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芯羽 李宇
[摘 要]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而日益发展的轨道交通和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呈现出来,鉴于此,校企之间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也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高职院校本身的对口就业问题,更解决了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36-01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由于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环保节能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按照《“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要求认为,到2020年预计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将增加至6000公里。里程数量越来越大,乘客量也会随之增多,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高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大多设置在交通、铁路类学校中。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应属于交通运输业,涵盖轨道交通驾驶的内容。其对应岗位包括检修、驾驶、场调、内勤等。以重庆轨道为例,根据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依托相关行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采用校企联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大量一线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需求,奠定了企业平稳、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一、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必要性
以重庆轨道交通为例,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使重庆轨道交通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从2号线第一辆单轨试运营至今已有十余載,随着城市的发展、乘客人数的不断增加,最初的4节车厢也逐渐增至6节车厢、8节车厢。在“十三五”期间,重庆轨道交通也将建设完成5号线、环线、9号线、10号线等新线路,远期规划18条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运营里程长,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而企业更加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本科院校更加注重理论学习相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倾向于实践培养,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产生正好契合了发展需要,既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技能型人才,提高高职院校的对口就业率;又能够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难题。因此,这样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具体措施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轨道公司为主,相关高职院校进行协助,精心挑选订单班学生,轨道公司派出专业人员到高职院校对大三学生进行宣讲并面试,综合选出订单班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单独成立为“订单班”,由学院统一安排一学期的知识学习,所学知识正是与岗位相关、企业需求所必需的技能,授课教师既有学校任课教师,也有企业专业人员;在学期期末时,由学校出题并组织统一考试,企业派出专人进行巡考,以企业标准严格要求。通过理论考核的学生在大三下学期统一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主要由企业师傅进行指导,学院教师不定期走访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最后,按照企业验收要求,对“订单班”学生进行考核验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部分学生最后都能够进入相应的企业和岗位。
三、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建议
“订单式”培养模式在近几年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力推崇,也深受企业的高度认可,但实践探索过程中,也逐渐呈现出一些弊端。例如,部分学生认知错误,一度认为订单班就是保险箱;另外,对学生的人才培养上和普通的教学班级并没有太多的不同;最后,没有完善的考核淘汰机制。鉴于此,提出以下做法来加强订单班的过程管理。
(一)纠正学生的片面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学工辅导员和班导师应加强对进入订单班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订单班并不是保险箱,进入并不代表放任,而是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无时无刻都应该以企业行业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优秀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办事准则来约束自己。
任课教师也应该更多地传授企业信息,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岗位,因此,任课教师就要利用假期的时间到企业跟岗学习,严于律己,以自身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二)渗入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学生适应企业
以企业文化渗入的方式引导教学应作为订单教育的一项重点。企业可以组织部分订单班优秀学生到各个车间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岗位工种、管理模式、考核方式、晋升渠道等,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同时,学校也可以联系在该企业工作的历届优秀学子回来讲座,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另外,企业可以定期向学生寄送报刊、杂志等宣传资料,加深学生对企业动态的掌握。
(三)优化准入机制,配套淘汰措施
高职院校的订单班应优化准入机制,杜绝滥竽充数的情况出现,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平时成绩严格把关。另外,学院和企业应共同商讨建立淘汰措施,应从理论技能、实践操作、思想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余钢.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2(7):17-19.
[2]程涛,丁一菲,冯平,等.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7(S1).
[3]李健.基于校企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
[4]魏远,冯爱军,丁德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及其发展方向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3,26(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