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本位” 尽职“本分”

2018-05-14 15:16杨朝明
山东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官本位圣贤学说

杨朝明

山东省在思考新旧动能转换、深入省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不少人看到了“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作风的负面影响。但继续找原因时,竟认为是“孔孟儒学惹的祸”。如果孔子在世,他一定觉得好笑,因为他一再强调的,是为官者明其“本位”,尽其“本分”。

通常所谓的“官本位”,几乎与“官僚主义”是同义词,都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贵的畸形价值观。现实中,这种“官本位”常表现为官员高高在上,独断专行,脱离群众;阿谀奉承,遇事推诿,办事拖拉;贪图享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然而,如果将其归咎于“孔孟之道”,把矛头直指孔子等圣贤,却是似是而非、迷茫淆乱的“文化自譴”。翻遍儒家文献,品味所有的孔子遗说,也找不到与所谓“官本位”或官僚主义有何瓜葛。

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学说是一种社会管理学说,尤为关注人的社会性存在。在孔子看来,“天下为公”就是每个人都应有明确的公共意识,尤其是“大人”“君子”要引领社会公德。孔子思想涵盖仁义道德学说与性命祸福之道,可谓包罗天地,无所不载。但就其本质而言,关注最多的恰恰是“大人”“君子”必须辨明、遵循的“位”与“分”。如果说这也是一种“官本位”的话,那么“孔孟之道”强调的正是为官者应明确本位,恪尽职分,安其位而谋其政。这与庸俗所谓的“官本位”是截然不同的。

以饱受诟病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说,这其实是孔子“正名”主张的简要表述。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复合的。在工作中,有“君”和“臣”即上、下级的不同身份;在家庭中,有“父”与“子”、“夫”与“妻”的不同身份。因此,每个人都处在君臣、夫子、夫妻以及兄弟、朋友等各种关系中,每个人都要处理好这些基本关系。儒家的“正名”是一种“礼”的文化。礼也者,理也。人的差异性存在是客观的,每个人在政治、社会、家庭中应各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孔子儒家认为,社会管理的本质属性是修己安人。按照“正名”的要求,人“在其位”必“谋其政”,应该勇于担当,按自己的角色定位尽力做好自己。“君君”意味着君要像个君,即为政者首先做好自己,做出表率;“臣臣”意味着臣要像个臣,臣下应当忠于职守。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各有对应,在此为君为父,在彼可能为臣为子,应按照本位、本分尽其责任与义务。自己的职责与分内之事,固然不容推卸;逾越本分、胡作非为之事,同样断然不可。要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状态,达到社会大同,社会和谐,人心和顺,就必须明晰本位,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

看来,所谓“官本位”必须予以分析,应当理性扬弃。庸俗的“官本位”,就是官僚主义,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位”之所在,进而混淆、漠视了自己职分之所应当。它不仅与孔子学说、“孔孟之道”毫无关系,而且恰恰是对孔子、孟子等圣贤一贯主张与苦心教诲的截然悖逆。将庸俗的“官本位”归咎于“孔孟之道”,本质上是对母文化即优秀文化传统的不自知、不自觉,并继而导致了缺乏起码的自我反省之心与自我纠错能力。这样,南辕北辙,指鹿为马,一错再错,思想、行为的混乱和无序就在所难免。

因此,每个社会的人都理应认清自己的“位”,从而尽自己的“分”。真正的“大人”“君子”,优秀的党员干部更必须勇于与庸俗的“官本位”、官僚主义决裂,进而踏踏实实地安其位、谋其政、尽其分。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题中应有之义,切不可无知、误判,以致厚诬圣贤。党员干部应带头正本清源,脚踏实地,用心学孔孟,学习真孔孟,扬弃“官本位”,践行“官本分”。

(编辑/常晔)

猜你喜欢
官本位圣贤学说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修身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王船山的人生哲学简论
落马官员也有“官本位”思想
不沿袭“官本位”的特立独行者
“官本位”怎麼治 職級改革打破晉升“天花板”
诡异的仕女图
学说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