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浩
[摘 要] 推行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精细化管理,是学院强化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使教学质量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学质量考核是依据教育教学法规、制度、规范、标准,考核教育教学过程及结果,发现和诊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寻求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
[关 键 词] 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40-02
为了适应学院精细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掌握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公正地评价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结合系部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二级教学质量考核工作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标准要求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学院《关于做好精细化管理重点工作项目的通知》的精神,紧抓其精髓,围绕“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考核全体管理人员的认识,明确各个岗位职责,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教学质量考核管理工作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我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一)考核评价目的
1.以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和促进功能。
2.通过对教师教学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指标的考查,真实地评价授课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水平,寻求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推进教学质量提高。
3.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决策提供信息,并为教师职称评聘、表彰奖励、津贴发放等提供重要依据。
4.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使教学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考核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做到真实、准确、客观。同时,构建的评价体系要考虑到评价项目的全面性及其权重的合理性;评价人员构成的权威性、代表性;信息采集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等。
2.激励性原则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工作,必须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评价结果对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可以使教师主动进行自我完善。
3.指导性原则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帮助教师“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扬长避短,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可行性原则
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从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师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指标要求。
5.多元性原则
由于不同评价者对教学过程的观察角度不同,因此在评价中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包括教学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系部评价和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6.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教学质量部分评价指标很难量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采取在量化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的办法,尽可能地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二、二级教学质量考核工作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
程序
(一)考核评价对象
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对象为学期内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任课教师,分为三类:(1)专任教师,即我院在编的各系部教师。(2)兼课教师,即学院系部之外其他部门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3)外聘教师,即我院聘请的校外兼课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二)教學质量考核方式
采取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包括教学督导评价、教学检查评价、教学成果评价和教学测评评价。其中教学测评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必要时还要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三)教学质量考核主要内容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及效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包括教师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辅导、教学态度等内容。
(四)教学质量考核主要任务
1.教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考核,重点考核教师学期授课计划编写情况。
2.教师教学准备情况考核,重点考核教师教案编写及签字情况。
3.教师教学过程督导考核,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学生管理等环节,重点考核教师有无教学事故等情况。
4.教师教学辅导情况考核,重点考核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等。
5.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
6.教师教科研考核,重点考核教师教科研任务完成质量。
(五)教学质量考核工作流程图
三、教学质量考核工作任务细化
1.根据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校历结合系部实际制定学期教学安排,并报教务处审批。上学期末完成。
2.系部教师根据教学安排,结合系部实际编写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经系部领导审核后上报教务处审批。开学一周内完成。
3.系部组织进行每天教学督导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晚自习等日常教学秩序及其他教学活动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汇报,并做好督导记录;每周填写教学督导检查周报表、教学督导日报表周情况汇总表,每月填写教学秩序检查月报表按时报教务处。
4.系部配合院级督导员完成随机听课导教活动,组织教师按系部要求相互听课,填写听课记录表,并进行面对面的授课情况交流。记录表由系部统一汇总保管。
5.期中学生评教活动,系部组织班级学生对本学期承担其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进行评价打分,并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期中学生测评成绩表。第8周完成。
6.系部根据教务处发布期中教学检查通知要求,成立教学检查小组,完成系部期中教学检查。形成自查报告并上报教务处。重点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师教案编写情况及学生作业布置情况。第10周完成。
7.期末学生评教活动,系部负责组织本系学生利用问卷评价或召开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对本学期本系部所有课程、所有班级的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期末学生测评成绩表。第16周完成。
8.期末教学检查,根据教务处发布期末教学检查通知要求,成立教学检查小组,完成系部期末教学检查,并将自查情况以报告形式报教务处。重点检查教师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教师教案编写情况及学生作业布置情况。第18周完成。
9.每学期期末,系部组织全体教师在相互听课、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评价,并负责组织与落实院领导及系部干部对教师的评价,并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测评成绩表。第18周完成。
10.系部按照比例汇总学生评教、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分值,计算出每个教师的综合评教成绩,并划分出教学质量等级,与学期结束前将综合评价结果报送教务处。第19周完成。
四、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既可作为各系部考核教师教学业务绩效、工作量津贴发放、聘用教师的依据,也可以将评价结果存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期内评优和职称评聘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姜伟,程传蕊.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36).
[2]段丽,姚利民.论“以人为本”的教师绩效评价[J].大学教育科学,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