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校融合的基础教育

2018-05-14 09:44叶微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园社区家庭

叶微

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看似不同的教育场所是孩子生命大厦中的三大要素,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于培养和造就孩子生存生活、做人做事的本领。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于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组织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而社区教育则是充分调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家庭、学校、社区,是儿童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的三个场域,它们之间不是线性向上的发展关系,三个场域相互融合共同为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动力、方向与支持。

新城小学南校区办学五年来,以“办与孩子距离最近的学校”为目标,以家校融合教育为根本,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优势,用多元的要素构建和谐教育,为孩子的成长输送更多的养分。

制度的规范化

制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一种规范、一种责任。

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

我校自建校以来就成立了学校领导机构“家长委员会”,邀请一批素质较高,热衷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士担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大家一起研究办学方向,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负责组织管理。我们努力做到一学期召开一次至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反馈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取得的成绩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步工作作准备。

为了使家长认识家教的重要性,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学校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介绍经验,指导家庭教育逐步趋于科学性。用好校讯通,架起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直通电话”,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家校之间建立起了顺畅的交流的平台。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建立少先队家庭辅导员制度

少年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建立家庭輔导员制度,可以让学校教育融于家庭教育之中,让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家庭主要成员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引导作用,推进学校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自然融合。

就此制度,我们建立了一套系统、长期的计划,从组建队伍,任前培训到明确职责,建立机制;再到聘请专家定期培训,提高素养,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内容的系列化

用活动促进家校融合,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不断地巩固团队精神。

坚持每学期一次家访,让教师走进家庭,让家庭走近学校。

坚持每学期一次开放日,从晨读到午餐,每一个细节不吝啬,展现在家长们的眼前,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生活,了解孩子的状态。

坚持每学期一次成学讲堂,让专家走近校园,让家长不出校门就能了解最新的教育咨询,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

坚持每学年一次亲子电影专场,帮助孩子在电影中寻找到成长的参照物,丰富家长的教育经验,借助电影产生的交谈点,成为亲子沟通的好时机。

坚持寒暑假两次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用自由集结的形式,一群志同道合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组织有意义有好玩的社会实践活动,架起社会与家庭、社会与学校的桥梁,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坚持每周的亲子升旗仪式。用和家长一同做升旗手的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家庭,用庄严的仪式教育感染整个家庭,浸润孩子的心灵。

形式的多元化

把专家请进校园

专家引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才会更与时俱进,才能更有支撑力。学校每周一次的“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教材主编、名特级教师进入校园,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让老师们工作的更有方法,让孩子们学习的更有效率,让家长们放心。除了对教师的指导,我们的专家也对家庭教育提出想法和措施,每学期的成学讲堂成了家长们了解前沿教育资讯,学习新的教育方法的好课堂。讲课内容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到让孩子爱上学习,再到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等,多方面的对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做了指导,受到家长的好评。

让学校走近家庭

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走近家庭,开展家访活动。家访的形式多样,有走入家中,有电话交流,有网络沟通,让家长可以更深一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学校的家长QQ群也是拉近家校距离的好场所。老师们会及时地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就餐、活动情况用图片的形式告知,会将开展的活动意义用文字告知,会将公示检查的结果图文并茂的告知。让学校的工作变得透明,家长更放心。

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主阵地。除了常态的工作动态,每个班级的专属栏目更受家长的欢迎。这里可以看到孩子们不为家长所知的一面,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关爱的小细节,温馨的小瞬间。

让家长走进校园

每学期一次的开放日,是家长们期待的项目。孩子们从早读到上课、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家长面前。

学校的重大活动会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活动。足球节上,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亲子游戏,“爸爸足球队”让家长和孩子们体会运动的快乐;入队仪式上,经过培训的家长以家庭辅导员的身份为孩子戴上红领巾,和孩子们一起接受党的教育;入学仪式上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和孩子们一起体会角色的转变……活动不再是对孩子进行教育,更成为家长精神世界的升华,成为拉近亲子距离的桥梁。

家长以监督员的身份进入校园,监督学校的食堂管理,监督学校的饮水质量;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校园,协助路队放学,协助户外活动的安全;家长以家庭辅导员的身份进入校园,辅导孩子开展少先队活动,辅导孩子做好阵地布置。多重角色,让家长体验到学校管理的规范和不易,也让家长成为学校的有力臂膀,让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让孩子进入社区

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校作为社区内重要的文化机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造福社区居民的实事,也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社区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挖掘,使社区中的“潜在教育资源”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借助社区的力量强化、细化、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引进教育活水。这样互动的、双向的交流,经过科学有机地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校的“雏鹰假日小队”也在社区的帮助下,多次顺利展开活动。借助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解决一些学校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双向、开放的社区活动不仅拓宽了学校教育的途径,而且使学校和社区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学校和社区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强了联系,体现出“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教育设想。

让社区步入校园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社区英语”深受欢迎。师资开放,学校任用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者,借着青奥会的契机向社区退休老人教授英语。英语培训体现了学校教育进社区,英语学习进家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放,帮助社区居民提高文化水平。

利用社区资源让室外电影走进学校。在社区的帮助下,我校的校本特色课程“光影星播课”开播仪式开展的十分顺利。社区出力,在电影放映队的努力下,我校师生、家长一同欣赏了一场有趣的室外电影,给家长、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电影课程的教育概念深入人心。

让家庭面向社会

雏鹰假日小队是学校少先队的品牌项目。短短两年,只有10支中队的学校却拥有40余支小队,5支小队获市级表彰,十余支小队获区级表彰。荣誉的背后是家长们的付出。每支小队都由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他们筹划、安排每次活动,并全程带领学生参加活动,让活动有质有量。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队员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形式,也是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体现。

功能的多样化

伴随着家庭、学校与社区的融合,教育的功能正发生着变化——从单一到多样。

家庭不再是背后的一方,而是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推器;学校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四方讲台,而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乐园;社区不再是独立的老年娱乐场所,而是拓宽学生生活的实践地。不同的教育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各有其意义,都是建构孩子成长的不可缺素材。三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正如专家顾晓鸣所说,“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让我们一起携手在教育中不断探索,让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有机结合,成为学生成材的有利根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猜你喜欢
校园社区家庭
家庭“煮”夫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