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张克新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课程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运用项目化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040-0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颁布以来,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逐渐规范,但仍旧有许多不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进行。
一、现状分析
(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现状。从21世纪初开始,职教改革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历经近20年的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戴士弘教授倡导的项目化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应用中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但现有的职教改革多以专业课程为主,人文素养课程很少,大多人文素养课堂和职教改革一样:突出知识目标、缺少有效的能力训练,课堂上教师忙得热火朝天,学生冷眼旁观,心在教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是如此。
(二)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现状。从人数看,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2017年高考招生计划总量43.4万人,本科21万多人,高职高专22万多人,从以上数据看出,高职学生数占据了高招录取总人数的半壁江山。从分数看,仍旧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2017年高职高专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00分,安徽省2017年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文化素质测试合格分数线为110分,高职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很低,高职分类招生对象学业基础更加薄弱。从年龄看,“98后”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主力,普遍具有学业基础差、学业信心不足、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职院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地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课程实施中还是存在不足:
(一)课时不足。据调查,安徽省很多高职院校把心理健康纳入课程,但课时偏少或者缩水,没有达到文件要求的课时,课程教学时间不足。
(二)针对性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陈旧,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觉得学习内容脱离自己实际,产生不了共鸣。
(三)重知识轻能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为“知识本位”的教学立场,忽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培养。在枯燥乏味地强调知识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
(四)主体错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角色,经常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大批学生不参与课堂,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身在课堂,心在云上。
(五)内容枯燥,考核方法单一。很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即考试,理论性过强,死记硬背知识点,对解决实际心理问题毫无帮助。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要点
(一)足量设置课时。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达到32~36课时,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有时间实施项目和任务。并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学校有效资源组织心理健康兴趣活动组、心理服务社、心理教师工作室、心理知识技能竞赛队等改善教学氛围和效果,让学生自主实践验证学习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能力和素质培养很重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于人文素养类课程,就教学目标而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是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然后才是知识目标的达成。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三)整合教学内容、设置项目和任务。根据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和心理特点,课程内容要体现职业性,例如,要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和未来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既掌握了职业知识,又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明确的能力目标,并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将能力目标的达成,通过充分实现与知识的对接,分解成一个个具体而恰当的项目、任务和活动的完成,将知识有效融入课程教学。
(五)多种教学形式并举,考核方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可有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案例分析和心理剧等多种形式,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从教师教得好变成学生学得好。
(六)努力加强和完善课程研究。目前在中国知网中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与改革的设计无文献可查,亟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根据项目化教学改革理念,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出发,重点突出心理健康能力目标和心理素质目标的培养。相信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课堂实践验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成为学生喜闻乐见且积极参与的素质课程。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9-74.
[2]蔡晓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实效性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3(1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