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艺术批评理论中一直存在意图主义与反意图主义的争论。后者否认作者意图与理解一般的艺术作品相关——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艺术本质性定义的怀疑更使得反意图主义风靡一时。但诺埃尔·卡罗尔始终坚持艺术批评中的意图主义立场,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意图的成果。
【关键词】诺埃尔·卡罗尔;艺术批评;意图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肯定艺术作品中存在意图
诺埃尔·卡罗尔从日常生活入手,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对话时,我们的基本目标是弄清对方想要表达什么。这个假定,肯定了在日常行为中,意图主义的解释能够极好的满足我们解说的目的,同样的意图主义能满足我们在把握人工制品时是通过怎样制作和为什么制作来理解的,作为人工制品的艺术品通过相似的方式被解读,这一行为可以看做是合理的。即在关照艺术品把握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意图,并由此为基础欣赏作品。
卡罗尔认为“艺术品自然而然地被说明、被理解,这种活动与说明和解释任何其他有意图的活动及其产物的方式一样自然。我们把艺术品作为有理性的主体的产品,与具体的情境逻辑形成协调关系的对象来进行研究。在这方面,意图对艺术品的理解有关,并且诉诸意图也是合适的。”
在表现性艺术中艺术家将内心感受通过线条、颜色、文字等载体而外现,使得欣赏者可以发现藏在艺术作品背后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涵。从作者表达到欣赏者探求,这一过程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寻求对方语言的意图是类似的。我们肯定了语言符号的意义是意图的体现,那么类比地看待艺术品也具有同样的性质,这就是意图。
艺术品也可以通过意图说明,那么作为与欣赏者沟通的直接体现,在艺术批评中意图主义的立场是合理的。
二、艺术批评对意图的展现
在提及艺术批评时首先要肯定这里的“批评”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意义不同。日常使用的意义是指责、责备,但是在艺术批评中它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内涵。艺术批评不仅是评述,更是一种推荐、引导、理解。因此艺术批评在欣赏者和艺术家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卡罗尔认为欣赏者希望在批评中看到作品中什么是有价值的,他强调“批评”是语言文字上的论说,因为有可能会出现以下的情况,即一幅画对另一幅画的批评,这在他看来是具有隐喻性的,并非他所关注的体现作品价值的批评。
卡罗尔认为,为了了解艺术家实现了什么,批评家所要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确定艺术家打算做什么,即艺术家的意图是什么。所以为了评价一件作品,批评家需要知晓艺术家的意图。例如偶然艺术中约翰凯奇的作品或抽象表现主义中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从作品的形态来看,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偶然性,但是如果考虑作品的创作过程,其中有很强的意图,艺术家的意图就是打破传统艺术对形式的规约限制。
卡罗尔对意图的重视从他分析批评的构成时也能见到。他将艺术批评分为“描述”“分类”“情境化”“阐释”“演绎”“分析”“评价”几步。其中前三步起铺垫作用,通过知觉描述作品,将其划入合适的分类中,把握作品的历史语境、创作环境。随后“阐释”,作品的语义、图像的指射、讽刺性的符号,以及确定這些符号字面上指射的含义,强调符号内在的意义与作品意图的相互关联。“演绎”具有更广的范畴,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各种行动的意义。“分析”是对作品总体特征、目的的把握。
以上批评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批评就是一段与作者不断深入的对话。例如,装饰艺术或静物画,似乎在这类作品中画家仅仅起镜子的作用,将静物再现,并不具有意图,卡罗尔认为此时要通过“分析”解读作品,这样做可以避免反意图主义的责难。
三、适度的意图主义
卡罗尔认为适度的意图主义是必要的,艺术家的意图需要作为解释艺术品的一部分并且要与日常解释的行为相一致,可以避免意图中的偏差以及作品意义的增值。例如在一首诗中诗人用“蓝色”这个词代表“红色”,那么这里的“蓝色”就是“红色”的意思,但这在日常解释中确实是荒谬的,因此适度的意图主义会否认这种解释。
四、结语
卡罗尔在在艺术批评中坚持适度的意图主义立场与其艺术的历史叙事观相关。因为在依靠历史叙事辨别艺术时,新作品的支持者为了确立作品的艺术品地位,在叙事时有可能造成作品意义增值。因此在批评时通过适度的意图主义,即可以弥补历史叙事法的这一缺陷,保证历史叙事法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Carroll N.On Criticism[M].London:Routledge,2009.
[2]诺埃尔·卡罗尔.艺术哲学:当代分析美学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诺埃尔·卡罗尔.超越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威廉.弗莱明.艺术与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郝永宇,女,山西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