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朋辈教育在高校“四个自信”培育中的应用

2018-05-14 17:05吴凡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朋辈教育四个自信思政教育

吴凡

[摘 要]随着朋辈教育的不断发展,其与高校“四个自信”培育在实践中相结合,并从榜样示范、文化共建、调节转化、监督反馈四条路径展开应用,发展出科学规范、平等尊重、适度教育、实践创新四个原则。

[关键词]“四个自信”;朋辈教育;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四个自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思想动态关乎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高校培育要以“四个自信”为标准,确保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四个自信”的培育,其本质是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四个自信”为直接导向的育人机制,根本任务是充分提升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使其能够秉持中国立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坚定“四个自信”理想信念。

1 推进朋辈教育在高校“四个自信”培育中应用的意义

朋辈教育是指因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原因相近而产生共同语言的同龄人,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共享、观念互通或者是行为技能互补,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当前,朋辈教育模式在不少高校中都得到了积极应用,典型的如导生制、助理辅导员、特色党建、心理预警员等,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朋辈教育具体针对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突出个人色彩,从而形式多样,理念新颖,其具有的专业性、适度性、广泛性等特征,充分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填补了理论教学在理念认同机制中的漏洞,全面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推动朋辈教育发展,使其充分应用在“四个自信”培育中,指导学生践行“四个自信”,推动自信生成,坚定“四个自信”信念,是未来高校“四个自信”培育机制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的来说,由于朋辈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理论教学,它本质上是朋辈主体之间施加的一种轻量级影响,其最大价值是推进从认知到自信的心理跨越。从“四个自信”培育机制运行的角度来说,推进朋辈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对“四个自信”认知的查漏补缺,对“四个自信”认同的价值导向,对“四个自信”的践行育成。

2 探究朋辈教育在高校“四个自信”培育中应用的路径

2.1 榜样示范路径

榜样示范是最容易体现朋辈教育特色的路径。在实践中,榜样示范机制应用得较早。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即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优秀典型人物的带头作用和模范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相较于抽象的理论学习,身边的优秀典型的事迹无疑更加直观和具体,有利于其他成员直接观察,并模仿和学习。

一般情况下,正式群体的榜样示范机制发展得更成熟。如学生会、团委、社团、班集体等各类正式的学生组织,学校都会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组织建设,并大力塑造官方榜样,如各类学生组织中产生的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十佳大学生等。同时,由于正式群体具备的组织特性会加强榜样示范效应,更有利于学校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四个自信”的引导,而非正式群体的榜样示范相对困难,尤其是独立存在的群体如宿舍、学习小组、老乡会等。相较于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由于校园关注度低,投入的教育资源少,因而针对非正式群体的榜样示范一般采取重点关注原则,利用传帮带形式,如广泛开展的舍长负责制,党员负责制等。

鉴于榜样示范路径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朋辈教育应在此基礎上,科学规范榜样的选拔制度,增强榜样示范的认可度,进一步灵活运用榜样示范,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间构建桥梁,最大化利用榜样的教育资源。

2.2 文化共建路径

从宏观层面来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直接的教育力量,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对学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四个自信”的培育首先要着眼于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从学校层面树立“四个自信”的文化标杆,并以“四个自信”为培育方向,为朋辈教育塑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朋辈教育主要发生在具体情境中,具备一定的目标导向性,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组织性,或者其本身就是特定组织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文化的重要性被大大加强了。而组织文化可以被视为实践群体价值观的直接产物,每个学生都是文化的建设者。同时,亲身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践行“四个自信”的体现,有利于学习和坚定“四个自信”理念。

而朋辈教育的文化共建路径就是要强化优秀校园文化的影响,以“四个自信”为核心动力,支持多元的组织文化建设,加强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培育“四个自信”。文化共建主要分为线下路径与线上路径,线下是依托线下育人平台,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提升育人的软硬件水平,从文化角度充分展现人文关怀,为朋辈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而线上是建设校园网络文化,以贴吧、论坛、聊天群等网络平台为媒介,拓展朋辈教育的空间。

