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得好,不说不笑不成老少,有时候开开玩笑是种乐趣,课堂上同样需要它。老师上课一本正经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学生听得往往是无精打采,课显得死气沉沉。如果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就会激活课堂。
【关键词】趣;效果;语言幽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诙谐的语言就像朵美丽无比的鲜花绽放在课堂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寻找说的机会
幽默的语言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机会说的,需要捕捉机会。生搬硬扯地有意而为之,又会对教学产生相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除去学生读书写字没有什么机会说之外,其他的时间只要你细心寻找总能找到机会来调节课堂的气氛。一次在订正学生作业时,有位学生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中的“庐山”写成“芦山”。这个错误老师如果按照常规直接向同学指出“芦山”应当写成“庐山”就可以了,不过我抓住机会说了一席话,让学生耳目一新。我指着写错字的刘梓杨同学说:“你见过芦苇长到山顶上的吗?什么时候你发现了可别忘记把我们大家叫去欣赏哦。”话音刚落,讲台下便响起一阵笑声。我接着说:“庐山高大伟岸,心胸阔大,所以才用‘广字头嘛。”这样的纠正方法让刘梓杨同学既知道错,同时又知道错在哪里,留给他深刻的印象,课堂沉闷的气氛也得到调节。
有时在突发的小事件中同样可以捕捉到机会。有一次上语文课,我正在黑板上板书,突然讲台下响起一声巨响,回头望见一名学生的凳子倒下了。按常理我应当训斥这名学生一番,可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停下手中的粉笔笑着问刚从地上爬起的王欣同学:“你是世界恐怖组织的第几号头目呀?”王欣先是愣住了,随后反应过来笑了,我又调侃道:“在课上你投下的这颗‘炸蛋威力可不小哦。”话音刚落整班的同学都捧腹大笑起来。
二、注意说笑话的文明
开玩笑要讲究场合,在课堂上你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学生,说幽默的语言必须适合学生的成长与教育,与同成年人开玩笑要区分开来。有一回我听了一位男老师上的一节小学数学课,课上这位老师在读一道数学应用题时来了一个小幽默,后来引起非议。读题时他有意把“他妈的身高1.67米……”读成“他妈的——”,同学们听了以为老师在课堂上骂人,个个为之一震,生怕自己坐得不端正,人人坐正了姿势,没想到这位老师又接着读道:“身高1.67……”到这儿讲台下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读题呢。大家都笑了起来,讲课的老师也随之一笑。课后评课时,有些老师说上课者很幽默,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教者不应当在课堂上开这种玩笑,因为这种笑话太粗俗,这不是引导学生说脏话吗?我十分赞同后者的观点,课堂是神圣的,文明必须放在首位,幽默风趣的语言要分对象分场合,才能收到恰当的效果。
三、要把控好幽默语言的深浅
幽默语言应当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采取不同难度的语言。对低学段的学生使用直白易懂的幽默语言,对于高学段的学生则可以说一些富有韵味的内涵丰富的笑话。如果对低学段的学生说难度大的幽默语言,学生听得不大明白,就成了对牛弹琴;对高学段的学生说直白的幽默语言就显得寡淡无味,白白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有一次我在上三年级语文课时,有个学生在台下玩玩具小汽车,我发现后没有正面批评他,而是讲了一个幽默小故事来教育他。我说:“北极雪地上躺着一只熊晒太阳,很无聊,便拔自己身上的毛玩,不一会儿身上的毛快要拔光了,太阳渐渐落山,这只熊才发现好冷,结果白白地被冻死了。”下面的学生觉得很有趣,不禁大笑起来。这个笑话对玩玩具的学生触动很大,听完后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玩具坐正。他知道老师是在告知他白白浪费时间没有好结果呢。这个幽默小段如果放到六年级某个班级去说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他们不再是十分幼稚的儿童,这么简单直白的小故事只能让他们感觉到语文老师的幼稚,跟他们开这样的玩笑,实在是浪费时间。
四、利用肢体配合语言的幽默容易使幽默的成分加大
老师通过肢体的各个部分协调活动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那就是肢体语言。它可以配合幽默的语言形成合力,使幽默的效果更好。我曾经教过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其中有几句话这样写道:“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这样的语言把爱因斯坦的幽默形象写得栩栩如生。教到这段时我学着做了一遍,学生哄堂大笑,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在位置上做了起来,整个课堂掀起了高潮。记得我在读高中时,有位教化学的男老师,他姓沈,语言十分幽默,在他每次讲笑话时,同学们都能笑个前仰后合,而他总是拉长了脸,装出十分吃惊的样子(其实他的内心也在笑),从来不笑,越是这样同学们越是按捺不住笑,他的肢体语言与语言的配合十分默契,讲的课深受同学们喜欢,我们班的化学成绩在同年级名列前茅。他的那张表情丰富的脸谱也一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当然,肢体语言是为配合真正的幽默语言而做的,不能挤占语言的主导地位,做多了就显得哗众取宠了。
幽默是一种智慧,幽默是一种情趣,幽默是一种艺术。如果把课堂比作一道菜的話,一本正经的说教课堂就是一般的家常菜,除了油盐别无佐料。而幽默风趣的课堂就像经过名厨精心制作的菜,其间或许有味精或许有花椒或许有辣酱或许有陈皮,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我们老师要学会做“厨师”,学会做针对不同学生而吃的“菜”。
诙谐的语言如果能适当地运用在课堂上,就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它像一朵花,一朵开在学生心头之上的鲜艳之花。
作者简介:马永美,1966年生,江苏省淮安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