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分析及评价体系研究

2018-05-14 08:59战博杨小玲郑吉澍刘弘博吴兆娟刘阳李仕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评价指标重庆

战博 杨小玲 郑吉澍 刘弘博 吴兆娟 刘阳 李仕兴

摘要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成为农田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面分析重庆市农业基本情况、水资源分布、农业用水及节水灌溉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效节水灌溉占比低、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建立了节水灌溉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并提出了加快完善重庆市节水灌溉建设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节水灌溉;评价指标;重庆

中图分类号 S2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6-0192-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become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farmland irrig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hongqing Cit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agricultural water distribu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f the city's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s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facilities accounted for the low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re not high, setting u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benefit,to explore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Chongqing.

Key words Agriculture;Water saving irrigation;Evaluation index;Chongqing

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位于三峡库区腹心之地,是我国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与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全市辖38个区县,幅员面积8.24万km2,耕地面积243.05万hm2,户籍人口3 371.84万,境内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主要农作物为稻谷、蔬菜、玉米、马铃薯,2016年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57.58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3.39万hm2,蔬菜及食用菌面积为73.17万hm2。重庆市坡耕地较多、基础设施薄弱、土壤肥力差、工程性缺水等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1 重庆市节水灌溉现状分析

近年来,重庆市以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并着力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同时加快传统农田灌溉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田灌溉,推广节水灌溉和农田节水新技术。2015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積达到68.72万hm2,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0.57万hm2,其中:喷灌面积1.21万hm2,微灌面积0.188万hm2,低压管灌面积4.31万hm2,其他节水灌溉面积14.86万hm2。全市规模以上灌区数量607处,其中0.67万~2.00万hm2灌区4个,0.33万~0.67万hm2灌区23个,0.067万~0.330万hm2灌区98个,0.013万~0.067万hm2 482个。全市规模以上灌区渠道长度10 871.89 km,其中5~30 m3/s渠道长度83.50 km,1~5 m3/s渠道长度3 084.87 km,0.2~1.0 m3/s渠道长度7 703.52 km[4]。2015年全市灌溉工程投资130 868.05万元,其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投资40 396.00万元,市级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投资11 734.00万元。但从总体上看,全市节水灌溉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效节水灌溉占比低、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 重庆市节水灌溉存在问题

2.1 节水灌溉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全市高效节水灌溉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受资金条件等限制,各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县资金配套能力强,政府投资多,发展速度快,技术水平高,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拿不出足够的地方配套资金,政府投资相对较少,发展速度较慢[5]。具体体现为从区域上看,经济条件较好,水资源比较紧缺的渝西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水资源相对紧缺的渝东北、渝东南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相对缓慢。

2.2 高效节水灌溉占比低

尽管先进节灌技术的节水增产效益远高于常规节水,但先进节灌技术的投资同样远高于常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灌投资是渠灌的2~3倍,喷灌投资是渠灌的3~4倍,微灌投资是渠灌的3~5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6]。总体上,重庆市中小型灌区长期无稳定的高效节水改造投入渠道,或投入资金比例较小,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缓慢。全市目前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还是渠道灌溉、管灌,喷灌、微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在璧山、巴南、武隆、永川、潼南等部分区县有规模化应用,但在全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截至2015年,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全市先进节灌技术应用所占比例低,导致重庆市节水灌溉整体效益不高。

2.3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不高

尽管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标准早已颁布,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实施随意性较大。部分建设单位对高效节灌工程建设标准把握不到位,对地域特点考虑不足,完全照搬适合其他地域的工程模式和建设模式,不但造成资金等资源浪费,同时工程质量也未得到保障。此外,部分建设单位质量意识不足,为了节省工程投资,随意降低建设标准,不按规范设计进行施工。尽管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有明确的要求,但具体有效的监控措施缺乏,导致部分工程短期内没有出现问题,可以顺利通过验收,但问题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逐渐暴露出来。

3 节水灌溉效益评价

3.1 重点节水灌溉项目区调研

从2016年9月—2017年9月,分别对巴南、九龙坡、璧山、北碚、武隆等8个区县重点节水灌溉项目工程进行调研,其中3个位于主城区、2个位于近郊片区、3个远郊片区。重点调研了建设地点、建设业主、建设及运行时间、基地规模、投资规模、种植结构等项目基本情况,以及项目建设内容、灌溉方式、设施设备配套情况、工程是否运行、管理人员数量、运行成本、节水情况、节工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总体来说,在节水灌溉工程新技术模式、新设备等方面,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对促进重庆市节水灌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2 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重庆市节水灌溉发展的现实情况,经过指标的筛选,确定了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共计3项指标。系统层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3类主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包含7项指标,社会效益包含5项,生态环境效益包含4项(表1)。

3.3 评价模型

根据农田节水灌溉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层次的关系,建立效益的线性评价指标函数公式,如下:

3.4 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节水灌溉效益评价定量指标各分级标准依据有关规划、规范分为5级,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根据专家意见,将农田节水灌溉综合效益评价各指标分级标准定为如表2所示。

3.5 评价指标分值

一是通过向相关项目区进行收集获取;二是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重庆市水利统计年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重庆市农业年鉴、重庆市水利区域规划,以及各政府网站的统计资料收集获取。通過专家打分,得出农田节水灌溉效益的指标分值表(表3)。

3.7 评价结果

采取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得到3个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4)。

4 结论与讨论

4.1 指标分值结果分析

根据影响农田节水灌溉效益指标分值的得分情况来看,得分最低的指标主要有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平均增产量、运行管理的重视程度、节水率、静态投资回收期,而分值较高的是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改善农产品品质、符合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程度等,说明这些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促进了综合效益分值的提升。

4.2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是农田节水灌溉所带来的最显著的效益,但从三大效益的得分情况来看,经济效益在3个区域表现都是最低的,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平均增产量、运行管理的重视程度等指标分值较低,节水灌溉工程利用程度也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设施设备存在老化,管理不足等原因,以后可以加大资金和技术投资,避免形象工程,注重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内部收益率,提升设备使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更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指标值来看,各区县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值略高,说明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与高水平、推广范围广、高效的农田节水灌溉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提升潜质。

4.3 综合效益分析

从3个区域的综合效益来看,实施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后的效益差异不大,总体偏低,说明在用水管理、技术应用和推广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效率不高,与重庆市地形条件复杂、耕种机械化水平低、土地分散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加大投资的基础上,加大用水管理力度及设施设备维护力度等,加快农田节水灌溉的应用,全面提升节水灌溉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水利局.2015重庆市水资源公报[R].2015.

[2] 张秀江.重庆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5):37-40.

[3] 重庆市水资源管理站.重庆市抗旱规划报告书[R].2010.

[4] 重庆市水利局.2015重庆水利统计年鉴[M].重庆:重庆市水利局,2015.

[5] 李长伟.高效节水灌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3.

[6] 徐德辉.甘肃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综述[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2,38(1):18-19,40.

[7] 陈宇,姚玉梅,凌峰,等.海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分析及对策[J].海河水利,2017(1):11-13.

[8] 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实施意见[A].2016.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评价指标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