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
【摘要】科学研究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之一,管理活动自然成为高校众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内容,科学研究活动的改革成为了推动高校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是21世纪的高等院校建设工作中的极为突出的亮点。而科研成果多元化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又应该在工作实践中推行何种模式,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专业音乐院校;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想要改革,想要发展,就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之一,管理活动自然成为高校众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内容,科学研究活动的改革成为了推动高校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比综合性高等院校而言,科研成果的多元化和多层化的问题使得专业音乐院校的科研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倚靠信息化管理手段,搭建具有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搭建的过程将是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和实践。
一、专业音乐院校科研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一级学科5个,33种专业。5个一级学科分别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其中“音乐与舞蹈”一级学科就包含艺术史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等专业方向。而在音乐表演中又包括器乐表演与声乐表演,其下又设若干不同的专业方向。因此在纷繁复杂的音乐表演形式中,许多的音乐表现形式无法做到明确的归类。如在音乐类的科研项目申报中,各类乐器、舞蹈的表演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往往无法找到明确归属,而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与此同时,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条块分割严重,存在对应归口管理的情形,这样科研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就导致音乐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管理无法做到分类管理、分层指导。在科研实践活动中,音乐专业的科研成果大多以原创作品、音乐制作、舞台表演的二度创作、舞蹈编创与导演等为载体,成果表现为乐谱集、音乐会、媒介载体等形式,并以获奖、展演等体现成果级别。而长期以来科研管理中以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成果形式作为成果管理的标准,如:专著、编著、教材、工具书、参考书、古籍整理著作、译著、论文、研究与咨询报告、音像、软件等。这种成果形式分类法与音乐院校科研成果形式并不匹配,如创作的音乐作品和音乐表演形式,诸如此类的成果在既有的标准中无法实现统计归类。而音乐类院校自身在制定评价标准时,由于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标准一致,也无法充分考虑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大多是借用或参考普通高校科研活动评价体系建立,针对性并不强,因此,音乐院校科研工作者一直为“如何对这些成果进行科学地评价和管理”所困扰。与此同时,在音乐类科研成果如表演等形式的评判过程中,评判者的主观判断难以避免地被掺杂其中,评判结果也难免有失真的情况,这种音乐类的科研成果不能与其它人文学科科研成果等同的评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音乐研究者的创作热情,也极大地阻碍了音乐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如何建设有效的信息系统,将学科特点与人文学科成果放置于同一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充分设计将信息数据的抓取分类处理,使其成为即适用于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数据源,又可以在本学科内进行科学评价体系建设的数据源成为音乐专业院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今天,在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时代,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是21世纪的高等院校建设工作中的极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一般而言,高校主体工作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工作系统”和“科研工作系统”两个部分。就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而言,“教学工作信息化系统”设计科学,运用广泛,建设得较为完善,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而“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却相对薄弱。由于专业音乐院校中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舞台,轻科研”的现象,因此,除了部分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对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有所了解之外,其他教师或学生均对本院校的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知之甚少。
2012年,为了进一步规范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教育部联合财政部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出台的重要政策包括《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等。这三项文件分别针对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經费管理,以及科研人员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构建了科学规范的高校科研制度体系。在推行这几项政策过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整合现有的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全面涵盖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要求。显而易见,在专业音乐院校中建立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是有利于科研工作系统化,经费管理规范化,学术行为去利益化和杜绝学术腐败的一剂良方,这既符合政府的政策指导思想,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专业音乐院校科研工作系统建设的框架模式
目前,各个高校正处于高速的成长期和“提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和智慧校园,引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现代化,积极推进信息化与管理服务的融合与创新,促进高效管理与科学决策,支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教学信息化系统的广泛运用,专业音乐院校领导及师生深刻体验到了教学工作信息化系统所带来的益处。专业音乐院校也逐步意识到构建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对专业音乐学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国部分专业音乐院校增加了在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方面的人力、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具有学科特色的信息管理体系,积极构建与时俱进的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其框架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如下:
(一)“科研信息传播”版块
传播是重要的信息运输手段。科研信息通过规范化的符号包括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将管理信息与被管理信息同时传输给受传方,从而达到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在传播版块上主要包涵了与科研信息申报、科研项目评审、科研成果获奖、科研考核办法、经费管理办法、项目管理细则、国家社科统计、科技统计和基础资源管理等内容相关的通知与公示。
该部分实现了科研事务“无系统”,能促进学校科研管理人员从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优化事务环境,减少科研人员现场处理工作量,提高满意度和效率。同时也是学校科研信息的一个整体形象的展示,应具有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的特点,让校内外师生能一目了然,使其能够方便快捷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为学校管理层提供一个最简单快捷的科研资讯平台,方便掌握基本的科研发展建设情况。
(二)“科研项目管理申报”版块
