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曲《梅娘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2018-05-14 08:59刘诗月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歌曲

【摘要】《梅娘曲》选自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创作于1935年。整首歌曲抒情、舒缓而忧伤,既符合梅娘的新时代知性女子的形象,也符合她当时复杂的内心和情感世界,演唱时要注重把握人物设定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本文从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理解作品、处理作品等方面,对《梅娘曲》这样的一首艺术歌曲的特征和演唱处理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歌曲;梅娘曲;艺术效果;表现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梅娘曲》选自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始作于1935年。《梅娘曲》不仅是一首抒情歌曲,更表达了一种爱国精神。正因为此曲的爱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纠葛交织在一起,令人为之动容,以致时至今日,《梅娘曲》的传唱度经久不衰,也是广大爱好声乐演唱者必学的一首艺术作品。人民音乐家聂耳是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者,他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写下了数首充满激情和昂扬斗志的歌曲。聂耳所作的这些歌曲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更是发挥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巨大积极作用。他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积极进步的思想,把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三者融为一体,发挥高超的艺术想象力,从而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尤其是在描写旧社会中备受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劳动妇女的悲苦生活和情感思想上,他把这种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无与伦比的真实,歌曲揭露了她们善良也热血的内心,多方位地塑造了中国妇女的形象,同时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和性格的不同,从而融合成一首首完整的艺术歌曲。

能够把艺术和文学无缝连接在一起的歌曲,《梅娘曲》当仁不让。歌曲的框架不难理解,它的节奏、韵律虽然简单,但是每一句都有深意。把一个看似普通凄美的爱情故事以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成功地诠释出来。演唱时如何把握人物思念、回忆、感怀、憧憬的形象风格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把这首看似简单的歌曲唱好并不容易,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曾说:“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那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的确是这样,对每一位演唱者来说,唱一首歌曲,不光是要唱对歌词、唱准音准、把握好节奏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词曲作者写这首曲目的思想感情、时代背景、内在含义准确、充分、饱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研究《梅娘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的意义之所在。

一、《梅娘曲》的创作背景

众所周知,聂耳在1935年抗日战争时期为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作了一首插曲,它便是著名的《梅娘曲》。是一首典型地抒情式艺术歌曲,但又和一般的抒发情感的艺术歌曲不同,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永恒的爱恋》等,《梅娘曲》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从侧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斗争的决心。通过梅娘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当时的中国千疮百孔,保卫国家、捍卫国家利益需要像高维汉这样的有志之士。少年强则中国强。正是因为祖国有这样的热血青年,才更显现出这个国家的团结力量。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普通群众的精神追求,聂耳谱写了此曲。时隔多年仍然广为流传,同时它也是高师声乐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作品。

(一)《梅娘曲》的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国家动荡不安,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军阀混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但是,文学艺术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滞不前。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主题。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顺应时代的潮流,为广大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对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直接促进的作用。《梅娘曲》也在其中。

(二)词作者简介

田汉(1898-1968年),男,汉族,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湖南长沙人。他是我国的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诗人、中国现代戏三大奠基人之一。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田汉为我国的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不仅如此,他在电影方面也颇有建树。比方说在电影里插入背景音乐作为片头曲、片尾曲或者插曲。说来田汉与聂耳也算是多次合作了。像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二者合力而为。这首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后来成为了我国的国歌。田汉不仅是我国戏曲业最早也是贡献最大的改革者之一,他也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三)《梅娘曲》的曲创作

田汉于1935年创作了话剧《回春之曲》,描写的是爱国青年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毅然选择从遥远的南洋出发,回国参加抗战的故事。写作从爱情角度、祖国情怀、歌词大意、情感表达、艺术特征五个方面入手,运用了“情歌”的新的视角分析《梅娘曲》这首作品。歌曲表达的是在祖国面临危机时,流离失所的女性的心声,但是梅娘与那些旧社会被压迫的妇女不同,《梅娘曲》也不是可怜兮兮的离歌。恰恰相反,梅娘是一位敢于追求真爱、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进步青年,《梅娘曲》不同于一般的革命歌曲,虽然创作于战争年代,可它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怀的抒情歌曲。

