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报考中社会保障政策对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

2018-05-14 09:05杜霄璇李恺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

杜霄璇 李恺

[摘要]公务员报考热与社会保障政策改革是近几年民生热点问题。通过对来自新乡市五所高校的1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作为报考公务员的主力军,虽然其报考意愿会因性别或所学专业而有所不同,但其择业行为会受到社会保障政策及其改革的影响。针对当前公务员报考过热和大学毕业生对社会保障政策缺乏了解等现象,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社会保障水平、出台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保障优惠政策、加强学校的社会保障知识宣传教育等方法,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关键词]社会保障政策;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2-0093-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2.0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总结了我国过去5年在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当今社会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制度[1],对于保障民生,稳定社会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社会保障领域的新变化也层出不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延迟退休、降低缴费比率、推进全国统筹等一系列举措更是反应出社会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之势。鉴于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民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如何厘清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

一、择业情况概述

(一)报考公务员热度高

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头条。机关事业单位因其稳定的工作性质,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了一大批求职大学毕业生。

近年来,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每年选拔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其竞争压力异常激烈。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共有165.97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较

的148.63万人增加了17.34万,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为58∶1[2],招录及报名人数为近7年之最。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原有的“双轨制”已经被打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告别了无需缴纳养老金的时代。这对于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社会保障到底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选择有没有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不仅对于深入了解大学生择业选择动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择业观因素众多

大学生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倍受学界的关注,这一群体的择业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而当前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进行。

经济学研究认为,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在一定程度上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3]、家庭资本[4][5],工资水平[6]等因素有关。曾湘泉则认为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偏好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择业情况产生影响[7]。

从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角度出发,陈迎明认为大学生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会参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未来的职业期望[8]。同时,陈世平认为大学生择业倾向性与其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以及对自身的认可程度有关[9]。而刘春雷则表示大学毕业生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心理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其就业效果[10]。秦俭认为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受到诸如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大学生自我定位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的影响[11]。

此外,还有部分的学者从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的角度给出分析。李北群表示政府应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这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产生一定积极影响[12]。李瑾等认为劳动合同、劳动保障法律的落实也会影响大学生就业[13]。但是专门对社会保障政策和大学生择业观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

二、研究设计

本文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群体特点出发,并结合当前公务员报考热的现象以及社会保障改革的现状设计调查问卷。主体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择业观,从被调查对象的就业倾向入手,并结合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双轨制并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等问题对其择业观进行研究;第三部分为社会保障认知及态度,用以探究社会保障政策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性大学毕业生36人、女性大学毕业生64人。被调查者分布在哲学、经济学等10个专业之中(表1),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总体的情况,也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提供了条件和便利。

(一)研究假设

为了探究社会保障政策与大学毕业生择业观之间的关系,研究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以及专业特点提出相关假设。

一方面,大学生由于性别差异,其择业时的偏好会有所不同。一般男性大学生在择业时偏向选择进入竞争较为激烈收入水平高的企业进行工作。而女性大学生出于稳定的考虑,大多会选择报考公务员。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由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不同会相应地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并形成不同的择业观。例如:本科专业为工科的学生,所学知识实践性较强,在毕业时大多会选择进入企业工作,而較少选择公务员行业。而一些文科类的专业。例如公共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其主干课程多为理论和政策的研究,这类学生在就业时往往追求稳定和高福利,会选择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假设。假设一:不同专业或性别的大学生其择业倾向不同;假设二:社会保障对于不同性别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女性以及文科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社会保障对其择业观选择影响较大,而对于男性以及一些理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则影响较小。

(二)假设检验

经过双变量的相关性检验(卡方检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1.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选择与毕业生的性别及专业相关(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女性大学毕业生选择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高于男性大学毕业生(女性38人,男性10人)。卡方检验结果表明,P值为0.0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零假设,说明性别与是否选择报考公务员是相关的。

