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的课堂拓展与实践研究

2018-05-14 17:05陈默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学

陈默

[摘要]“十三五”提出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国兰文化产业即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上位于浙江海岛城市舟山的国兰文化浓厚,产业有待开发,极其符合拓展发展新空间。课堂拓展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传承传统文化,提出实施课堂拓展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与交流合作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国兰文化;课堂拓展;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部长表示,传统文化传承,第一件事是教材体系建设,各个学段针对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第二件事是拓展我们校园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规律性、方法论、技术层面。针对不同的学段,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很好的沃土和氛围。第三件事是加强研究和阐释,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完成现代性转换,同时对学科建设要加强培养人才。最后一件事是为了推进国际传播,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传统文化正被国家政府所重视,传统文化课堂拓展也是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传统文化教育常作为理论知识,缺少课堂拓展。

1     世界传统教育发展现状

1.1    国外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有部分高校推广传统文化课程拓展,将课堂教学拓展到校园文化建设上,但仍未有系统全面的教学方向,仅停留至课堂内的现象较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在国外,美国把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培养,建立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上;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也很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法国的传统文化课程占总课时的33%,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在国外均得到应有重视。

1.2    中国兰花文化

1.2.1    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通过在校开展传统文化课程拓展,促进教师增强传统文化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教学转变为课程执行者,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弘扬和培养新时期学生的传承精神,促进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文化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

1.2.2    特色优势。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在特色建设、个性化发展进程中,纷纷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高校更应该对传统文化传承在办学理念、特色课程建设、教育活动开展、校园环境与资源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2     国兰文化发展教育环境

在沿海的浙江省舟山,就是一个海上国兰大市,舟山国兰在全国国兰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舟山国兰文化教育发展和其他沿海城市一样仍有较大阻碍。我们就以舟山为例来分析未来国兰文化教育发展。

2.1    资源破坏严重

国兰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高洁典雅的形象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几年,“炒兰”之风的盛行不但使得国兰价格变得不理性,外来者肆意上山挖掘野生优质国兰,也使得国兰的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沿海舟山的优质国兰资源同样面临危机。

2.2    文化体系缺失

目前国兰体系不健全,在古今都仍存在空缺,还需要文献收集整理。拓展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传统文化传承,开展拓展教学是对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能力具有积极传承的意义。

2.3    文化知名度缺少

中国国兰种植面積全球第一,可是国兰文化仍未打响,仍需国兰文化历史浓厚的城市,以城市推广海上国兰品牌意识,带动整个海上国兰文化教育发展传播。缺少群众性文化宣讲,未形成良性的社会效应。文化教育与课堂拓展链接较少,学生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3    国兰文化教育发展对策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这实际上给职业教育公共文化课功能及其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新任务,明确了新方向。

3.1    突出学科特点

第一,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育人模式的拓展。随着社会发展,部分高校,特别是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大学培养方案中将技能培养作为主要目的,而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较少,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因此,高校应考虑将人文素养培育写入培养方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将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已形成适合现代人才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

第二,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兰文化为切入点。传承千年的兰文化孕育出了不同形式的丰富文化作品,包括国画、诗词、戏曲等多种高雅艺术。国兰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经由众多文人士子不断的咏颂和赞美,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不断的强化,最终在社会各个阶层中达成共识,形成了具有普遍社会心理意义的国兰文化。

3.2    立足课程教材

课堂拓展教学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延伸和补充。在传授文化文本内容的同时,要会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实践的进行、传统的发展、趋势的变化等都可以成为拓展教学的关键点。关键点的选择要符合教材的知识体系,使拓展教学成为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培养教育学生对国兰文化的认知。从种植上开始了解国兰,再到组织专业的国兰文化讲坛,从意识上提高对兰花的认知,不仅仅学会种植兰花,同时还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一个对兴趣的培养。开展群众性文化宣讲,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梳理国兰脉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加入国兰脉络的梳理团队中,学生在寻找资料素材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入研究兰花历史与文化。这样学生不仅帮助构建国兰研究体系上的空缺,为后续国兰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激发学生的自我兴趣,对很少接触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拓展自己的视野。

3.3    拓展文化影响

第一,将国兰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引导学生参观兰展、兰花节,吸引年轻学生走进体验传统文化。从青年开始,使国兰文化课程拓展成为国学的新载体,加以推广,扩大宣传传统文化的实物影响力。

第二,组建国兰文化学习社团。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更要带学生走出课堂,培养兴趣,自主研究。成立社团,组织等,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对国兰文化的传承活动,帮助愿意深入學习传统文化的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持续有效的推广传统文化,对蕴含其中的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以致自发更进一步的探索,才是文化更深远的影响力。

第三,配合发挥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作用。对政府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政府长效保护机制。帮助学生真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拓展课堂的同时,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近几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国兰爱好者越来越多,而兰文化作为浙江古典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更能为建设文明和谐浙江助力,拓展创新海洋文化教育新空间。作为蕴含深厚兰文化的沿海城市舟山,推广舟山国兰文化的品牌具备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因此,分析得出目前舟山国兰文化教育推广行业潜力大,可行性强。

4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物质文明。虽然也重视区域文化建设,但与物质文明相比较,就显得发展缓慢,存在不协调现象。随着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浙江省深刻认识到文化在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展理念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树立区域文化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区域文化建设。而国兰文化作为浙江古典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更能为建设文明和谐浙江助力,利用国兰文化课程拓展与实施研究,从教学教育中深化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

对国兰文化教育的课程拓展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以沿海地区舟山群岛新区为例,政治环境为国兰文化教育传播发展提供广阔前景,经济环境扩大国兰文化市场,技术环境不断提升,带动国兰文化的发展。

深入研究国兰历史与文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国兰“君子”形象的定位使国兰作为一件商品的同时也因国兰文化区别于一般花卉。让国兰文化作为舟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以教育课程拓展的方式推广其价值,提高群众对国兰文化的保护意识。加强课堂和课外的双管齐下,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有兴趣。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余文刚.海南国兰资源及其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4.

[2] 胡雁春.浅议农业花卉的种植与出口[J].农业经济,2012(6):127-128.

[3] 张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资源及其教学策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4] 苏宁.兰花历史与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