(四)《梅娘曲》的词义浅析

歌曲展示的是当日本侵略中国时,南洋,即东南亚的爱国青年华侨,不畏日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主人公高维汉便是其中之一。女主人翁梅娘出生于南洋富商之家,梅娘拒绝了家庭殷实的陈三水的追求,与高维汉在南洋相识相知相爱。战争爆发后,高维汉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出力,不幸身负重伤。梅娘经不住思念之情,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从南洋赶回祖国探望。可是,当她历经艱辛终于看到情郎时,发现高维汉已失去记忆,过往在一起的美好点滴化为泡影,现在他居然不认识眼前这位自己曾经深爱的女子。梅娘此时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酸楚对恋人吟唱了这首歌,不仅表达了自怜式的无奈,也表达了自己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二、《梅娘曲》的艺术特征

我国著名歌唱家周小燕曾经有这样的发问:“为什么学习美声的学生明明嗓音条件要好过学戏曲的孩子,可往往打动人心的都是在舞台上表演戏剧的人?”我们不妨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其实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着重考虑的是歌唱方法,包括发声技巧、咬字等等,忽略了作品背景、人物经历、人物心路历程等方面。这样的演唱作品只能说水准不错,然而离打动人心差了老远。反观戏曲演员,他们注重的是站在舞台上,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表情、走位、演唱都是为人设服务的。也许他们的先天条件不如学美声的孩子们,但是他们贵在真诚,赢在真实。

(一)《梅娘曲》歌词特点。

《梅娘曲》的歌詞简单、朴实、自然。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手法来演唱整首曲子,使歌曲的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加感染观众,给人感同身受的感觉,一下子拉近了梅娘和听众的距离,短短几分钟的演唱却把几年的故事都说了出来,通俗易懂,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梅娘曲》一共有“三段式”演唱,以梅娘为主人翁,运用心理视角剖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活动。每段都是用“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开头。第一段回忆往事,也向听众交代了两人恩爱时期的甜蜜生活;第二段交代了时代背景,让听众直截了当地知道了二者所处的是战争年代。这实则是运用了社会历史的视角反映问题,即把作品与大时代背景相结合,从中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第三段向听众展示了梅娘是一个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姑娘,虽然家境殷实,却愿意放弃一切,不远万里来找寻情郎。整首作品的歌词都是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表面上看是描写男女主人翁淳朴的人性,实则呐喊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小人物的悲哀。这首作品本身带有悲剧色彩,行云流水的歌词与曲音曲调相结合十分顺畅,歌曲诉说式的旋律配上朴实自然的歌词,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

(二)《梅娘曲》结构特点

全曲主要分为三个乐段。

歌曲的一开头以G大调开始,以e小调结束;结尾处又返回到G大调上,用结构图来表示的话就是A1+A2+A3。作者是根据情节变化的需要和感情走向来设定的调式调性。第一乐段是结束在小调主音“拉”,小调的音乐具有温婉、柔和的色彩,表现梅娘此刻安静的内心,她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第二乐段是结束在“西”这个不稳定音上,恰如其分地地表现了梅娘当时不安、纠结的心情,面对未知的明天,面对不知何时能恢复记忆的爱人,她有些迷茫,有些束手无策。第三个乐段最后结束在大调的“哆”上,表达的是梅娘虽然面对残酷的现实,但她渐渐走出痛苦,擦干眼泪带着希望继续前进。这首歌曲有音乐美学的影子,把艺术和文学糅合在一起。歌曲的结构并不复杂,但是它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把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以音乐剧的形式成功的诠释了出来。

(三)《梅娘曲》语言特点

《梅娘曲》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太过华丽的词藻,甚至连“情爱”的字眼都没有,只是通过梅娘地呼唤:“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将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梅娘曲》的主人公向我们传递的是正能量的“三观”,即忠贞不渝、同甘共苦的爱情观;积极上进、不畏艰难险阻地人生观以及惩恶扬善、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价值观。

《梅娘曲》是一首典型的艺术歌曲,而艺术歌曲通常都与本国的地方语言紧密相连。《梅娘曲》也不例外。例如歌词中的“呀”“娘”“窗”“榔”等等,都遵循了中国古诗词中讲究的“平仄”,整首作品都按照中国语言的生字韵母的特点来做相应的处理。正是因为这首歌曲没有脱离本国说话式的语言特点,才使得它朗朗上口,传唱至今。

(四)《梅娘曲》情感特点

《梅娘曲》虽说是在战争年代写的歌曲,但是演唱者在具体演唱这首歌曲时,不能太过慷慨激昂。不要忘记这首歌曲奠定的基调是情歌。。

歌曲明显的分为三个段落,歌者在演唱时,要体现出这三段不同的感情色彩,口语化的讲述——情绪开始激动——无助又无可奈何的发出悲叹,每一段都能让听众感受到梅娘的内心波动,整首歌曲看似讲述的是梅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实则是表达男女主人公都有爱国精神。因此表演者在演唱时,不仅要唱出梅娘的凄苦,更要情绪激昂地表达出梅娘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国家未来前景充满希望又觉堪忧的纠结心理。

