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14 17:05周振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

周振鹏

[摘要]西方经济学内容抽象性强,对数理知识的要求比较高,但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案例不严谨、综合案例缺乏、热点案例少、定量分析案例少等问题,建议选取的案例要具有综合性,案例要与学生生活、与学生所学专业、与现实经济热点、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综合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总结经济规律、解决经济问题。

1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对数理知识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经济规律虽然与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但是经济规律必须要有人的参与才能存在,自然规律却可以在没有人的活动参与下而存在。因此,自然学科在试图获得某种规律性的结论时,可以撇开人的影响因素,通过在实验室中创造出一定的实验环境实验获得。西方经济学在总结经济规律的过程中,无法排除人的影响因素,也就无法通过实验室的实验得到真实的经济结论。西方经济学更多的是通过历史上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和经济数据,对经济现象进行高度概括,将经济数据转换成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的严谨思维逻辑和可量化特点,将经济事件和经济活动放在数学模型中进行分析演绎,总结出被各种经济事件表象掩藏起来的经济规律。在这个演绎过程中提出了包括概念、定理、规律等大量的经济学术语,并要运用很多二维坐标的图形和高等数学的知识。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老师普遍感觉比较难教,学生普遍感觉比较难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在看到各种函数、公式、图形后更是直接产生了畏惧心理,即使怎么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它们也不愿意学,不喜欢学。

西方经济学课程又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西方经济学虽然有大量的图形和数学模型,但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些经济规律本身来自于经济现实,是对现实经济的抽象总结。同时,这些经济规律还要为现实经济服务,很多经济学中的专业术语也在人们的日常现实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偏好、机会成本、寻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准备金等概念经常见诸于街谈巷议、媒体报端,这些经济学术语仿佛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常识。

2 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意义

2.1 有助于理论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知识比较好的一种方法是“温故而知新”。由于课程的性质,西方经济学不仅理论知识比较多,比较抽象,而且很多知识学生之前都没有涉及过,例如均衡、边际分析、无差异曲线、帕累托最优等概念。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学生很难通过巩固旧知识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如果此时教师进行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就会听不懂,进而感到学习很吃力,发展到厌学。

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问题联系起来,使理论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觉到我们身边的事例中就孕育着经济理论,理论不再高深莫测,不再抽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 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经济现实结合起来,帮助

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经济学教学时老师单纯的教,学生单纯的听,老师一直在唱独角戏,学生听没听、听懂没听懂老师也不知道的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可以深入地思考经济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再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不断修正方案,和学生一起总结经济理论。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经济学中数理经济模型和经济理论,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2.3 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

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不是一两个经济理论就能解释清楚的。只有把多个知识点联合起来使用,才能很好的解释经济现实。但是学生的这种综合分析能力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够掌握的。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特别是综合性强的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多个知识点的合理应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 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1 内容曲高和寡

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教师重点讲理论,很少讲案例。即使讲案例也只是临时为了解释某个概念而举的例子。教师过度使用大量的数学推导和图形演绎,强调经济学知识逻辑的严谨性,强调知识的深度,甚至在给一年级本科生讲初级西方经济学知识时,把中级的知识也给放进去。例如在学生刚接触到消费者行为理论时,有教师在讲解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时,把斯卢茨基方程也给学生講了。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内容本来就有很多新概念、新公式和比较难理解的图形,学生学习起来已经很吃力了,如果老师再扩展知识,逻辑上是更严谨了,学生学习时却更绝望了。

3.2 案例不够严谨

教师选取的案例不够严谨,不能很好的解释所讲授的经济原理。这里有两种种情况。一是把经济学故事甚至经济学笑话混同于案例。案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原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趣味性,讲了一些经济学故事。例如,在讲授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时,有些教师就讲了“三个经济学家和三个数学家乘火车”的故事。在讲授GDP时,讲“经济学师徒打赌牛粪”的笑话。但是,这些故事最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止增笑耳。对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并无用处,也就不应该出现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二是运用的案例不能体现某种经济学原理。例如在进行供求规律的讲解中有些教师就给出了“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嗎”,结论是歌星收入高于很多教授收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这个案例表现出来的现象本来是不合理的,是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如果用供求理论原理来解释,也就等于认可了这种现象是合理的。

3.3 综合案例缺乏

经济学中会涉及到很多抽象性比较强的经济术语,很多概念例如均衡、边际、效用、帕累托最优等概念也都是第一次见到,之前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会采用一些案例教学,多数案例严格地说不是案例,而属于举例。每个例子只是授课教师的“信手拈来”,这些案例固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但是由于案例的综合性不足,案例之间关联性不足,造成学生对每个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的关注度也不足,容易形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碎片化记忆。没有综合性的案例,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彼此是孤立的,建立不起来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块化的知识结构,当需要学生同时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经济问题时,学生就会感到过于复杂,不知如何处理。综合性案例的缺乏,表现出来的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足。

3.4 定量分析不足

经济学只有采取了定量分析,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性、精准性,才更有可操作性。然而,目前的经济学案例大多属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案例很少。这给学生的印象是案例就是讲故事,然后给出一个个概念,提出各种洗脑的观点,由于没有定量分析,这些经济思维方法怎么去付诸实践却无从下手。

3.5 热点案例很少

由于恰当的热点案例的搜寻是需要花费很大精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使用一些过时的、陈旧的案例,甚至是国外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与同学们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学生对案例背景甚至一无所知。结果,教师本来是想通过案例的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的热情,学生反而对案例都缺乏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不了互动,课堂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4 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建议

4.1 案例要具有综合性

经济学中每章都会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几乎每章又都会涉及到大量的名词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比较抽象,教师在选取案例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如何通过案例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知识点,还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清晰地知道,这些概念、知识点都是为了解决一个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才提出的。因此,授课教师通过一个个综合案例把一章或多章的知识结构模块化,经过这种综合案例的分析、讲解,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把这些模块化的概念、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现实复杂的经济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供求分析这章中,可以通过一个在大学旁边准备销售手机的卖方案例,去分析卖方要考虑哪些问题?卖方是否需要预判出某一价位下市场的需求量?如果进行促销活动,是否预判出价格变动一定幅度时市场需求量的变化量?政府对商品征税对市场价格会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需求供给的含义,影响因素、函数、图形、定理、均衡、弹性、税负分担。通过这样的综合案例分析,学生不仅感受到这些抽象知识的重要性,还深刻体会到了它们的应用价值。

4.2 综合案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如果能用学生身边的综合案例进行课程讲授就能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最好就不要换成其他案例。

例如在讲授消费者行为理论时,就可以用学生身边的例子,通过描述大学生一次完整的购物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剩余、偏好、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等知识点在消费中的应用。

4.3 综合案例与专业结合起来

经济学是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的,学生大多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更高些,经济学教师在讲授经济理论时如果运用的案例有些直接就是他们专业的经典案例,从他们专业的经典案例中梳理出经济学理论知识,一定会对他们有所启发,令它们学习兴趣大增,受益匪浅。

4.4 案例与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结合起来

现实经济热点问题一般社会关注度很高,这种案例如果在教学中使用,学生很容易配合,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也很高。例如,在讲授宏观经济政策应用时,教师可以根据我国当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展开讲解。

4.5 案例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经济学理论有很多数理分析,很多结论是通过严谨的计算得到的。如果经济学案例不仅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这样的案例就具有很强得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2):24-32.

[2] 高建刚.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7(7):218-221.

[3] 曹鑫.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17):134-135.

[4] 关溪媛.“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本土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9):10-12.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
浅谈开放教育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