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利益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研究

2018-05-14 17:05李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李加

[摘 要]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所居的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传统的街巷格局被新兴的建设规划打破,许多承载着城市精神积淀与人文内涵的历史文化街区则面临着重新解构与再定义。本文以社区利益为切入点,以福州三坊七巷为样本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构建良好的社区保障体系,从而实现旅游地社区文化保护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社区利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福州三坊七巷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明进程的符号化表征,这些坊巷群落以独特的整体性直观展示着城市变迁的漫长历程,无论是街区的自然风貌、建筑布局、市井民情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价值轨迹。城市旅游开发的兴起,使得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利用与风貌保护成为焦点,而旅游地社区作为地方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参与则成为当前解决旅游地社区利益分歧的常见对策。然而,“社区参与”这一概念隐含否定了社区居民在旅游地开发中的主体性,混淆了作为活动主体的相对应权利、义务范畴的界定,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局限了社区居民发挥作用的空间,使之成为被动的“政策接纳者”,而非主动的“执行参与者”,大大减弱社区整体参与旅游规划的积极性,进而降低开发的实效性。因此,如何平衡社区利益与旅游地文化保护,成为研究的焦点。

1 社区利益与旅游开发的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于社区旅游的研究已日渐成熟,特别是国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大量的实证调研,为理论奠定了坚实的事实基础。特别是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区的影响的渐进认识,从20世纪50年代注重经济影响,70年代注重社会文化影响、自然环境影响,80年代初期则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统一认识,有了正面及负面的影响研究。国际上成熟的社区参与研究主要涉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作用,社区参与的内容、层次和类型,社区参与的阶段,实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障碍以及社区参与的实证研究等方面。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较,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成果,研究领域局限于旅游开发对社区的影响与社区参与两方面。发达国家的研究对象是较为成熟的旅游业主体与社区环境,而在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仍是掌控在政府或私人投资者手中,社区群体对旅游业的发展很少有发言权,因此取得成果的难度也相对要大一些。此外,对旅游社区开发的探索人本思考涉及很少,从当前研究趋势看,保障社区利益的旅游发展研究是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方向。

对于社区旅游新的视角指出:社区参与本身的命题假设就存在缺陷,社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东道主,为何不是“社区主导”,而是“社区参与”,这样反客为主的逆转,显然否定了社区主宰旅游目的地开发命运的“能力”,这也是造成社区利益缺失的重要原因。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控制格局是为社区利益分配而做的尝试性变革,但本质的问题仍是社区利益保障体系的合理构建,只有公平公正地保障社区作为开发主体的核心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社区参与”向“社区主导”的转型。

2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现状

三坊七巷是中国城市核心区现存规模最大且保留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落,素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是研究明清古民居、古聚落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唐代形成起,三巷七巷街区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涌现出一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也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物遗存。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是各级文物建筑群赖以存在的环境基础。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包括院落式传统民居建筑和柴栏厝木结构商业建筑。南后街沿街的“柴栏厝”式建筑是三坊七巷地区以南后街作为传统文化商业街的核心空间基础,也是近代福州在中西文化交融上的历史见证。以“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的福州三坊七巷为研究样本,立足历史文化街区探讨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通过研究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利益的分配结构,聚焦于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中的“手段”,还是“目的”的思考,通过建构良性的社区利益保障体系,在各方利益相关者间形成平衡机制,促合社区居民作为主体参与介入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形成社会和谐效应,才能真正有利于保持旅游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对三坊七巷社区文化保护控制的建议

