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量经济学实验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验的桥梁,但地方院校计量实验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基于地方院校学生基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存在的问题,从明确课程的地位、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改进计量实验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相关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量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理解不全面,忽视建模的理论基础,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误区,甚至错误。优化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夯实地方院校大学生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基础,提升他们对经济问题的科学认知及实际分析的能力,是所有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任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1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定位模糊
地方院校计量实验课往往隶属于理论课。如果教学侧重于理论,学生会误将计量经济学视为数学证明课,进而忽视动手能力。如果教学偏重于实验,在地方院校学生数理基础普遍薄弱的背景下,会造成教学主动回避繁琐、深奥的数理原理,这使得学生既不知道模型构建、估计、检验及分析的原理,也不知道如何科学辨析计量模型及方法的适用性。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教师还可能出现赶课的情况。走马观花式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理论及实验方法的理解及掌握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
1.2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不少地方院校经济类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在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的压力下,文科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所谓的实验室,就是简单地提供机房和电脑。教学所需的相关软件,甚至基本的网络教室管理软件都需要任课老师解决。简陋的条件既分散了教师的精力,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即使经费充足,但目前实验软硬件购置的流程繁琐,购置申报、维护和升级不仅需要填写大量信息庞杂的表格,而且还要承担保管责任,更是要应付各种财务及资产的后期检查。在目前谁申请、谁负责的财务制度下,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都不愿主动触碰这些麻烦。这些主客观条件导致了计量经济学实验投入不足。
1.3 学生数理基础普遍薄弱
地方院校学生数理的平均水平普遍不高,其主要原因包括:其一,地方院校生源质量远不及双一流高校。其二,地方院校师资较一流高校有较大差距,授课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其三,普通地方高校学生学习的氛围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都远不及一流高校。其四,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很大,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校经济学大类专业的招生并不区别对待文理科学生。而文科生数学平均水平较理科生低,不少文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难度较大。而且部分二专学生没有接触过大学数学课程,甚至有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就没有学过数学(例如艺术类)。这种先天不足给学习造成了不少困难。
1.4 适用于地方院校学生的教材很少
现有计量经济学实验教材主要有三类:一是强调理论完整性的教材。这类教材的理论部分与理论课教材大量重复,而且实践案例不够丰富。二是实验设计与地方院校计量理论课范围不匹配的教材。绝大部分编著实验教材的学者来自重点高校,这些高校授课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地方院校,这导致地方院校很难找到适合自身特征的教材。三是偏重于详细介绍软件的实验教材。目前国内本科计量实验主要选用以菜单操作为主的Eviews软件,部分教材对Eviews各级菜单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繁杂、深奥的术语介绍让基础薄弱的地方院校学生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又丧失深究的信心。
2 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2.1 明确计量实验课程的地位
计量实验课与理论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计量理论课中大量复杂的数学及统计计算难以通过手工完成,需要借助软件来完成。软件操作过程同时也是对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熟悉、理解和掌握的过程。理论课是实验课的基础,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应用及升华。计量经济学实验课不是理论课的附庸。应将计量经济学定位为理论及实验并重且相对独立的课程,才能有效解决计量经济学实验定位模糊的弊端。在课时和学分设置方面,可将计量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分设置为3和1,实验课时设置为16~24课时。
2.2 加强计量实验室的建设
一方面要加大计量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计量实验室投入不足将对教学产生严重影响,计量经济学任课教师有责任将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积极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特别是要积极与课程所在的学院沟通,争取以学院为主体向学校申请计量实验室建设专用经费。另一方面,计量实验室主管部门应指定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专职负责实验室电子教室管理软件和实验软件的购置、维护和升级,并负责后期资产及财务的检查。如果将相关事项都推给任课老师来负责,而实验室管理部门懒政、怠政,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2.3 完善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针对地方院校经济类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特征,任课教师应将实验课分为四大块: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现场答疑和课后跟踪。根据实验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可合理调整上述授课环节的分配时间。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基础和重点,将探索性实验作为补充,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地方院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实验内容应以workfile的创建、数据录入,简单数据统计及绘图等为基础,然后再过渡到经典回归方法的验证。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写的文章,现场处理数据,重现实证的全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最后,通过撰写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来强化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2.4 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计量经济学应用性极强,它不是数学证明课程。学生在社会调研、毕业论文、课程论文和创新创业类大赛中都需要应用计量软件进行统计及计量分析。在计量实验课中,简单地介绍软件功能和操作方法是不够的,计量实验不仅要进行验证性实验,而且要通过探索性实验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量实验课要以建模思想为主体,讲授如何借助建模的理论基础来建模,为何要这样建模?如何估计及检验模型,如何挖掘模型分析结果所蕴含的经济内涵等。為此,应以大量案例为媒介让学生参与教学,同时组建学习小组,通过案例讨论和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计量经济学实验不仅能强化理论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对于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计量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高效、科学的实验教学安排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也能及时消除教学和管理中的一些阻滞因素,从而构建教学相长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楼永.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02).
[2] 毛伟,居占杰.城市建设用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5(05).
[3] 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N].企业家日报,2017-12-22(W03).
[4] 黄成亮.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经贸实践,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