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兰
摘 要 均陶堆花是宜兴的陶瓷传统技艺之一,因其以堆、贴为主的独特的装饰手法,在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曾广受好评。然而,今天的陶都却俨然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之地,作为均陶工艺从业者,我们要振兴传统均陶工艺,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取传统之精髓,去其糟粕,从多方面进行传承、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才能使宜兴的“五朵金花”相辅相成,共放光芒。
关键词 宜兴均陶;堆花工艺;传承与创新
0 前 言
事易时移,朝代变迁,历史上曾经极为繁荣的宜兴均陶逐渐褪去光芒,变得平庸。宜兴均陶从盛极一时到日趋式微,究其原因,既有社会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原因。当玻璃、塑料等现代材质所制成的精致生活器皿逐渐成为占据人们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宜兴均陶的生存土壤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身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紫砂陶却在现代生活艺术中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小城宜兴的光芒因紫砂陶而绽放,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存在自身的艺术缺陷和局限性。只有从自身原因出发,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进行传承和创新,才能使现代均陶工艺重新走向繁荣之路。
那么,宜兴传统均陶工艺中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艺术缺陷和局限性呢?通过与紫砂陶艺术的对比性研究,可以发现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造型器皿以大而粗为主,堆贴装饰工艺缺乏艺术创造力和文化艺术内涵,而它的堆花工艺技法同样比较单一,没有紫砂陶艺术融合性的发展特点。当然也许还有其它原因,而我们当今要做的便是努力传承、坚持创新。在传承中创新,便能更好的传承;在创新中传承,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1 传 承
传承,即传递,继承。传承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它对于均陶的重大意义,毋容置疑。那么,怎样传承均陶堆花这样的艺术瑰宝呢?
(1)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即以师带徒,由具备丰富均陶艺术经验的师傅教授徒弟,手把手教学,一个个训练,在实践中得到师傅的口手真传,这是最为传统的技艺传承方法,也是均陶艺术得以传承的基础。但是,当今的许多年轻人心态浮躁,很难能静下心来学习一门手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优点是年轻人恰恰最有潜力,最富创业激情,视野最为广阔,也最易教导和引领的。因此,均陶技艺的传承要从有志之人中选拔艺术爱好者进行,着力培养、言传身教,徒弟们应在潜心汲取传统艺术之精华的基础上糅合新事物,大胆创新。
目前来看李守才、方卫明等均陶艺术大师已在努力带徒传承,相信广大均陶艺人都在努力,通过师徒传承、口手相传,把传统的均陶堆花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2)社會传承
社会传承类似于师徒传承,却又不同于它。定期、定点举办均陶堆花艺术培训班或讲座,人多面广,能一次性集中许多人,带动他们学习传统均陶堆花工艺,激起人们对于这门古老艺术的浓厚兴趣,这是均陶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措施,在此过程中也能使传统的均陶堆花艺术一点点焕发生机。另一个方面,这也为师徒传承选拔到可造之才,奠定师徒传承的基础,更能使人们在认知均陶艺术的同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民间均陶艺人要在高职院校、各类企业等定期举办均陶艺术专题培训班,传授均陶的工艺原理、装饰手法、装饰技巧等等。首先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其次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方卫明先生时常举办均陶技艺讲座,清华大学、浙江美院等高校的学生也时常来到宜兴进行实地训练和学习,然而这些都还不成规模,社会传承方兴未艾,均陶艺人们还需不断努力,通过社会培训使均陶传统技艺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承。
(3)院校传承
院校传承不同于师徒传承和社会传承,在对均陶艺术的传承上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艺术院校设置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均陶艺术教学和传承,是均陶艺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法。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富有艺术创作激情,他们既能从传统的均陶艺术中吸取营养,又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最具有活力。同时,艺术院校作为艺术界的“领头羊”,有着义不容辞的传承传统艺术的责任,要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方面考虑,拯救濒临消亡的艺术,开设均陶、剪纸、布艺等民间手工艺选修课程。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就积极地开设了均陶、彩绘等课程,为了更好地使陶瓷艺术全面发展,学院还重点发展陶瓷工艺系,这固然与学校位于陶都宜兴有关,但学校对于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视程度也可见一斑。全国的各个艺术院校都应当努力担当起艺术传承的责任,因为通过院校传承,能够多方面地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这样均陶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才有强大的后盾和基础。
2 创 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中的这两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创新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传承均陶堆花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我们更要紧跟时代,吸取新时代的元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创新工艺形式
