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军
[摘 要]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通过深度合作,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强化实习的考核与评价工作,是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订单班”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实习管理;考核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学校为主的对学生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和管理环节;二是以企业为主的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内的实践教学环节。企业要参与学校的理论教学环节,而学校也要参与以企业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两个环节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因此,实习管理工作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成立實习指导委员会
为了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习管理工作,我校与广东嘉利车灯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实习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学校、企业和教学部的相关人员构成。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根据校企双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实习任务、必要的实习准备、考核标准等;并开展培训,使学生了解各实习阶段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协调校企双方实习安排中的各种关系,落实实习各项工作,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和日常教育工作,学生的纪律及安全教育工作,负责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和评价。
2 做好实习管理工作
“订单班”学生的实习和其他学生实习一样,一般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三部分。但在实习安排与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2.1 认识实习的安排
认识实习是指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我校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特点及广东嘉利车灯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在“订单班”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安排去合作企业参加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完成后,学生回校进行理论学习。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更有兴趣,对职业的规划更清晰。认识实习的时间一般为一周。
认识实习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参观企业的生产环节、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二是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要求;三是集中接受企业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嘉利车灯的发展之路”“嘉利车灯的管理之路”“嘉利车灯的创新之路”等,让学生对企业有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坚定参加“订单式”培养的信心与决心
2.2 跟岗实习的安排
跟岗实习是指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岗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
“订单班”学生跟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一般是在9—10月,共8周。与认识实习相比,跟岗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可以参与到具体的生产环节中来。因此,校企双方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计划、人员安排、住宿条件、教学场地、教学人员等,还要考虑实习前的动员、来回的交通、实习期间的人员管理等。
在跟岗实习期间,企业不仅要按照有关规定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部分参与生产实践,还需要派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给学生上课,主要有“嘉利行为规范”“团队协作”“汽车车灯生产工艺”“汽车车灯基础研发”等课程。这既是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也是对企业加深认识的过程,更是进一步接纳企业的过程,是培育学生企业情怀的最好时机。
2.3 顶岗实习的安排
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
根据教育部“顶岗实习一般为六个月”的规定,学校安排“订单班”的学生在第六个学期参加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为一个学期。顶岗实习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在企业历练的过程。学生一般都要经过三个岗位的历练,知识型员工创客孵化基地历练、次核心岗位历练、核心岗位历练。企业不能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当作正式的员工来安排工作,更不能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方面应该与正式员工有区别。
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也要安排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给实习学生讲课,主要学习设备安全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产品知识、职业心态等,多让学生参与互动。这是“订单班”学生认同企业的重要过程,也是检验校企合作成果的重要时期。否则,顶岗实习后,学生有可能不履行校、企、学生的三方协议,到别的企业就业。
2.4 实习管理
实习期间,学校要派专人驻厂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了解学生的想法,处理在企业中遇到的或发生的问题。学校的负责人一般为“订单班”的班主任或专业课教师。为了管理好学生的实习工作,企业也要指定一个负责人参与学生的管理。
3 实习考核和评价
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实习考核一般由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入学业成绩,并作为企业发放奖学金的重要依据。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由校企双方根据实习岗位职责要求、实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制订具体考核方式和标准,实施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实习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总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习管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考虑校企双方的教学和生产实际情况,还要考虑“订单班”的特殊性。在这个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做好,才能真正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瑛明.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越走越宽广[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09).
[2] 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