气息连贯性的培养
许多中职生在吹奏作品的时候,随意换气,导致一首曲子吹下来给人断断续续的感觉,没有连续性、连贯性。关于气息连贯性的培养,我一般会进行范吹、画气口,还可采用一种名为“过山车”的方法,即学生在吹奏的同时,我在一旁用手画出一个圆,有如乘坐过山车,在圆画完之后,乐句的段落性就体现出来了,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在画圆的过程中保持一口气。
(5)“咕音”的避免
葫芦丝在气息较弱时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咕”音,因此在吹奏的时候应适当加大气息的强度。“咕”音容易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第一种是音头,音头出现“咕”音主要是因为学生初学葫芦丝,没法掌握恰当的气息,气流从弱到强地吹奏葫芦丝,在气流弱的时候,“咕”音便产生了,此外,许多学生在吹奏的时候,是一口气“呼”出来的,但是在教学中,正确的应该是“吐”,因此音头应该用“吐”音,就像我们在说“吐”这个字一样,发“吐”音是一个爆发性的动作,所以气流相对较强,便可以避免了“咕”的产生。第二种是在结尾的时候发出“咕”音,这是因为吹完一个音后,口腔里面还有余气,这部分余气释放时没有强度、力度,因而会发出“咕”音,因此,在吹奏完一个音后,要快速把嘴唇微微张开,把气流排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发出“咕”音了。[1]
4.按孔方法与指法的运用
(1)用指肚按孔
学习葫芦丝,指法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生经常出现音不准的问题,这是音孔漏气造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指腰按孔,因为指肚的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也较美观。[5]要让学生掌握指肚按孔,我一般先做示范,手用力按音孔,然后让学生观察指肚部分会有个圆圈,指肚有圆圈才是正确的按孔位置,进而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果指头上的圆不完整,就证明按孔没有按紧,漏气了,应进行调整,便能吹出悦耳的声音了。
(2)手形做到“通”“松”“空”
正确的葫芦丝手形应该是“通”“松”“空”的,即在按孔的时候,手是自然放松,不拱起、弯曲、变形,每个手指都各得其所,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应予以避免。
5.舌的运用
在葫芦丝的学习中,与舌有关的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在葫芦丝的吹奏中,舌头就像一个活塞,可以阻断气流,形成断音。[1]在教学中,我一般让学生先学着口头发出“吐”“苦”的音,然后慢慢加快速度,熟练之后,再用葫芦丝吹奏。
(二)教师方面
教师在中职生初学葫芦丝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果,本文对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1.教学教法的针对性
每个中职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引导其更好地学习。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千篇一律,不顾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就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就有过几个例子,一个内向的男生,刚开始学习葫芦丝的时候,吹奏出来的声音都非常的小,也不善言谈,不会主动讲话,对这个学生,我采取的是“主动进攻式”的教学,我在言语、示范上面,会用轻松、幽默的词汇去形容,去表现,以争取能够得到他的笑,我认为,他笑了,就证明他听懂了,听懂了,再学就不难了,然后多进行交流沟通,我很希望通过学习葫芦丝,他能够大胆自信、敢于说话,尽量让他能够活泼一点。令我欣慰的是,他的葫芦丝音量在第三节课就有明显的进步,变得大声了,几个月下来,人也不会那么内向、文静了。
总而言之,教师的教法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2.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中职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呢,在此我有一些见解。
(1)避免打击学生、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中职生处于青春期,自尊心较强,有时候受打击了,很难快速恢复过来,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说一些鼓励、表扬的话语。
(2)让学生多接触葫芦丝的乐曲
学习除了教师教导,自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中职生在闲暇时,可以听听葫芦丝的音乐、看看与葫芦丝有关的视频,这些都会激发中职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促进学生葫芦丝的学习。
(3)提供表演机会
大多数中职生是喜欢展现自己的,他们希望通过展现自己,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表演机会、舞台机会,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
(4)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是实景的,也可以是通过言语表达勾画的。教师可以根据曲目的风格、情境,去进行形容,复述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到曲目的气氛,这样会吹奏得更有情感、更加细腻。
初学阶段是中职生葫芦丝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亦如俗话所说“万事开头难”。本文简要阐述了中职生初学葫芦丝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可以为广大初学者提供参考,相信只要认真学习、对自己负责,避免文中提到的问题,加上勤奋、坚持,就可以更好地学习葫芦丝,取得较快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春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周健.葫芦丝进小学课堂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2(5):129.
[3]张建庄.浅谈“葫芦丝”的选购和保护[J].零陵学院学报,2004,25(2):207.
[4]卢锟.怎样正确使用、调试、保养葫芦丝[J].科学咨询,2011(11):86.
[5]李春华.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Z].云南音乐讲座,2002.
[6]张建庄,雷琼.怎样提高少年儿童葫芦丝的学习质量[J].大众文艺,2011(11):262.
[7]谭翠珠.忽如一夜春風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葫芦丝特色教学优化小学音乐课堂[J].现代阅读,2012(1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