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的思考

2018-05-14 17:05戴益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考农村

戴益强

[摘 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进程差异大,由此带来的是各地农村社会治安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出现,一些地方案件高发、农村黄毒现象严重,各类矛盾纠纷都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如何根据不断发展的社会治安新形势,探索农村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摆在基层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温州市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的研究,希望能给东部沿海和较发达地区的社区警务战略起到借鉴作用,从而推动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警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1 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的意义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公安部党委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化公安警务改革的必然选择。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对于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促进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密切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干群关系、土地承包、房屋拆迁、修路占地等,更多的矛盾纠纷由城市向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转移。而农村地区警力有限,110接处警等日常任务繁重,应付非常被动。因此,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农村地区稳定实际,积极构建适应农村特点的社区警务机制,打造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第一级平台,切实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1.2 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是推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当前,对敌斗争复杂、刑事案件高发、人民内部矛盾凸显仍是基本态势,公安工作停留在过去的模式显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公安工作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社区警务建设首当其冲,必须予以加强。

1.3 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是强化公安基础工作的有力手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使公安工作扎根于基层,做到有隐患就排除、有矛盾就解决、有问题就处理,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社区警务建设,做到有信息就收集、有苗头就跟进,才能给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强大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1.4 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是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平安,平安不平安、关键看发案。加强农村地区社区警务建设,能够使社区民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治安防范工作中,有利于組织和发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提高农村自防自治的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发案、最大限度共创平安。

2 温州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现状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部,是浙江省人口第一大市,面积大地域广,辖区面积12065平方公里,点多线长面广。全市常住人口912万,户籍人口811万,列全省第一;温州也是全省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地区,全市登记在册流动人口311万。受温州相对独特的地理区位、经济结构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治安的先发性、独有性、复杂性、严峻性,人无我有、人轻我重、人后我先的特性非常突出,给公安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温州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类案件多。前些年,温州的刑事发案一直在10万起左右,曾长期居全省首位。目前,温州接警总量、有效接警量、刑事接警量虽明显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运行。二是先发性强。温州地处浙江南大门,地处东南沿海,农村改革起步较早、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治安较为复杂,许多问题具有先发性的特点,受到广东等案件高发、先发地区的影响,温州的治安问题和犯罪动向,具有明显的先兆特征,许多犯罪类型、犯罪团伙往往从这里最先流入。三是社会治安复杂。温州基层组织建设历来相对薄弱,社会不稳定因素多,“逢事必闹、逢死必闹”现象突出,网络舆情稳控压力大,网络社会活动活跃,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针对温州独特的社会治安状况,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全力打造“温州特色”社区警务工作模式,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取得了党政肯定、群众认可、民警满意的良好成效。一是牢牢把握争取党政支持这一前提。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改革,将社区警务建设作为社会管理、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环,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上升为党政行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为社区警务改革提供了坚强后盾。二是牢牢把握社区民警配置这一关键。根据全市现有的警力数,警力明显不足,对此,全市在保障派出所接处警、巡逻防控等日常工作所需警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确定了专职社区民警。对新警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新警一律全部到派出所任社区民警。分阶段、分时段,以专职稳定的社区民警逐渐取代“挂职”的治安民警,实现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30%以上的目标。三是牢牢把握软件硬件齐抓这一根本。全市公安机关积极把握全市“乡镇撤扩并、村级组织转并联”的有利契机,高度对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实现每个社区拥有1个独立办公的警务室。全市建成一批硬件建设到位、功能划分规范、服务项目多样的社区警务室共670个。先后制定实施《关于规范我市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社区警务建设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结果运用与激励举措,逐步实现社区警务工作“有规可依”。

3 温州农村社区警务存在问题

尽管当前温州在社区警务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社区警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系统性的工程,制约社区警务工作的难点问题尚未得到彻底的解决。

3.1 社区警力配置仍存有缺口

从社区民警配备情况来看,全市144个公安派出所,87个警力数15人以上的派出所共有社区民警553人,占87个派出所警力数的22.0%,低于省厅提出的社区民警数占派出所警力数不低于30%的要求。目前,如派出所社区民警平均管辖实有人口数多超过1万人以上,远远超过公安部规定的标准。管片过大造成人口熟悉周期长,情况不掌握,造成社区警务工作基础不牢、质量不高。

