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芬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办学品质的灵魂。随着学校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我们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以“人的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更加注重文化性、整体性、校本性、实践性,使得学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着眼每一个学生健康而有个性的成长。在经历了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校对现阶段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梳理与整合,根据校情调适后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都作为“学校课程”。
基于文化视野,明晰课程理念
我们对“灿烂”的教育内涵是这样理解的:尊重学生个性——朵朵花不同,朵朵放光彩,充分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教育;二是欣赏学生个性——对每个学生进行积极关注。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学生的发展应当体现出个性的差异,千人千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慧的潜能。
基于学校办学的理念和追求,我校将学校课程命名为“花样课程”。“花样”预示着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和时尚性。我们希望,学校能成为儿童全身心投入的“生命的花园”,一个生活的、开放的、综合的、诗意的生命花园,学校为学生提供适切的課程,师生共同去体验内蕴、探寻意义、沐浴温情、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在课程中获得最优质的生命状态,享受花样年华。
进行整体设计,建构课程图谱
素养养成课程。该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一生必需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培养基本素养。包括:基础学科课程、学科校本课程、节日庆典课程等。
个性选择课程。该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兴趣和发展意愿的课程。目前已经为学生开设了50多门个性选择课程。个性选择课程是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个性、激发创造力的教育平台,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是素养养成课程的有力补充,为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提供了实践和互补的功能。
特长发展课程。该课程面向个别学生,注重特长发展,包括羽球课程、数棋课程、话剧课程、合唱课程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为富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优越的发展平台。
分类推进,拓展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课程建设的过程质量是课程品质的基础。学校在深化课程建设中采取了分层实施、分步推进、走向融合、形成特色的方法与路径。
着眼课程标准的达成,致力于国家课程实施的有效。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主干部分,我们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时要求,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这些年来,我们围绕着“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把“课堂改革”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题词,立足于课程目标贯彻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和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以打造“灿烂课堂”为抓手,开展“百花杯”课堂教学效益月,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蓓蕾绽放”组,成立论文写作的探航研修班,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从各方面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着眼课程内容的融通,致力于学校课程特色的培育。课程的整合首先从体育学科开始。我校于2008年就凭借羽毛球项目成为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我们在体育学科中拿出一节上羽球课,编写了校本教材,聘请了三位羽球教练,分别执教三个年段,通过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同时成立羽球社团,在课余时间进行加强训练,参加各类竞赛。通过多年的探索,目前我校体育已由学科课程繁衍成凸显学校特色的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实现了国际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在课程目标上渗透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形成了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贯通,在实施空间上互补了课堂与课外的优势。
在课程评价方面,我们注重评价主体多元,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方式多样,课堂即时评价、定期汇报展演、参加各类竞赛等相结合;评价标准多维度、多层级,情感态度和基本技能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定相结合等。例如,对个性化选择课程的评价,我们每节课都会进行教学巡视,对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的执教进行过程性评价,并进行每周公示。每学期,我们都进行课程的汇报和展示活动。展示分为静态展示和舞台展示,并邀请家长和社区百姓参加,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见证学期的课程成果,享受课程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成长的喜悦。
纵观花小这几年来的发展,学校课程成为了培养学生素质和发展特长的重要抓手,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面对着一些困惑、阻力,也发现一些值得改进和有待探究的问题。
固化特色与尊重选择之间的矛盾。要形成一定的课程特色,就必须持续持久地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并且要做相对的完善和固化,如课程的体系、课程的内容、课程实施的策略等都要相对的稳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课程选择越来越自由开放,因此有些课程在推出时比较有特色,但新一届学生不一定喜欢。这样,固化特色课程和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之间会有一些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同时也是课程建设的一种内驱力,它会促使我们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课程,使之始终处于开放的态势,而富有持续的张力。
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之间的矛盾。尽管课程的开发者具有多主体性,但是教师始终是课程研发的核心力量。而现实是,教师忙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这些工作本身也是课程开发的一部分,但是囿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使得课程开发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课程的创新还不够。后期,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培训来提高教师课程研发的能力,也将通过聘请课程专家等方式来引领和指导课程开发,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来联合打造课程。
教育是农业,学生是一颗颗种子,课程就是土壤。我们期待花园的老师能做花农,根据花儿不同的秉性和时令,培土、施肥、浇水,顺其自然,静待花开。
(江苏省常熟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