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育新人、兴文化”地质人精神的艺术传播途径研究

2018-05-14 08:59张景贤
北方音乐 2018年21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精神

【摘要】地质人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新时代,拥有了新内涵。为了能让新时代的代地质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地勘类高职院校更需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改革,通过地质人精神“艺术传播”的新方法和新载体,重塑公共艺术教育的引领功能,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度,加上第二课堂的打造,用艺术传播地质人精神、用艺术宣扬地质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地质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地质人精神;艺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地质人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拥有新内涵。为了能让新时代的年轻一代地质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地勘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更需要领会精神,真抓实干,用寓教于乐的形式,突破传统“思政课程”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改革,从思政课程改革的困境中反思,通过地质人精神“艺术传播”的新方法和新载体,重塑公共艺术教育的引领功能,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度,加上第二课堂艺术作品主题文艺节目的打造,合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用艺术传播地质人精神、用艺术宣扬地质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地质人。

一、地质人精神可推动地勘高职艺术欣赏课程思政改革的发展

(一)有利于构建地勘类高职院校人才的职业素养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晋书 乐志》中写道:“是以闻其官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聲,使人侧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艺术欣赏课程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人“三光荣”精神主要内容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其精神实质彰显了地质人爱国敬业的高尚情怀,追求成功的职业品质,艰苦创业的职业素养。具有地质人精神特色背景的艺术欣赏教育对于陶冶地质行业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树立地质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进行新时期地质人“三光荣”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有利于推进地勘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地质人精神的传承与地勘类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地质人精神的传承是地勘类高职院校发展的文化底蕴,地勘类高职院校的发展又是地质人精神传承的优质载体。要发展地勘类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研究地质人精神和地质文化。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个重要环节。加强地勘类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实现高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个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新时期地质人更能适应社会的现实需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地勘类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它是学习文化、学习技能、传承职业精神的高等学府,有传承保护与发扬行业文化和行业精神的义务与责任,也有先天优势。作为新时代的地勘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要根植于地勘文化这块宝地,通过积极、健康的艺术教育,宣扬地质人“三光荣”精神,把当代大学生铸造成具地质人精神的新时期地质人。

二、地勘类高职院校实施艺术欣赏“课程思政”改革的途径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指在高校的所有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功能。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达“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做到校训的要求“德技共举、知行合一”。将充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通过内容的赏析和听觉的体验,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使艺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修身养性、提升艺术修养、提高人生境界的课堂。

(一)深化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强化“以文化人”课堂育人主渠道

以思政理论为引领,在艺术欣赏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内容,重塑公共艺术教育的引领功能,构建大思政理论课程体系,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强化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研究大多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比较雷同,具有行业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非常少。此外,高校的艺术老师大多是专业院校的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接受的是专业艺术学科教育。因此很难从行业背景着手,丰富公共艺术课程。因此重点抓好艺术欣赏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对于“以文化人”,突出课堂育人主渠道,弘扬行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我院艺术教研室围绕“以文化人”的核心理念,兴文化、育新人发挥好公共艺术课堂的育人功能。将地质人的经典故事、地质历史文化遗产、地质人“三光荣”职业精神教育以经典艺术作品欣赏和剖析的形式融入《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之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将思政理论有计划、分专题的进入公共艺术课堂,通过发挥艺术社会功能中的审美教育职能,以更轻松、有情感的形式教育学生。

(二)开拓艺术实践第二课堂,传播“地质人精神”树立学生职业素养

学院作为一所隶属国土资源(地勘行业)的国有公办全日制高职学院,立足湖南、面向中部、服务大地质,传承弘扬地质人精神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学院硬件设施逐步提升,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平台和空间。为了传播地质人精神,增强职业教育成效,学院不断探索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贴近师生,讲求实效。一是举办地质文化艺术节。每年4月,选取一个地质科普主题,比如低碳社会与环境保护、资源与矿产、地震与地质灾害等,举办地质文化节,形成“地质人精神为魂,地质科普为基,地质文化活动为韵”的特色校园文化。二是创编蕴含地质人精神的主题节目。例如编排舞蹈《高楼万丈平地起》、微电影《无人区的那面旗帜》、情景舞蹈《绿水青山地质情》等几十个作品。其中戏剧《地质人的“中国梦”》获得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这些主题节目的创编都是以鲜活的地质故事和地质人物为原型,用艺术的表达手段,情感调度,强烈的激发新时期地质人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极力树立学生的职业精神。

地质人精神的艺术传播仅仅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组成。由于艺术传播更生动、更能引起共鸣,因此在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度,运用艺术传播达到“三全”育人,真正让地质人精神入心入脑。多年来,在思政理论背景影响下创作的展现地质人精神的艺术作品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忘、最受益的教学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梁忠,徐红燕.新时期“三光荣”精神的内涵和传承[J].学理论,2013(35):344-345.

[2]张翠莹.引领青年地质工作者,发扬“三光荣”精神[N].安徽经济报,2010,4(10).

作者简介:张景贤(1982—),男,湖南长沙,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精神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