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军
教育国际化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全球化的发展对参与其中的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国际化之后,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种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将教育服务列为第五大类服务。教育也作为一种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交换。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甚至将教育服务作为其支柱产业之一。入世以后我国也开始了教育的国际化尝试,随着改革开放近些年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特别是入世以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得到快速发展。WTO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教育服务是其中一类。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根据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定,除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的教育活动,均属教育服务贸易范畴。
我国根据入世时所做的承诺,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条例中明确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30多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1994年之间,我国便开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尝试。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南京大学一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截至1994年底,根据教育部对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当时国内已经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70个。
发展阶段:1995年-2002年之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使中外合作办学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在此期间,全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增长迅速,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各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相关项目数量已经达到了712个,年均增幅均在40%左右,与1995年初相比较,增加了9倍多。
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我国出台了《办学条例》和《实施办法》,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依法办学的健康发展阶段。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教育部审核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2009年达到1101个,2010年达到1150个,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195个。
苏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取得长足发展。最近十年,江苏的中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也快速兴起。在公布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建成教育对外开放先进省份”,“探索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第9章41、43条)。
江苏省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集中在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江苏省南部地区(也称苏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一直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苏南5市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经济实力雄厚,成为江苏省和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域之一。在经济的带动下,苏南地区的教育发展特色鲜明,充满活力。高中阶段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形式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办学模式。许多城市将发展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项目提至教育的战略高度,制定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政策。
2010年,无锡市出台《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工作意见》,提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到2020年,确保在锡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实现中外合作项目全覆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办好一批高中国际课程班;拓展高中阶段学生升学通道;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国际学校3-5所。”2017年新颁布的《苏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国际合作办学”“持续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A-Level课程、IB课程、美国AP课程、加拿大BC课程和澳大利亚UFY课程。借鉴吸收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到2020年,全市50%的各级各类学校拥有境外友好学校。”
图2显示了教育部公布的我国外籍子女学校分布情况。根据图上显示的2所以上的地级市有:广州7,深圳6,南京2,苏州4,无锡4,青岛9,厦门2,西安2,大连4,沈阳2,杭州2,武汉2,成都2。苏南的外籍子女学校的发展可以從一个侧面反映苏南地区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势头快速,也反映出苏州和无锡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上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
截至2015年底,苏州市具备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119所,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145所;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和课堂学校7所。在苏外国学生总数近6000人,在苏港澳台中小学生超过4000人,在职外籍教师600多人。苏州有普通高中68所,其中四星级高中(省重点高中)达31所,大部分四星级高中都设有自己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是国际课程班。
在教育全球化时代,苏南重点高中都选择了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努力融入国际教育。一方面各学校和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著名大学和知名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学生发展的国际通道。另一方面各校积极引进国际高中课程,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整合国内外优良教育资源,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道路。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