三、《梅娘曲》演唱处理

《梅娘曲》以弱拍起,首段首句,一声亲切的呼唤“哥哥”,迅速把听众带入故事情境中去。准确表达出梅娘看见病榻上的哥哥,既心疼又无可奈何的内心独白。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句的中间有一个休止符的标记,注意它实际上是演唱者情绪上的一个停顿,而不是生理上的停顿。因此演唱时不能在休止符上换气,要一气呵成的唱完这一整句,方可换气。鉴于梅娘的性格,这一句音量应放小,低吟浅唱。情感不宜太过强烈,但又不能像说白话文一样平铺直叙。像“窗”“槟榔”“南洋”等能代表男女主人公共同回忆的字眼,应着重强调。这也可以说明梅娘不光是自己在回忆往昔,更想通过这些往事唤醒恋人的记忆。

第二段也是以一声“哥哥”开头,重复了第一段。见情郎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梅娘继续回忆往昔,这一次,卿卿我我的爱意情绪退居其次,更多的是满腔爱国情怀。演唱时不仅要考虑到梅娘内向的性格,而且还要表现出梅娘对侵略者的痛恨。既不能“泼妇骂街”,又不能唱得太过文弱。最后一句“我不能和你同来,我是那样的惆怅”表现了梅娘的悔恨之情。

第三段的第一句是第一、二段的重复,梅娘反复呼唤昏迷不醒的高维汉,从侧面表达了梅娘对恋人的一片真心。

最后一句“但是,但是 你已经不认得我了,你的可怜的梅娘。”表现梅娘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恋人的怜爱之情。这一句应是全曲的表达情感的高潮,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梅娘此时情绪的转变。

(一)《梅娘曲》的歌曲特点

1.独白式演唱

歌词通俗易懂,全曲都是由梅娘一个人演唱,实则是她内心的独白。两个“但是”暗指的是梅娘内心孤独无助的呐喊。

2.叙述性演唱

给人一种说即是唱、唱即是说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这首歌曲通过刻画梅娘这样的一个艺术形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沉重灾难。不管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战场上刀光剑影、子弹无情。男人们在战场上拼搏厮杀,女人们坐在家中也是寝食难安,恨不得和心爱的人共赴战场,并肩作战。《梅娘曲》表达出广大劳动人民对战争的厌恶、痛恨之情,也表达了善良的人们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梅娘曲》对速度的把握

《梅娘曲》是一首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的歌曲。2/4拍曲子的強弱规律是“强弱”,快速时可以表现欢快的情绪,如《小红帽》;而慢速时,听起来舒缓、优美,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梅娘曲》的旋律较为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音。歌曲一开始之所以选用弱起,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梅娘的性格特征,文静温婉,知书达理。另一方面是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弱起更能凸显这二者,不给人一种很突兀的感觉,整首歌曲是以叙事的方式展开,一拍弱起,一声呼唤,一下子就抓住了听众的心弦。同时该首歌曲里面还巧妙地运用了三连音,三连音在乐曲中一般都起着层层递进的作用。“嗒-嗒-嗒”一声强过一声。本曲中也是一样的表达效果。起着情绪的累积作用,将梅娘的悲恸表现得更为丰满。“南洋”的“洋”字在旋律上作者处理成延音的效果,听众跟着那延长音思绪飘远,似乎看到了梅娘和高维汉相拥在南洋的画面。第二段结尾处运用了一个小附点节奏,刻意强调了第一个音,表现梅娘既不愿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又想勇担责任的纠结的内心

(三)《梅娘曲》的情感表达

在演唱歌曲时要体会梅娘的坎坷命运,不仅要表达出她对高维汉的依恋之情,更不能忽略《梅娘曲》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整首歌曲都是以叙事的表达方式向人们讲述了一对恋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最后相忘于江湖的动人故事,全曲由梅娘独挑大梁。男主人公高维汉没有任何表达,正因如此,作曲家反而达到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三个不同的结尾乐句,表达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作曲家细腻的将三段式歌曲进行了层次划分,把歌曲的情感表达一步步推向高潮,在这样的艺术效果的渲染下,梅娘这一艺术形象不仅令听众喜爱,更深深地存在听众的脑海里,正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四)《梅娘曲》的基本风格