科研项目管理申报是本框架的支柱性内容,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从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变更、中检、结题等实现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也是梳理和优化科研管理业务的过程。目前专业音乐院校项目主要由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校级项目等三个子模块构成。纵向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变更、项目中检、项目结项和分类管理等功能;横向项目管理包括进账合同、分类管理等功能;校级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项目立项、项目变更、项目中检、项目结项等功能。
由于该版块的内容与专业艺术院校师生申报项目的具体实践步骤密切相关,因此,该版块应当具有规范明晰,解释详明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版块还可以增设flash示范项目,以便师生能够轻松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的要求。
(三)“项目经费管理”版块
科研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是科研管理中的核心,项目是科研工作的载体而经费则是支撑载体运行的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财政经费加大投入,给高等院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也带来的科研经费投入的巨大飞跃,同时也为科研管理中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专业音乐院校科研经费的存在使用效率低、内部没有形成有效控制机制、经费使用与成果绩效不相适应等问题。因此,利用科研信息系统,建立科研处、教务处、财务处、资产处、审计以及教学系部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内部科研经费控制制度,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机制,建立层级审批监管制度,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批与管理流程,同时也减少项目负责人的线下审批所消耗的时间精力,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
科研经费的管理结构形成一体化架构,破除科研、财务数据壁垒,建立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桥梁,使得项目信息、预算信息、到账信息、报销信息能够有效地在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间共享流转。信息的互通将有效加强经费报销预算控制、经费执行预警等管理功能的实现,进一步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度。
科研财务一体化主要功能包括经费业务流程建设、科研财务接口对接、预算经费监控。“项目经费管理”版块主要包括经费到账、经费外拨和经费支出等功能,科研处联合财务处应制定详尽的经费报销标准,并将之提交到信息平台,供师生查阅。在项目申报成功之后,财务部应当及时更新账目信息,将项目经费去向提交到项目平台上,以便接受公众监督。
(四)“项目成果管理”版块
成果是科研活动结果的最终呈现,亦是学校学术水平的总体体现。在管理系统中“项目成果管理”版块可以由“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成果获奖”和“学术交流”等四个子模块组成。其中,“科研成果”模块包括对论文、著作、研究报告、鉴定成果、艺术作品(原创作品、专场音乐会)的管理;“知识产权”模块包括专利、著作权、标准等管理;“成果获奖”模块包括对获奖申请、获奖评审和获奖成果等内容的管理;“学术交流”模块包括主办会议、学术讲座、参加会议和合作研究等四部分的管理。四个板块互为支撑,科研成果是科研项目研究的最终体现,知识产权为科研成果
该版块学术性非常强,不仅是专业音乐院校教师学生关注的重点,也是本学院面向社会的一个汇报学术成就的窗口,可谓学院“学术形象大使”。笔者认为,应当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设计:
第一,能突出体现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学术成果。我国设置了音乐专业的院校数量众多,其学术成果汗牛充栋,那么,本学院应当发挥本土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做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学术成果,方可体现特色。
第二,突出创新性特点。同样的一个论题有可能被不同学术层次的教师研究,由于个人学养深浅、个人阅历各不相同,该论题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论断结果。那么,学院科研处应当认真筛选研究成果,在本学院的科研信息平台上发放具有创新性特点,以独特的视角研究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
(五)“科研考核/奖励”版块
“科研考核/奖励”版块包括“科研考核奖励需求分析”“方案设置与调整”“科研考核奖励基础数据检查”“考核奖励数据计算与汇总”等子模块。
部分老师同一个项目或论文修改了名称之后,又在不同的申报部门再次申报,而其研究成果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修饰,进行二次利用,以此沽名钓誉,套取科研经费和科研奖励经费。就此而言,科研处应当在本版块中制定相应地制度,打消部分教师“一箭双雕”的投机性质的念头,以彰显本版块的“公平、公正”原则。
(六)“国家社科统计、科技统计”版块和“基础资源管理”版块
“国家社科统计、科技统计”版块是协助学校完成教育部年度社科统计、科技统计的重要通道。
“基础资源管理”版块包括科研人员、专家人才、组织结构、研究机构、通知公布等五部分内容。以上两个版块均为专业音乐院校基本情况通报,应当注意及时更新信息,实时公布。
科研信息系统管理中的六大板块内容,互为关系,互为影响,其信息也会出现相互融合、交叉使用的特点。其中的内部逻辑结构流程如下:
三、基于管理实践基础上专业音乐院校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意义
随着政府对高校管理重心的下移,高校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办学自主权,越来越多的管理权力和责任下放至高校,改变了以往学校管理机制中管理部门的中介性质。因此,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有效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科研管理范畴则在科研协同与校、院系和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体系新格局的形成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信息系統的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信息化的创新水平,提升科研管理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谋划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能促进学校科研工作持续发展。
科研行为规范化、科研活动流程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工作协同化、资源配置最优化、决策依据科学化是当今高校科研管理大势所趋。各主管部门一直在推动和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增强科学管理能力的各方面建设与指导工作。各高校纷纷于近两年切实的落实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实施,并在提高自身科研服务能力,实现从学校科研管理到个人科研服务的转化,以服务的形态落实管理的质量。因此,在专业音乐院校的管理实践基础上构建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科研工作发展而言意义深远。
专业音乐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应当适应社会外部环境和学院内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有效配置、整合、利用本学院的有利资源,进行动态的,有创新性的科研活动,以实现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科研管理行为被简单理解为制定计划,组织人员,指挥科研工作,按照计划内方向和规则执行科研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科研工作人员的活力。在管理实践基础上,构建专业音乐院校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则具有传统手段无法比拟优势,大量数据的集中分析为专业音乐院校科研工作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现实性信息分析结果,可以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恰好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在科技改变人们生活,引领世界发展的年代,采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来构建和管理专业音乐院校的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势在必行,拓宽了专业音乐院校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徐滢珺.科研活动的管理与评价——以音乐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 2015(04).
[2]褚祎楠.艺术类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
[3]陈勇军.关于艺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探析,职教论坛[J].2013(03).
[4]杨扬,吴玲.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J].北方音乐,2015(02).
[5]尤玲玲.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6]陈允嘉.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