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玲
【摘要】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与福建卷(以下简称“两卷”)究竟有哪些不同,成为福建高中语文教学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笔者查阅了近五年的两卷,发现近几年两卷在命制上各自都保持相对的稳定。本文将2015年的两卷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不同,并针对其特点提出适应全国新课标语文卷的应考策略,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语文;福建卷;全国新课标Ⅰ卷;特点;应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全国Ⅰ卷和福建卷的结构和难度分析
(一)试卷结构
全国Ⅰ卷和福建卷的试题结构都包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个部分,但在大题的编排顺序和分值的分布上有所不同。另外,全國Ⅰ卷共有 18个小题,福建卷共有20个小题。全国卷共计3918字,福建卷共计2744字。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全国Ⅰ卷对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不做考查。古代诗文阅读分值比福建卷高出9分。语言文字运用比福建卷高出8分。作文为60分,赋分较福建卷低10分。选考题(文学类、实用类任选其一)赋分为25分,比福建卷高出10分。
(二)难度分析
全国卷选考题赋分更高,学生在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有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出自己的强项,获得阅读题的高分。福建卷虽保留了“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这两个题型,但总体上呈现出向全国Ⅰ卷靠拢的趋势。因此两卷在整体面貌上大致相同,所以福建考生在语文这科,面对“国考”无须过分担心。但比较而言,全国卷比福建卷总体难度略高:全国卷文字阅读量大,比福建卷多出近1200字;全国卷比福建卷注重对语基和文学常识的考查;全国卷更注重对表达运用能力的考查,减少了机械式记忆能力的考查。
二、全国Ⅰ卷和福建卷的考查目标及内容对比
两卷都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围绕《考试说明》中提到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探究”这六大能力目标展开命题,但两卷在考查题型和内容上存在着不同。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这道大题,全国卷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归纳。福建卷则为一道选择题加两道简答题。
在“文言文阅读”中,全国卷除了考查“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翻译”这两项与福建卷相同外,还考查了福建卷多年不考的文学常识。另外还出现近三年福建卷中没考查过的断句题。
在“古代诗歌阅读”题中,全国卷出现了将课内外诗歌进行比较的题目,且课内诗歌为初中所学篇目,这就要求学生能记忆理解初中已学的诗歌,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全国卷“名篇名句默写”题所给出的必背古诗文总共64篇,其中初中50篇,高中14篇。两卷所给范围中重合的篇目是35篇。全国卷的考查方式也与福建卷不同,要求根据语境填空,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全国卷“选考题(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小题增多、分值增大,对学生的鉴赏评价、表达运用、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了。
全国卷“语用题”分值大,题型灵活多样,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注重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作文题方面,全国卷出题灵活新颖,时代感较强,不易套题。
三、全国新课标Ⅰ卷应考策略探析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重视拓展
从高一起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科学安排,保证每天有一定量的语文学习时间投入。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引导学生改变“高考几乎不考课内”的错误想法,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并能温故而知新,加强对初高中经典篇目的记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所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其有广博的见识,这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的提升都将很有帮助。
(二)加强课外阅读
加强课外阅读,提升阅读速度与质量,以适应全国卷文字阅读量大的特点。可有针对性地做些阅读题限时训练。
(三)强化答题规范与技巧的指导
如“现代文阅读”的“选考题”中单小题的分值甚至高达8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采分点意识”,在答题时避免无要点“一锅粥”现象,必须分点作答。
(四)关注社会时事热点,领会中央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在全国卷中多有渗透考查。
(五)全面训练,不留“盲点”
全国卷题型灵活多样。如语用题,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题型进行训练,使学生不至于在考场上因感觉“面生”而有紧张之感。再如文言文,训练要达到一定的量,以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相信对于那些注重积累,有着深厚的语文功底和良好的文学素养的考生而言,一定能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