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堂 曾志明 葛先华 陈其恒 解道斌 高才华 罗启燕 冉茂涛
摘 要 为筛选适宜重庆市彭水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2015年在县内选择4个不同生产环境试验点,以徐薯22作对照品种,鉴定了4个甘薯新品种(系)的主要性状表现。结果:渝薯17达到淀粉用品种和优质食用品种筛选标准,建议在全县甘薯产业发展中大力推广应用;商薯19鲜薯、薯干、淀粉、商品薯产量表现优良,但薯块烘干率比对照品种低3.85百分点,未达到淀粉用品种筛选标准,仅基本达到优质食用品种筛选标准(因薯块肉色非黄色或红色),建议在全县甘薯产业发展中,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应用。R43-5为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育成的甘薯新品系,达到饲料用品种筛选标准(生物鲜产增产7.12%),建议继续鉴定其表现;R43-38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薯新品系,未达到品种筛选标准,终止试验。
关键词 甘薯;新品种;性状表现;重庆市彭水县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3.002
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世界上共有 113个国家种植,种植面积(2005年)约9×106 hm2[1]。中国是全世界甘薯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薯是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作物,薯块富含淀粉,是一种加工转化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原料[2]。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上一项费省效宏的措施。包括重庆市彭水县在内的武陵山区,生产上种植的甘薯品种品质差、感病退化严重,急需用优良新品种加以更换,达到满足这些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彭水县在发展薯类产业中,把筛选推广适生性甘薯新品种作为主要工作来抓[3]。为给彭水县甘薯良种更新提供依据,以实现彭水县及其周边地区甘薯品种布局合理化,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甘薯产业的稳定发展,笔者于2015年以徐薯22为对照品种,开展了四个甘薯新品种(系)在彭水县的主要性状表现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系)及其来源
参试品种(系)见表1,全部由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群英薯业)提供。
1.2 试验地点
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彭水县内4个承试点进行。试验地点、承试单位及执行人见表2。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生产环境及管理
各承试点的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净作,小区面积20 m2(不包括走道),小区种植4垄以上,密度为3 500~4 000株/667 m2,重复间走道宽度不小于30 cm,保护行宽度不小于75 cm。试验地均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肥力均匀,前作一致。参试品种(系)、对照品种由群英薯业采取相同方式育苗,给各承试点统一供苗。扦插苗全部用20 cm长的带尖尖梢苗。生长期中,对小区理蔓多次,防止小区之间藤蔓交错,互相影响。各承试点试验地的海拔、前作情况及栽插期、收获期等详见表3。
1.3.2 观察记载
苗期:在育苗时选10个200~250 g大小的薯块调查出苗始期、出苗盛期、齐苗期、采苗期和单位薯块出苗平均数,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综合评定萌芽性。
大田期:在镇南承试点按《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统一记载物候期、调查特征特性及各承试点的试验概况等。
收获期:镇南、新田、郁山承试点,在同一区组内对每个参试品种调查10株(为了避免边际效应,从小区第2行第2株开始调查),分别调查最长蔓长、基部分枝数、茎粗。各承试点整小区计量藤叶重;每个小区除去两边各一行计量薯块质量,在一个区组内统计商品薯(单块≥100 g)、小薯(单块<100 g)薯块个数、质量,以此计算单株结薯数和商品薯率。各承试点在收获时在一个区组内对各参试品种选择5个150 g左右的门薯薯块,统一测定薯块烘干率和鉴评食味。
商品薯率=单块≥100 g薯块数/总薯块数,单位为%。
1.3.3 烘干率测定
每个参试品种取3个薯块洗净、揩干,切成2 mm×2 mm×2 mm颗粒,混匀,称取100 g样品,在电热烘箱中先以75 ℃烘到薯粒变脆,再升至105 ℃烘至恒质量。重复3次。
1.3.4 熟食味评定
将从各承试点选取的薯块样品整薯洗净、蒸熟,组织10人参照国家和重庆市甘薯区域试验确定的方法进行熟食味评定。确定对照品种徐薯22为标味(记70分),熟食味比其好的给予大于70分,比其差的给予小于70分。
1.4 数据处理
采用各承试点薯块烘干率换算淀粉含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产量数据和烘干率通过百分数反正弦转换数值,进行方差分析,在品种效应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情况下,用t值检验方法测定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4]。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4个承试点的产量汇总结果见表4。
2.1.1 鲜薯
鲜薯产量数据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和地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汇总4个承試点的平均试验结果:商薯19居第一位,平均鲜薯产量2 750.8 kg·667 m-2,比CK增产30.89%(差异极显著,4点增产);R43-5居第二位,比CK增产13.99%(差异极显著,2点增产,2点减产);R43-38比CK增产2.62%(2点增产,2点减产);渝薯17比CK增产0.81%(2点增产,2点减产)。R43-38、渝薯17与CK差异均不显著。
2.1.2 薯干
