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8-05-14 17:05黄金国黄伟雄魏兴琥石薇陆冠尧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制约因素对策

黄金国 黄伟雄 魏兴琥 石薇 陆冠尧

[摘 要]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石漠化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织,历来是广东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也是广东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文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和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典型地区,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贫困与生态脆弱仍然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所在。因此,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制约因素对粤北岩溶山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粤北岩溶山区概况

粤北岩溶山区为我国南方岩溶区的东延部分,也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核心区域,行政区划包括清远市的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清新县北部、连南县东部,韶关市的乳源县、曲江县、翁源县、乐昌市、仁化县南、始兴县西南部、新丰县西北隅,以及河源市连平县部,石漠化面积占全省石漠化面积的84.4%,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石漠化土地的广泛分布,给当地农民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石漠化已成为灾害之源和贫困之源。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产业扶贫初见成效,贫困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发展基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解决粤北岩溶山区贫困问题仍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困难。

2 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的制约因素

2.1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

粤北岩溶山区地貌类型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区域内不仅山地面积大,而且坡面陡峭,多乱石缝地和石旮旯地,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核心区域,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总面积占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的94.6%。山高坡陡、岩石裸露、耕地贫瘠、土地利用困难、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是当地生存环境的典型写照。受制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粤北岩溶山区普遍面临着经济贫困、生存环境条件恶劣、区域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三大难题。

2.2 贫困面广,贫困源头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文化习俗落后,人均资源不足,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环境制约大,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等现象较为突出。同时,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剩余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的自然状态下,生产生活条件差,生产方式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2.3 基础设施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

受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粤北岩溶山区交通、水利、电力、能源、通讯等方面的建设仍然滞后。首先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突出,有效灌溉面积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其次是区域主干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造成交通运输不畅,信息闭塞,商品意识落后。落后的基础设施致使当地的农业生产进入“低投入—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脱贫后又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2.4 农村产业发展脆弱

产业发展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粤北岩溶山区农村产业发展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发展不足,农产品种植结构单一,很多地方只种植玉米、番薯等作物,经济效益低下;二是产业培育机制不完善,在整个扶贫进程中,受益最大的是引进的公司、业主、大户,农户的收入增加较少,大部分农户生活水平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善;三是农产品商品率、加工率、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尚未形成,工业生产中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少之又少;四是多层次的产业扶贫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方面难以支撑产业的持续发展。

2.5 贫困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

贫困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是现阶段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由于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严重滞后,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普遍缺乏专业技术技能,导致在生产方式的选择、农业生产领域的拓展、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对经济机会的把握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3 扶贫开发对策

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粤北岩溶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加快推进以交通、水利、通讯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今后的扶贫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建设和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和道路通达通畅率,解决农民出行难、产品运输难问题;其次是抓好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灌溉、防洪排洪状况,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土地产出率;三是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通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信息化程度。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起一套有贫困人口参与的基础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制度和机制,确保建成的基础设施持续利用。

3.2 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培育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产增收

产业扶贫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快捷、最稳定的途径,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长远之策,在精准扶贫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粤北岩溶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产业这个根本,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特色资源,培育和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旅游等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增产增收,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精准脱贫和可持续脱贫。

3.3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贫困人口素质低是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通过阶段性的、广泛的教育培训计划改善当地的人力资本状况,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扶贫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针对粤北岩溶山区贫困人口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和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低的状况,各级政府应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行农科教结合,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素质、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做到培训、转移、就业、脱贫相结合,达到培训一个、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3.4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开发与救助结合式扶贫

受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影响,粤北岩溶山区农村当前所剩绝对贫困人口仅靠开发式扶贫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后应调整思路,改革扶贫方式,采取救助式与开发式扶贫有机结合,对基础条件差,依靠自身力量在短期内难以解决问题的贫困人口实行救助式帮扶,解决住房、教育和医疗困难;对缺乏生产资料、劳动力的特困农户实行生活救济,通过提供援助解决基本生存条件;对贫困残疾人、孤寡老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5 积极探索“大扶贫”的框架思路,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粤北岩溶山区的反贫困基本上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涵盖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在内的“大扶贫”新框架是需要认真探索的新课题。同时,想要规避扶贫开发的短效性,保持脱贫成果,必须建立政策保障长效机制、制度保障长效机制、财政保障长效机制、产业开发长效机制、社会帮扶长效机制,保证扶贫开发工作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金国,魏兴琥,王兮之,等.粤北典型岩溶区石漠化过程中植被退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01).

[2] 冯汉华,熊育久.广东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01).

[3] 李启宇,何凡.巴中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制約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扶贫开发的视角[J].农业经济,2015(06).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制约因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