随社会发展,日用工艺品的需求方向悄然发生着转变,过去我们大多追求价格低廉的实用大器皿,而现在更多地关注做工精致小巧美观的装饰艺术品。但是,宜兴均陶堆花工艺品却仍保持着其一贯的传统——质粗体大,这吸引不了大多数追求生活时尚感的现代人。与此同时,均陶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统货,埋没了本就少有的均陶堆花精品。种种原因,使均陶堆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尴尬局面,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我们认为均陶堆花必须从观念上变革,从工艺形式上创新。
首先,我们可以从造型上入手,逐步将均陶堆花工艺品的造型定位向中小器皿转变,将其堆花工艺形式向生活装饰艺术内涵上发展,我们可以借鉴紫砂陶,把装饰与造型在形式上统一起来,方卫明先生在这方面作了尝试。
他的作品中,小鹿的欢快可爱与山野之景的奇幻独特共同呈现于圆润大气的缸体之上,显得其乐融融(见图1);而鹰击长空的勇敢倔强又与器物造型的流畅自然搭配得恰到好处,一派豪放不羁(见图2)。当然,传统技法的娴熟运用,也让整件作品新颖独特,这样的创新方式值得学习。
其次我们还可以尝试对器型的大小进行创新,我们可以不再一味地追求工艺品的实用意义,转而将其演化为平面装饰画、饰品等小物件儿。这样的创新,将传统的工艺形式与时尚的装饰风格相结合,使堆花工艺品不再只具有盛放物品的功能,不再是“一个笨笨的大缸大盆”,转而带着浓郁的传统气息、古色古香,走进现代家居,增添了文化底蕴。也许就在这样的“从小入手”中,人们能够更加贴近传统文化,传统的工艺形式也就得以发扬光大了。
(2)丰富装饰内容
传统均陶堆花工艺的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用生活品,所以往往只重视实用性,堆贴上去的纹样千篇一律,大多都是龙凤呈祥之类的吉祥图样。这类均陶作品在堆花工艺的内容上缺乏独有的艺术气息,匮乏深厚的文化内涵。要对均陶堆花工艺进行创新,我们还需要在其内容的创新上下功夫,令其与时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的确,再高雅的艺术如果不能接地气,融入一些老百姓爱看的元素,也只不过是少数人的独享,算不得真正的文化。事实上,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也曾与社会文化结合过。在传统装饰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曲艺术就与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相结合过,还有以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场景为题材的均陶装饰内容等等,它们都是宜兴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典范。这告诉我们,以社会文化为題材的均陶装饰工艺内容不是没有,且它们恰到好处的结合在历史上取得了成功,被广大人民所喜爱、青睐。
然而社会在飞速发展,就像遗世独立的昆曲已不再是人们观赏的主流,人们憧憬着丰富、充实、内涵深、有品位的业余生活,传统的均陶工艺装饰与社会文化的机械结合已很难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与口味。同是宜兴“五朵金花”之一的紫砂却“步履高昂、斗志昂扬”,它与中国博大精深的诗、书、画等传统文化结合得很深,其作品风格或精致细腻,或孤傲飘逸,深受人们喜爱。这可以作为均陶堆花工艺在内容革新上的借鉴,均陶堆花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可惜的是,现代均陶堆花工艺创作中文人书画家的参与并不多见。方卫明大师与章星博士创作的“书卷”来说吧(见图3),造型别具一格,就如古人的书卷一般,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与徐玉珊博士共同创作的“山中溜溜”(见图4),其画面色彩丰富,题材饶有趣味。由此可见,同样的均陶制品,创新的装饰内容,往往能从根本上提升它的艺术价值和发展潜力。文人书画家的参与,非但不会失掉均陶堆花工艺的传统魅力,还会给均陶抹上厚重的文化底蕴,极大地丰富了均陶堆花工艺的装饰内容,使整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大大提升。
因此,为了振兴均陶堆花,我们必须将其与社会文化相结合,为其附加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而更加大胆的就是将其内容融入时代文化内涵,即紧跟时代潮流。这些改革虽然大胆,但可坚信,我们将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让传统均陶艺术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3)融合工艺技法
民间艺人总是形象地称宜兴均陶堆花工艺为“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扼要指出了它的装饰技法。事实上,传统的均陶堆花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出的不同指法来完成。堆花工艺的主要指法有:“捏”、“搓”、“捻”、“撕”、“摊”、“扰”、“摞”、“拖”、“摁”,艺人们通过指尖的细微变化,让陶泥“七十二变”,在厚实的缸体上幻化出艺术的纯美。
传统艺术之美不可否认,事易时移却一再向我们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的创新是全方面的,自然也包括对其工艺技法进行必要的创新。传统的“大拇指艺术”是均陶堆花的根本,但也不能因此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同样需要吸收进取。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抛了老传统,要知道,“大拇指”已经与均陶堆花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大拇指”技法是均陶堆花的特色与优势所在,所以,我们应当在传承“大拇指”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其它的工艺技法,譬如雕刻、泥绘等等。作品“优哉游哉”(见图5)就运用了堆、刻这两种工艺技法,传统的堆贴让整幅作品朴素大气,而精致的雕刻线条又令整件作品细腻、新颖。可见,创新并非抛了根本,反而能使传统发扬光大。
事实证明只要在均陶堆花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收引入其它工艺技法的艺术特色,就能更完美地展现宜兴均陶堆花的艺术美感和艺术特色,创造出宜兴均陶堆花工艺的时代新气息。
通过对宜兴均陶工艺历史的研究,及与宜兴紫砂陶的对比性研究,我们从宜兴均陶堆花工艺的工艺形式、装饰内容、工艺技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均陶工艺变革创新发展的观点。相信均陶艺人们一定会执著、坚定地走下去,为艺术奉献一生。也相信均陶堆花艺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承、创新中,定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参 考 文 献
[1]方卫明,方薛斐.浅论古均陶工艺及特点[J].中国陶瓷工业,2011,18(3):49-51.
[2]周孝忠.宜兴均陶堆花装饰的艺术特征[J].佛山陶瓷,2012(07):43.
[3]张栋.中国陶瓷装饰纹样艺术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