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5-14 08:59翟立峰张美鑫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翟立峰 张美鑫

摘要 针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材料的建设、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8-0215-02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Disease and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ZHAI Lifeng, ZHANG Meix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000)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of disease and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the teaching reform was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updating teaching material, applying the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s,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so as to effectively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ultivate their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s effectively and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Disease and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rticultural plants;Teaching reform;Practice

长江师范学院园艺学专业自2010年设立以来,就定位于培养满足地方园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于2017年被立项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艺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1-2],主要通过给学生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其在相关领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树立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观念,为适应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及相关工作岗位需要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3]。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艺产品生产活动中病虫害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对学生吸引力低,导致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且动手能力很差,不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难以让学生树立对于解决园艺植物保护问题的自信心[4]。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知识的理解,以期更好地完成培养计划,适应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最终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应用能力。笔者结合当前重庆地区园艺植物的实际生产需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同时,为了增加课程容量,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笔者广泛收集了多种园艺植物病虫害症状及危害图片,将生产实际和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多种渠道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增强了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危害的直观认识。此外,通过引用一些媒体中報道的园艺植物病虫危害相关的新闻,利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剖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园艺植物保护与经济生态健康的认识。

1 教学材料的建设

1.1 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是专业内涵建设最重要、最直接的育人载体,优秀的教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3-5]。目前有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性教材较少,且一般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园艺专业的教学用书,课本主要介绍病害与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而缺少植物保护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因此,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性质,选用黄云、徐志宏主编的《园艺植物保护学》“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园艺植物保护基础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为重要园艺植物病虫害及防治的各论部分,主要介绍重要南方园艺植物病害的症状、虫害危害症状以及相应病原物、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该教材吸收了植保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增加了教学新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园艺植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并且将其应用于对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以体现该学科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满足园艺专业的培养要求。

1.2 教学进度计划的调整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课程为32学时,课程前部分为病虫害基础理论,后部分为各类园艺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在此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后半部分内容的学时较少,不能全面讲解当地普遍存在病虫害的特性及其防治,而这部分内容是该门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可以将32学时的理论课增加至48学时,同时调整基础理论部分与各论部分的比例,增加西南地区常见园艺植物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果树害虫、蔬菜害虫、观赏植物害虫的授课学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常见病虫害的习性、侵染规律等,以更好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3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园艺产品生产实际以及科研的需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对该课程中某些比较简单的内容章节,例如绪论、园艺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及流行、昆虫的体外特征和昆虫的习性等,可以通过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查阅资料来制作课件或小组交流写出小结进行课堂汇报。后部分的各论讲解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适时跟踪重庆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主要园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例如柑橘衰退病、柑橘煤污病、观赏植物炭疽病、榨菜根肿病、蚜虫、菜青虫等,以这些主要病虫害为案例,讲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思路,让学生自行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真正掌握该类知识体系的核心。同时,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科研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正在推广应用的新科技成果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产生的危害、动态变化等。

2 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2.1 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

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已在国内各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该理论要求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6]。在实际教学中应以该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为学生服务”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学生愿意学、乐于学的学习氛围。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手段与多样化的现代媒体技术的协调配合已越来越多被用于高校教学过程中,其中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媒体教学手段之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7]。例如,“植物病害的病原”部分内容比较枯燥,但却是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采用板书、PPT和影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将各类病原菌的特征和引起的相应植物症状进行比较,对该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并且分组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使传统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此外,由于该课程涉及病虫害基础知识、防治技术两部分内容,而且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所以在讲解不同知识点时,要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讲授教学法与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应用。在讲授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部分时,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启发式讲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部分时,主要通过讨论式和探究式的讲授方式以及让学生撰写某种病虫害防治综述论文的形式,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注重现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的危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8]。根据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特点,适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教学更易于直接简明地呈现新知识,同时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从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理解。例如在学习园艺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的种类特征、识别和危害症状时,单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重要知识点,而通过现场教学则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病害,进而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其相关防治措施。因此,现场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地域特点,可将现场教学安排在校园、温室及当地果树、榨菜种植基地中。例如在樟树叶斑病、杜鹃黑斑病、蔷薇锈病、榨菜根肿病和百合病毒病等病害暴发时,指导学生观察危害症状并调查危害程度,以增强学生对不同病害症状的认知和学习植物病害调查方法等相关知識;在园艺植物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网蝽和介壳虫等)高发期时,安排学生采集相关的害虫制作成标本,并保存于标本室,供以后的学生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将教学设置在教室以外的现场,让学生可以现场观察、学习与交流,并在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同时,培养其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 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一方面能够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领悟和掌握能力。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但是,在前期教学中发现30%的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较低,且平时考核的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今后教学中平时考核可采取课堂论文、课堂提问、课堂出勤和小组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且将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至40%,通过加强课堂管理,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4 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教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改革和创新。笔者通过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长期探索和尝试,以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果园和榨菜种植基地距离学校较远,且交通不方便;温室中栽培的园艺植物较少等,导致不能很好的开展现场教学。同时,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需要教师定期参加进修、培训、观摩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总而言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志萍,陈力,吴俊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6):1867-1868.

[2] 朱丽梅.《园艺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2):98-100.

[3] 李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0):89-90.

[4] 刘红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907-12908.

[5] 马建,徐昭焕,向妙莲,等.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128-129.

[6] 张亚楠,朱秀云,张慧君,等.园艺专业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337-338.

[7] 段海明.园艺类《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8):139-142.

[8] 甘丽萍,丁博,石汝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1):204-20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