《梅娘曲》是一首比较简单的重复单乐段歌曲,虽然每一段的旋律较为单一,但是其中的情感却并不单一。《梅娘曲》不是难在演唱技巧上,实际上它并没有很高的音,也不存在花腔。它难就难在如何把梅娘的情绪表达到位。因此演唱者一定要注意音量、神情、声音的变换。切不可三段都给人同样的感觉,歌曲的情感处理和表达至关重要,要想办法让整首歌曲“活”起来。

唱歌就好比演戏,只不过演戏是以说的形式表达;唱歌是以唱的形式表达。但是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演给观众看,唱给听众听。什么才叫好呢,演的栩栩如生,唱的打动人心才叫好。《梅娘曲》的作曲家聂耳早已考虑到这点,为了更好的把作品展现出来,他对歌曲每个乐段的结尾处的处理运用了不一样的方法。第一段结尾加上延长音,使听众跟着演唱者的思绪一同飘向遥远的南洋,沉浸在男女主人公往昔的甜蜜画面中。在演唱时,声音要飘渺、轻柔,这样才能带动听众进入情境中去。第二乐段结束歌词“惆怅”两个字使用了附点节奏,演唱时要突出“惆”这个字,表现出梅娘捶胸顿足的无助、懊悔、纠结的情绪。演唱第三个乐段时要注意把握梅娘此时的情感变化,最后“梅娘”两个字一定要吐词清晰,语气要强。整首歌曲情感的高潮在第三段结尾的地方,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具有爆发力。最后“但是但是”前的两个空白,可以着重处理下,表现出梅娘的痛苦心理。这也是使听众揪心的一部分。在演唱这句时,歌者要控制好情绪,吐字清晰、语气自然、神情到位、表达得体,整首歌曲在凄婉的表达中圆满结束。

四、结语

每一个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每一位作家都有其特别的表达技巧,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如果说理解作品、注入感情是演唱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那么,表达情感则是演唱的真正目的。理解一首歌曲的艺术特征往往并不难。搜寻资料,了解作曲家作词家生活的年代背景,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相信这些,即便不是学音乐的人都可以说个八九不离十。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层面的东西很好的运用到歌唱实践中去。这就涉及到演唱处理了。在声乐学习中,一直存在着唱“情”还是唱“声”的争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需要花腔、飙高音、欢快劲爆的歌曲更受人们青睐,而一些低吟浅唱的音乐往往令人哈欠连天,不明所以,觉得乏味。“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实那些柔美舒缓的声乐作品往往比飙高音的声乐作品更难演唱。有些人一味追逐发声技巧,把追求嘹亮的高音当作演唱的主要目标,其结果是唱响了作品,但没有把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内涵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样就使歌唱显得空洞无内涵、苍白无力。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割裂了声与情的关系。聂耳和田汉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音乐宝藏,是值得大家终生研究并学习的。《梅娘曲》就是典型的柔美舒缓的艺术歌曲。柔美舒缓的音乐看似简单不费力,实则要演唱好并不容易。演唱者得控制好音量大小、声音力度及感情宣泄程度。《梅娘曲》的传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记住了那段民族危亡的岁月。 “声情并茂”是古今中外声乐表演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需要我们既要有科学、熟练、正确的发声技巧,同时还要对歌曲进行感情的处理与表达,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

参考文献

[1]倪静.歌曲《梅娘曲》的演唱分析[J].音乐大观,2014 (13).

[2]张贺香.聂耳《梅娘曲》的情感表达研究[J].通俗歌曲,2015(11).

[3]易秀华.从《梅娘曲》谈聂耳歌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J].作家,2013(18).

[4]董云峰,焉树芬.解析《梅娘曲》的情歌情愫[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1).

[5]王硕,彭黄.聂耳女性艺术歌曲的特色和演唱研究——以《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为例[J].民族音乐,2013(05).

[6]彭黄.聂耳艺术歌曲的特色和演唱研究——以《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2(25).

[7]甘晓凤.略谈师范声乐教学中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问题——歌曲《梅娘曲》演唱探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17).

[8]余俊,朱琳.浅析聂耳创作的歌曲《梅娘曲》[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09).

[9]于伶,孟波,郑君里.《聂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09).

[10]田汉.《回春之曲》[M].北京:普通书局,1935(05).

[11]田汉,聂耳.梅娘曲——话剧《回春之曲》插曲[J].音乐世界,1987(12).

[12]职迎迎.浅析声乐教学中《梅娘曲》的情感表达[J].科学导报,2013(03).

作者简介:刘诗月,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2017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歌曲
谈话剧表演肢体语言的运用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利用“兴趣”引导英语教学探析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