3.1 具历史文化意义的地物标识

三坊七巷街区内各街巷及古桥名称均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尤其是三坊七巷、南后街以及闽山巷等街巷和琼河七桥的名称由来及其变迁过程,经过千百年的世代相传,集中体现了三坊七巷社区环境的变迁、文化传统的传承和部分发生于坊巷内重大事件的历史记忆。它们丰富了社区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于社区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历史文化街区日益受到关注,这源于其独特的整体性聚合优势带来的强效吸引力。保护性开发中特别强调这些人文遗产的原真性,保护的对象范畴不仅仅是构成历史街区框架骨干的院落建筑单體,还包括连接这些历史元素的坊巷、河道、路桥、古树名木等。同时,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以大面积的区片形态存在的,除了这些建筑坊巷布局,更有价值的是生活在其间的街区民众,他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作为街区文化的传承者,是具有活态的文化财富。因而,在保护中,不仅是对物质的保护,民俗的保护,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化的载体——人。曾经,对历史街区改造规划,常常为保护建筑单元而将原社区的老居民集体迁出。最终,不论街区外观修复得如何完善,人文气息的缺失将是对历史地段整体性与生命力被直接破坏,使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大打折扣,社区活力降低。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城市明珠”,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不仅是纯粹的景观工程,还应结合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与利益空间平衡,维持社区的稳定秩序,使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文化环境得以传承。

3.2 社区居民公共服务设施

为降低三坊七巷内部的居住密度,增加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同时提高整个历史街区的绿化覆盖率,在拆除更新时应留出部分空地,作为公共绿地使用。尽量保证每个街坊都增加一定的公共绿地,同时在更新地段新增一些宽度不超过5米的街巷,用以连接三坊七巷内原有的街巷与新增的公共绿地,增强公共绿地的可达性,但新增街巷不应破坏街区整体格局和。紧邻重点街巷的公共绿地,宜沿街边围以透空院墙,以保持原有街巷空间的尺度与围合,沿街设入口方便行人进入。

加强三坊七巷保护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增设和改善公厕;增设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建立封闭式垃圾收集站。公厕和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100米,应采用小型垃圾运输车定时收集袋装垃圾,严禁向河道内或随地乱倒垃圾杂物。

3.3 街巷的保护与整治

三坊七巷与朱紫坊作为以明清古建筑为主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其平缓开阔的建筑形态使其形成重要的历史环境特征,现有周边地区的城市建设已经开始威胁与包围这两个历史街区,呈现出与历史街区巨大的反差,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氛围造成极大的破坏与压力。因此,除对三坊七巷涉及的建设控制地带与各级缓冲区内的建设活动加强控制以外,对三坊七巷与朱紫坊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更大范围内的建设活动进行控制,也应该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进行重点控制,形成以三坊七巷与朱紫坊为中心,逐步过渡、协调的建成景观。

3.4 地方语言保护

福州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是整个闽东方言的代表。通行于福州、宁德等市,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方言是福州地方文化传承以及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基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于增强文化认同感、社会凝聚力具有宝贵价值。同时,福州方言还是许多福州传统表演艺术(如闽剧、福州评话、伬艺等)的表现形式,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三坊七巷士绅门第语言比一般福州方言更清和、柔润。三坊七巷地區还有丰富生动的民谚、民谣,和关于黄巢、陈烈、郑性之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在景区解说系统的指导性控制中,可以导入福州话导游讲解。

3.5 非物质文化保护

建立三坊七巷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资料库。在做好三坊七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对坊巷内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三坊七巷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资料库,并在书面档案和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电子数据库,方便市民查阅。对与三坊七巷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对于与三坊七巷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优先重点保护,其中部分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恢复。

4 结语

从长远来看,消极的旅游地居民态度与行动并不利于该社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社区利益的分配结构,聚焦于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中的“手段”,还是“目的”的思考,通过建构良性的社区利益保障体系,在各方利益相关者间形成平衡机制,促合社区居民作为主体参与介入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形成社会和谐效应,才能真正有利于保持旅游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朋,王波.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英国南彭布鲁克为例[J].福建地理,2003(12).

[3] 黄颖.民族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增权研究——以永顺“老司城”为例[D].吉首大学,2016.

[4] 孙九霞,秀波.民族旅游地社区参与中的空间协商与利益博弈——以丽江白沙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5] 汲忠娟,蒋依依,谢婷.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J].资源科学,2017(03).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
多文化主体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探究
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改造之困
城市更新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初探
广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