薯干产量数据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和地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汇总4个承试点的平均试验结果:商薯19居第一位,平均薯干产量847.8 kg·667 m-2,比CK增产16.83%(差异极显著,4点增产);渝薯17居第二位,比CK增产7.61%(差异显著,3点增产,1点减产);R43-38、R43-5分别比CK增产2.57%(2点增产,2点减产)、1.45%(2点增产,2点减产),与CK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1.3 淀粉
淀粉产量数据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的F值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地点的F值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汇总4个承试点的平均试验结果:商薯19居第一位,平均淀粉产量562.5 kg·667 m-2,比CK增产13.07%(差异极显著,4点增产);渝薯17居第二位,比CK增产9.50%(差异显著,3点增产,1点减产);R43-38、R43-5分别比CK增产2.29%(2点增产,2点减产)、1.62%(2点增产,2点减产),与CK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1.4 藤叶
藤叶产量数据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和地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品种×地点的F值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汇总4个承试点的平均试验结果:CK(徐薯22)居第一位,平均藤叶产量1 756.4 kg·667 m-2;渝薯17、商薯19、R43-38分别比CK减产(皆为4点减产)33.07%、18.81%、15.11%,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R43-5比CK减产1.11%(1点增产,3点减产),差异不显著。
2.1.5 商品薯
通過在每个承试点的一个区组内调查参试品种的商品薯率,乘以各承试点的平均小区鲜薯质量获得平均小区商品薯产量数据,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的F值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地点的F值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4个点平均商品薯产量,商薯19居第一位,为
2 462.9 kg·667 m-2,比CK增产27.99%,差异极显著(4点增产);R43-5居第二位,比CK增产17.08%,差异显著(3点增产,1点减产);渝薯17、R43-38分别比CK减产2.99%(1点增产,3点减产)、7.74%(1点增产,3点减产),但差异均不显著。
2.2 其他性状比较
除开产量性状外的其他主要性状观察结果详见表5。
2.2.1 商品薯率
汇总4个承试点的试验结果:CK为91.74%,四个新品种(系)由高到低依次为R43-5(93.98%)、商薯19(89.65%)、渝薯17(87.53%)、R43-38(82.42%)。
2.2.2 薯块烘干率
4个承试点的薯块平均烘干率通过百分率反正弦转换,其转换值经方差分析,品种的F值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汇总4个承试点的结果:渝薯17平均烘干率36.83%,居第一位,比CK高2.28百分点,差异显著;R43-38为34.70%,居第二位,比CK高0.15百分点,差异不显著;R43-5、商薯19分别为31.10%、30.70%,分别比CK低3.45, 3.85百分点,差异极显著。
2.2.3 薯块淀粉含量
汇总4个承试点的结果:渝薯17为25.65%,居第一位,R43-38为23.83%,居第二位,二者分别比CK高1.91和0.09百分点;R43-5,商薯19分别为20.70%,20.35%,分别比CK低3.04, 3.39百分点。
2.2.4 鲜薯食味
4个新品种(系)的鲜薯熟食评分比对照品种高4.5~7.7分。
3 小结与讨论
3.1 品种筛选标准
全国甘薯新品种选育确立的品种筛选标准[1]为:1)淀粉用品种,以徐薯22为对照,淀粉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薯块淀粉率比对照高1百分点以上(高抗2种病的品种淀粉产量不低于对照),高抗1种(或中抗2种)及以上主要病害。2)优质食用品种,以徐薯22为对照,鲜薯平均产量不低于对照,结薯早、整齐集中,薯块无条沟不裂口、薯皮光滑,薯肉红色或黄色,贮藏性好;粗纤维少,熟食味评分高于对照;干物率不低于对照5百分点,抗1种(或中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3)兼用型品种,以徐薯22为对照,薯干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薯块干物率不低于对照2百分点(高抗2种病的品种薯干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5%),抗1种(或中抗2种)及以上主要病害,综合性状较好。
3.2 本试验品种评价
渝薯17:在4个承试点的试验结果,达到淀粉用品种筛选标准和优质食用品种筛选标准。该品种已通过重庆市和国家级品种鉴定,建议在彭水县甘薯产业发展中大力推广应用。
商薯19:在4个承试点的试验结果,鲜薯、薯干、淀粉、商品薯产量表现优良,但薯块烘干率比对照品种低3.85百分点,未达到淀粉用品种筛选标准,仅基本达到优质食用品种筛选标准(因薯块肉色非黄色或红色)。该品种已通过国家级品种鉴定,建议在全县甘薯产业发展中,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应用。
R43-5:为群英薯业育成的甘薯新品系,在4个承试点的试验结果,达到饲料用品种筛选标准(生物鲜产增产7.12%),建议继续鉴定其表现。
R43-38: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薯新品系,在4个承试点的试验结果,未达到品种筛选标准,终止试验。
参考文献:
[1] 卢庆善,赵廷昌.作物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69,974-975.
[2] 李坤培,张启堂.甘薯的栽培储藏与加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104.
[3] 张启堂,李育明,傅玉凡,等.中国西部甘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51.
[4] 谢邦昌,赵雅婷,邬宏潘,等.生物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153-189.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