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伯特.舒曼的创作风格与相关技巧

2018-05-14 08:59孔莹
北方音乐 2018年13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演奏技巧

【摘要】本文以钢琴作品《维也纳狂欢节》的音乐风格与相关演奏技巧为例,对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音乐创作手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创作风格;演奏技巧;钢琴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时期里,艺术家们都试图突破传统音乐对于作曲形式的严格要求,追求音乐元素的解放,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的表達与抒发。罗伯特·舒曼就是当中的一位代表性鲜明的优秀音乐家。这跟他的诗人般的优雅气质与风度、他的骨血里的文华素养是密不可分的,且与他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紧密相连。

一、创作风格

在舒曼的部分作品中,高中底三声部各有分工,没有一个声部是无闪光点的,每一个声部都有自己的任务,这就是他独有的创作风格。在《维也纳狂欢节》的最后一曲副题部分,右手的高声部是主旋律,左手低声部是和声进行与延展,中间声部则由双手共同完成,作为平衡高低声部的杆秤。在《维也纳狂欢节》中,舒曼对法国的国歌《马赛曲》进行改编,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Tempo wie vorher 就是速度的重复,强调词作品的意义所在。

二、《维也纳狂欢节》的创作风格及相关技巧

(一)创作背景与曲式简析

作品《维也纳狂欢节》作为舒曼所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组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作品以“狂欢节”为标题,并不是限制了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反而更加激发了人们的想象。整曲氛围五个乐章,即《快板》《浪漫曲》《谐谑曲》《间奏曲》和《终曲》。第一乐章为回旋曲式,A+B+A+C+D+A+E;第二乐章为单三部曲式,A+B+连接部+A;第三乐章亦为回旋曲式,A+B+A+C+A+CODA;第四乐章为复二部曲式,A+B+A1+C+D+C1+CODA;尾乐章是奏鸣曲式。

(二)演奏特点

这里着重介绍第一、四乐章。第一乐章中的主题反复出现,每一个主题后面都有新的音乐构思出现,三拍子更能表现出在维也纳狂欢节上人们把酒言欢的热烈场面。

就钢琴演奏而言,流动性与线条感十分关键,因此在对于主题的处理上,应该尤为注意八分音符的清晰度和如何平均上行的步伐,也就是和弦分解的向上爬行。在左手的八度跳音处,要使指尖干脆、借以臂力在可控制状态下运动,并根据旋律的脉络走向予以倾向性的解决演奏。

第四乐章是很多钢琴家在音乐会上常用的返场作品。曲风在不断地进行和声变化,中声部小音符的走动,在不稳定行下更能紧紧抓住人的内心,使人不得不被音乐所牵引。在前一首小谐谑曲的和弦结束后,一般来说几乎没有空隙,就直接跳入降e和声小调中,迅速引人以另一种境地,陶醉其中。

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和演奏中,踏板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曲中右手高声部的主题旋律由弱拍开始,在左手出现最稳定的和弦音之后,连接着八度音级随和声结构不停转换,合情合理而并不死板。为了保证旋律和伴奏声部的清晰,要靠踏板进行和声保留。

(三)演奏相关技法

在我练习过的相关舒曼的作品中,认为把握音色和和声变化的处理是最重要的。通常认为的大调应当明亮、小调应当暗淡的说法,在舒曼的作品中显然是不够用的,这就需要手指与踏板的高度配合技巧。

要理解旋律的走向。在《维也纳狂欢节》中,作曲家运用大量的附点结构的旋律,在弹奏过程中要着重保证时值的长度,用耳朵感受和声中的着重点和辅助点,也就是轻重程度的平衡。要理性地判断声部间的音量,把握各个声部应有的层次感,控制音响的变化。在弹奏中,应尽量保持三关节立起来的状态,使和声更为立体,同时帮助右手旋律进行更加优美。旋律声部尽量鲜明可见,一般通过右手的小指的特殊触键予以实现。但要注意的是,旋律声部不能过分僵硬,横竖线条都要照顾到,否则就没有了流动性和层次感,强调乐曲背后的意义。例如第四乐章中的右手三连音保持手指的指尖均匀触键,色彩基调保持暗淡和优美,左手在弹完八度音程后,要尤其突出持续音的小二度下行,做渐强,突出和声转换的关系和性质,最后三个音程要撑满时值,从而顺利引出下一个乐句。最后,充分了解作曲家的意图。《维也纳狂欢节》融入了很多舒曼本人的创作意志和创作思维,在了解曲式结构和和声色彩后,演奏者需要扎实的手指功底、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较高的悟性等“内功”去完成作品。

参考文献

[1]张茹萍.舒曼音乐评论思想及实践[J].济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孔莹,女,山西平遥人,中北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键盘表演(钢琴)。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演奏技巧
张晓风散文的阅读体会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普契尼歌剧的音乐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