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林
摘 要:农业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发展。现阶段,我国存在农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环境、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分析了我国农药污染现状与危害,提出了控制农药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农药污染;现状;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21-0117-01 中国图书分类号:X592 文献标志码:A
1 我国农药污染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每年使用大量农药。相较于北方种植小麦、玉米的地区,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农药用量较高。另外,水果、蔬菜等作物生长过程中农药使用量较大。
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其他有益昆虫,致使自然环境的灭虫能力不断减弱。需要不断增加农药用量才可有效杀死害虫,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周围环境农药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此外,持续使用农药,致使耕地农药残留过多,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2 农药污染的危害
2.1 危害人體健康
在与农药接触过程中,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每年约有10万人出现农药中毒情况,农药中毒致死率也比较高。通常情况下,农作物周围的居民、农药厂员工、使用农药的农民等与农药接触时间较长,农药在体内积聚,对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2.2 对生物的危害
随着农药广泛使用,很多害虫都具有了抗药性基因,即便喷洒农药也不能获得良好效果。在自然环境中,每种生物均有其天敌,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平衡中不断发展。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将杀死其天敌,对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影响。若没有天敌制约害虫,害虫数量将急速上升,最终生态失衡,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3 对环境的危害
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环境。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农药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高,并且土壤中水分及养分流失速度较快、土壤板块化程度较强。当前使用的农药毒性也在不断提高,土壤不能自动降解其毒性,致使农药在土壤中大量残留,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健康。
3 控制农药污染及环境保护措施
3.1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自然界存在众多生物链,每种生物均与其他生物具有密切联系。在防治病虫害时,可通过这种联系进行防治。比如可使用害虫天敌或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不仅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及完整性,还可降低农药污染。随着科技的发展,不仅可使用生物法防治病虫害,还可使用高新技术防治病虫害,比如将抵抗病虫害基因移植到农作物中,提升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2 严格管理农药使用者
我国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农民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严重威胁土壤健康及周围环境。同时,由于农药使用量过大,致使农作物农药残留过多,长期食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农药经营者的管理,规范农药销售市场,严禁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开展农药相关知识培训,对考核合格者发放农药销售资格证,指点农民正确使用农药,帮助农民树立绿色食品观念。政府部门可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绿色食品,提高绿色农产品价格。采用农业规范认证方式,确保食品质量。通过市场调控作用,鼓励农民生产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
3.3 使用生物监测方式
生物监测方式就是分析植物病原体,采用捕捉孢子、鉴定血清等方法,监测病原物分子,从而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此种方式就是使用分子生物学知识研究病原体遗传与组成规律,从而实现监测病虫害的目的。利用遗传标记技术研究病虫害发展规律,治理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3.4 调整种植结构
为有效预防病虫害,在播种前深翻土壤,清除耕地中的杂草和植株病残体,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为降低土壤传染性病虫害与地下害虫对植物的影响,可采用轮作、伏晒等方法提升土壤质量,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实现降低农药污染的目标。
4 结束语
使用农药虽可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也会影响周围环境及人体健康。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制剂,降低农药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推动农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