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琴音乐表演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渐渐地被人们所关注,这种外来的音乐在不断促进我国音乐发展的同时,在各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钢琴表演的发展虽然在技法、情感等方面趋于成熟,但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活,折射出一种实际本能的规律。从哲学方面上来说,钢琴音乐表演艺术并未真正达到美学上的相对统一。本文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美学上的缺失为切入点,试图分析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美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钢琴;音乐表演;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钢琴音乐的不断发展与进步,20世纪以来,钢琴表演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命运多舛,在不断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后日渐成熟。直至今天,从哲学方面来说,钢琴音乐表演艺术并未真正达到美学上的相对统一,其中的曲折性、矛盾性、不合理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音乐人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深刻挖掘钢琴音乐美学的本质。
一、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美学上的缺失
钢琴音乐表演艺术在美学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种杂乱无章的技巧性统一,虽然暂时结合在了一起,是缺乏长期性和统一性,这些存在的不足从根本上局限了钢琴音乐的发展。在漫长的音乐发展过程中,专家学者不断探究其本质的发展,以追求更加完美的效果,尤其是创作方面和表演方面的研究,在追溯二者音乐主体的同时,更加强调两者在交流与表达上的统一,只有真心实意地去了解创作者的初衷才能更加完美地创造性演绎作品。当然,钢琴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在表演方面还存在着理论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口口相传或人为模仿学习。传统的钢琴音乐表演和哲学方面结合比较少,在音乐美学上更是匮乏。这些不足不仅仅不利于钢琴音乐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更别说其本身的发展能力了。
二、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美学的着力点
钢琴音乐表演形式是多重方式和主体的结合,我们在探究它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其重点,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不能面面俱到,研究多面开花。如从音乐作品(当然这里面主要的是作品的技巧和感情,巧妙理解才能达到艺术开花的效果)、表演主体、表现手法等诸要素息息相关。这些要素是否能实现完全统一,从根本上決定了作品的表达以及钢琴艺术表演的发展。只有将这些要素熟练掌握和准确表达,音乐才不会失真,才不会缺乏生动性,才不会使钢琴音乐表演纷乱无章,缺乏整体性。对表演者来说,要想生动地表现作品,只有深入到作品里把握作者的意图,真正达到与作者心灵深处的互融,以此来从点到面,更加全面地掌握掌握主动性,表演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意境。钢琴音乐表演的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流派,它的时效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了艺术的有效性,它不同于声乐表演,声乐表演更多的是人作为一种表演的主体,创作手法上是二度创作,钢琴音乐的表演是主体三者的结合,即作品、钢琴、表演者,这对表演者的要求极高,演奏者需要掌握大量的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加上丰富的演奏经验与总结。将自己的生活阅历、创造想象力等因素融入到作品里,钢琴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才更有意义。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看得到,在钢琴艺术表演的百余年里,钢琴创造出的美学领域之深邃,更换的速度之快,就好像超过了几个世纪一样。每个时代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发展着钢琴文化,都在大力寻找钢琴艺术的真谛,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后世的钢琴文化奠定了基础。尽管发展到今天的钢琴音乐表演艺术创造美学观仍然存在着不同倾向,更有甚者存在着根本的对立,但这些都不影响钢琴的发展,因为钢琴作为一种发展起来的艺术,它的生命力显示出了巨大的能量,不仅仅在音乐上而且在哲学方面,钢琴文化的发展每一个新的概念包括一些新鲜事物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的甚至可以载入史册,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结语
毋庸置疑,了解钢琴艺术表演的创造美学观的影响和发展是尤为重要的,由基础中告诉我们,对于表演主体表演者来说,虽然在每个不同的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所寄托和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都有其自身的音乐内涵,都是那个时代的背景与特征。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是人是会变的,社会环境也不尽相同,人的思维和情感宣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更不用说又不在一个时代。因此,一切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钢琴艺术表演也不例外,在不同时代,无论是作曲家还是表演家、抑或是欣赏者都有本质的区别。钢琴表演这门艺术是不断发展前进的,钢琴音乐表演艺术创造美学观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王次熠.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管晋云(1992—),女,山西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