3.2 社区民警专职化程度不高

社区民警没有真正实现专职化,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社区开展工作,社区警务室空置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基础工作仍显弱化。全市专职社区民警中,连续从事社区工作1年以下的社区民警占全部社区民警总数的20.1%,3年以下的社区民警占全部社区民警总数的52.9%。在社区民警岗位调整上,一些基层单位随意甚至违规调整社区民警岗位,影响到社区民警队伍的稳定与社区警务可持续发展。

3.3 配套措施还不到位

一些派出所领导和社区民警对社区警务的认识还不十分到位,对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模式,直接把传统警务移植到社区范围内,以致有的社区虽然挂有社区警务牌子,但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运行机制,处于一种“空挂”状态,一些派出所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加之基础工作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使得社区民警工作缺乏动力、压力,相当数量的社区民警从事本岗位工作的积极性还不高,甚至有的想方设法调离。

3.4 群防群治力量缺失

由于农村社区就业政策、财政投入困难等原因,治安辅助力量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他义务治安辅助力量也逐渐弱化,人员匮乏、发动困难、作用不强。社区民防工作缺乏规范,组织机构、人员调配、工作职责、工作标准等方面欠缺联动机制,社区民防工作效能较低。

3.5 社区民警工作能力不足

一些民警执法为民的思想不牢固,不会做、不愿做群众工作,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化手段运用与社区警务工作的程度还比较低下,有的民警信息化意识不强、应用水平低。

以上这些问题既有体制性、机制性和保障性的问题,也有方法手段的问题。破解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改革,根本方法是创新。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思维、更强的力度,全力推进农村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大力加强社区平安建设,提升派出所驾驭和控制辖区社会治安的能力。

4 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的思考

4.1 树立正确的社区警务建设理念

实施农村社区警务战略,关键是要实现公安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打击型向防范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转变观念关键在于认识到位,真正把全警思想统一起来。在当前刑事案件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阵地控制,而实施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正是加强阵地控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只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对当前推進社区警务的实践,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以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公安理论,明确发展方向,以指导、推动社区警务建设的深入开展。

4.2 加大政策倾斜和保障力度

要在统筹抓好各项公安工作的前提下,对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调动广大社区民警扎根基层的积极性。要做到四个倾斜,即在工作重心上倾斜、在干部人事政策上倾斜、在经济待遇上倾斜、在装备投入上倾斜。努力为基层派出所“警务前移”“阵地前移”创造条件,以确保农村警务工作实用、高效、便捷运转。一是待遇倾斜基层。在组织干部选拔工作中,派出所分管社区警务工作副所长优先从社区民警中选拔,在社区警务室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优秀社区民警,优先解决非领导职务。强力推进派出所民警津补贴享受当地乡镇(街道)干部同等待遇和收入高于机关同职级民警10%以上。县级公安机关年初制定派出所民警年休假计划,确保每人正常享受年休假。对因加班、值班等原因双休日不能休息的及时安排补休。二是打造示范典型。树立一批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示范点,推出一批派出所好民警,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派出所创新发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大力培养、选树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逐步形成“层层有典型、条条有标兵、处处有榜样”的良好局面。三是提升能力素质。开办“派出所基础工作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派出所民警集中授课,引导和鼓励从事基层基础工作的民警交流工作经验、体会,发表意见和建议。每年累计组织派出所民警进行不少于10天的集中培训,由相关部门警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为派出所民警集中授课,使民警掌握相应的公安业务技能,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法律素质、业务能力、信息化技能和群众工作能力。

4.3 创新农村社区警务工作新机制

要在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打造出利于工作、贴近实际、规范高效的农村社区警务模式。一是规范派出所岗位分工。在警力规模较大的城镇派出所,内部原则上分为警情研判室、社区警务队和治安巡逻队,分工负责情报信息、社区和治安工作。科学划分勤务班次,警力规模较大或治安秩序相对平稳的派出所,实行社区民警脱离值班勤务,确保社区民警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二是建立专职社区民警队伍。根据地域特点、治安状况,落实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配置,努力实现公安部每名社区民警管辖实有人口1000户、3000人的标准;并加强社区民警配备,确保每个派出所社区民警达到总警力的30%以上。三是规范社区民警职责任务。把社区民警作为社区治安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其主要职责为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联系群众、信息搜集等基础性工作,实行社区民警责任制,建立科学、严格、公正的岗位目标考核体系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等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尹伟中,张满生.和谐社会理论视角下的社区警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斌杰,谷福生.社区警务工作300问[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 陈君武等.社区警务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4] 中外社区警务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思考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