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花
[摘 要]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必须本着安全第一、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同时依靠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参与,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校园安全;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212-01
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校园不和谐问题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请同仁们商榷和指正。
一、校园不和谐的成因
(一)学生方面
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良好的家庭条件易使他们养成自私、任性、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个别中学生受外界影响,有好奇、冲动的不和谐性心理和不和谐行为倾向,教育不当就容易引发不和谐行为,导致校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
(二)家庭方面
家长的不良习性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无法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如果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简单粗暴或者经常在外打工不回家,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等都会导致中学生心理失衡,叛逆、爱冲动、不服管教等性格都容易引发校园不和谐行为。
(三)学校方面
目前许多学校德育工作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都是以升学率和成绩合格率作为标准,导致重智轻德现象仍然存在;学校文化建设滞后,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欠佳;教师教育学生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科学,过分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学生心理和情感教育。
二、有效预防和遏制校园不和谐事件的措施及策略
(一)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
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余,要培养孩子高雅的情趣和爱好,多结交良友和诤友;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老师要及时给学生心理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用正确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定期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制报告会,并进行法律知识的板报和法律知识小竞赛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面对犯罪分子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更能见义巧为,有正义感,能积极维护公平和社会稳定。
(二)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
对中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关键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基本决定着孩子的生活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孩子的一生。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基点,也是必然要求。由于许多家长缺乏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的了解和掌握,再加上教育理念的不足和教育素养的欠缺,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联系机制,并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组织家长观看聆听有关教育专家的报告,举办各种类型的家长培训班,设置《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教育》《法制与安全教育》等学习内容,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俗易懂,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家校合作教育,使其既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又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沟通,掌握学生校内外的一切动态,把安全隐患和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良好的家校合作能有效避免和预防校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
(三)加大校园周围环境治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法制机关要加大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制作各种传单,张贴各类标语和画张,动员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青少年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齐抓共管,预防针对未成年人的不和谐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校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
(四)完善和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卫处和政教处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查一切安全隐患,能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杜绝矛盾的积累和激发,防患于未然。还要利用政治课和班会课、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使教育无处不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知荣辱、讲团结、懂礼貌,争做文明标兵。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学生愿意告訴老师自己的心里话,沟通无障碍。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人人有项目,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学会合作,乐于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把学校建成师生共同的家园,让全体学生在学校里轻松愉悦地学习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姚东铌.基于VPN的校园网络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8):12-13.
[2]贾飞.我国校园危机控制研究:以国际安全学校认证标准为视角[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