2.3 调节转化路径

朋辈教育的主体具有相似性,无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其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个人特征的相似性,也因此赋予了朋辈教育相互调节转化的功能。朋辈教育并不是单向的,主体之间存在相互教育的可能性。在“四个自信”培育中,学生对于具体内容的认识是不同步的。例如,有的学生对古风感兴趣,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认识更为深刻,践行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的可能性就更高。而身处同一群体的成员,出于文化基因、群体价值观、个人感情等因素,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更容易接受同一理念,逐渐消除对“四个自信”认同的障碍。同榜样示范运行的机制不同,调节转化路径主要体现在自我教育,是自我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的结果,是朋辈教育互动的体现。

朋辈教育的调节转化路径就是加速积极调节和转化的过程。高校可以立足于学生社团,组织一些持续性、轻量级的活动,形式上突出灵活生动,并根据活动类型设定“四个自信”长期目标。例如大型组织活动设定道路自信目标,学术性活动设定理论自信目标,实践类活动设定制度自信目标,文化类活动设定文化自信目标等。

2.4 监督反馈路径

朋辈教育最先被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中,有预警、监督、转介、反馈等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信本质上是自我对待特定情境时的一种积极评估,而“四个自信”正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正确认识上。出于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自主化、多样化等原因,每个学生对“四个自信”认识的程度不一,面对特定困境时,出现波动、反复十分正常。而朋辈教育者并非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思政教育人员,所以并不适宜由他们进行专业理论教育,在碰到难以疏导的情况时,应及时转介给有资质的思政教育人员,由他们开展专门教育。而反馈路径是朋辈教育的另一重要实践领域,高校通过朋辈教育的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整“四个自信”培育的具体措施,充分贴合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同时良好的反馈也是培育机制自身不断升级优化的基础。

而朋辈教育的监督反馈路径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建立有效监督转介机制和长效反馈机制。为做到有效监督和控制,首先需要加强朋辈教育队伍建设和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确保教育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以此为基础,规范朋辈督导制度,明确职责,多方合力建立协同机制。建立长效反馈机制,高校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专业思政教育数据库,同时联动学生心理、学业信息等大数据,以朋辈教育为实践反馈平台,建立评估体系,针对当前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学习和反响,根据发展要求设计朋辈教育制度。

3 朋辈教育在高校“四个自信”培育中应用的原则

3.1 科学规范原则

科学规范原则是朋辈教育开展的基础。科学规范在实践中表现为运行良好的制度架构,包括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合理的选拔办法,明确的工作职责界定。科学规范有利于宏观调控,及时反馈教育信息,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方针和措施。在“四个自信”培育中,科学规范要求朋辈教育实践要客观合理,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强行追求效率和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具体需求。

3.2 平等尊重原则

平等尊重原则是朋辈教育开展的前提。出于朋辈教育主体双方的相似性,平等尊重有助于培养民主氛围。在朋辈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限淡化,有时甚至能够相互转化。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之间的平等尊重有利于消除心理壁垒,有利于教育者更有效率地施加影响。

3.3 适度教育原则

适度教育原则是朋辈教育开展的要求。朋辈教育从本质上来看,出于资质、资源、条件等因素,其教育始终是一种轻量化的影响,而不是传统思政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教育。因此,朋辈教育通常依靠榜样示范、文化共建、共享经验等方式开展,切忌教育内容假大空,否则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4 实践创新原则

实践创新原则是朋辈教育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自信的生成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因此,要保障“四个自信”的培育具有可持续性,做到有理可依,有理可循,实现真正的价值认同,朋辈教育的应用就要充分立足于实践。同时,朋辈教育的本质是互动、交流和共享,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到“四个自信”培育“接地气”。

[参考文献]

[1] 王扬,申勇,胡穆.大学生朋辈教育影响机制及其对适应性的影响[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

[2] 陈东梅.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3] 许公正.大学生朋辈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5.

[4] 张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2).

猜你喜欢
朋辈教育四个自信思政教育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论朋辈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