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流行音乐越来越普遍的21世纪,我们也开始回味经典,斟酌历史,也就是去用心聆听民族音乐。因此,让民族音乐走进高校也成了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少年强则国强”,让一代代的新鲜血液了解民族音乐,感受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是“少年强”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音乐;教学;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音乐的历史地位以及深远内涵
从狭义上讲,民族音乐就是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孕育、繁衍,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彰显民族精神的音乐。从广义上讲,民族音乐是泛指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和具有中国五声色彩的音乐。
二、高校音乐不重视民族音乐的原因分析
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是以西方音乐理念为主体,中国民族音乐只能作为点缀,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是介绍欧洲音乐文化,国外音乐占据教材的大部分空间,中国民族音乐内容少,在歌曲、声乐等方面大多借鉴或者采用西方音乐优秀的部分。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安排较少,缺乏教材,音乐课程多是国家民族音乐欣赏,介绍多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很少有一些民族音乐技巧的课程。即使高校音乐教师多是以钢琴、小提琴、声乐教师为主,民族音乐教师为副,民族音乐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学校只有一名或两名甚至没有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直接影响了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质量。
中国民族音乐在高校课程不占比例,现在多数是“以西为主,重西轻中”,在中国民族音乐课程上和学习方法上很多还都是空白,以至于造成课程少,生源少,从而形成不受重视,无从发展的局面。
高校中对民族音乐评价方式不客观,一些高校对中国民族音乐知之甚少,从而失去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根基,反而一味迎合所謂的潮流,看不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精神精髓,造成了教育断层,阻碍了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传承发展。
三、民族音乐的教学改革内容
所有的音乐元素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改革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将民族音乐与专业理论性课程相结合
民族音乐与其他种类音乐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乐理与视唱练耳为音乐听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中国古代音乐史为传统音乐发展脉络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音乐学也为专项民族乐器种类研究提供了有深度有广度的认知,同时,西方音乐史也为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参照。所以,在进行民族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辅导学生了解研究作曲方面的和声、曲式等本体,因为只有将实例进行分析后才能使学生们对音乐发展进程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
(二)将民族音乐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优势在于它不仅加快压缩了上课的教学进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今微博、微课的兴起,正是在倡导学生在线下进行自我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性,也可以充分利用闲暇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学习。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使知识走出课堂,但又存在于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将民族音乐与社会学科相互促进
音乐本属于社会学科,而民族音乐鉴赏更是彰显了历史各朝代风格,见证了先人的丰功伟绩,传递着历史遗留的光辉精神。作曲家作为独立的个体,既具有个人特征,但也受当时社会的种种制约,因此,在创作歌曲时也会融入一定的社会风气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民族音乐鉴赏课程可以从历史学角度入手,对音乐风格的流变进行一定的解剖分析。一方面可以丰富本门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充分诠释作品的历史意义并且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社科知识。
四、结语
在中华民族越来越繁盛的年代,精神富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用更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让他们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也不忘追忆先人以及先人创下的历史。而民族音乐更是用一种音乐的方式诠释了历史,诠释了感情。因此,让民族音乐走进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是值得歌颂和积极配合的。
参考文献
[1]潘晓红.试论高校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加强大学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刻不容缓[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作者简介:李媛(1990—),女,湖南常德,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声乐、合唱指挥、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