同时,将被调查者所学习的大学专业与其报考公务员的意愿的交叉表进行相关性检验之后可以看出,其P值为0.034,也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不同专业大学毕业生在报考公务员的选择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显著性,即专业与大学毕业生是否会选择报考公务员也是相关的(表3)。通过调查结果可以进一步发现,在大学期间学习经济学、法学等文科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多倾向于报考公务员,而偏理科专业的学生往往选择应聘企业单位等其他方式就业,因此假设一成立。

2.社会保障因素对择业观的影响程度与毕业生的专业和性别无关。对性别以及社会保障在择业时的重要程度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可以发现,其P值为0.348大于0.05,因此不能拒绝零假设,因而差异是由该样本的抽样误差所导致的,而并不意味着总体中也存在同样的差别。

同样对不同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情况进行检验,也得出两者不存在统计显著性的结论。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因素在其择业时重要与否与其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专业是无关的,综上所述,假设二并不成立。

3.社会保障因素对各类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合上文中1和2的分析可以得知,我们认为大学毕业生的性别以及专业与其毕业后是否选择报考公务员是相关的(假设一成立),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因素对于其择业的影响程度与性别和专业却是无关的(假设二不成立)。这就说明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社会保障仅仅对于一些性别及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会产生影响,也意味着社会保障对于所有大学生的择业观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表4),这也对社会保障政策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三、实证分析

通过对问卷其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到当前大学毕业生对于就业择业问题的态度,对社会保障政策现状与改革的认知及关心程度等,其反映出的现象和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择业选择多元且多进入企业单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都得到了充分和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国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小微企业都为吸纳劳动力就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加灵活和多元。超过5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进行工作,同时报考公务员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依然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一种主要的选择,占调查比例的30%。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14%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方式。

基于前文的分析发现,社会保障对于选择不同就业方式的大学毕业生都有影响,从现行的社会保障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的保障情况好于企业单位,自主创业以及其他的一些灵活就业方式的社会保障往往没有很好的保障。调查中,17%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的高福利待遇是产生“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原因,虽然比重不是很高,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各行业的福利待遇存在一些差别,保障还不够全面和到位。政府应该给予不同就业方式大学生的社会保障诉求以必要的关注。

(二)择业受到社会保障等政策影响

大学生择业除了受到自己的专业、兴趣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政策环境,政策的改革和变化等也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公共政策更是如此。笔者调查得知,68%的被调查者认为政策的变动会对其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改革进一步减少了劳动力流动的阻碍和成本,更好的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2015年进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报考人数下降也印证了这一猜想。2015年“国考”竞争比为64∶1。与往年相比,已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其中,2014年是71.9∶1;2013年约为107.2∶1;2012年约为117.7∶1;2011年更是高达133.7∶1。2015年国考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都创下5年来最低[14]。  同时,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也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查发现,大家对于自主创业的热情比较高,有近一半(48%)的大学生由于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吸引表示会选择自主创业。但仍有超过50%的大学毕业生因创业风险大、福利待遇没有保障等原因拒绝选择自主创业。因此,所有改革和政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各种配套政策不到位,原本的政策效应还是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社会保障比较关心

调查数据表明,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平时会关心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其中表示非常关心的被调查者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近一半(48%)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关心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选择行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达86%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择业之前会专门了解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情况。这表明,社会保障因素在大学毕业生进行择业选择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问卷中有关社会保障这一因素在择业时所起的重要程度一题的结果也恰好证明了上面的观点。超过九成的大学毕业生认为社会保障在择业时起到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被调查者中仅有一人认为社会保障在其择业时不是重要考慮因素。这也更加凸显出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必要性。

(四)对社会保障认知度较低

虽然社会保障对于大学生择业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情况中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却不容乐观。其中仅有3%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在调查中表示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社会保障政策的人数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35%。这不仅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有限,而且也不利于其自身权益的保障。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与学校教育的缺乏有关。在被调查者中仅有42%的受访者表示在大学期间曾经学习过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剩下的(58%)受访者均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我们也可以从侧面进一步推测,部分大学毕业生认为社会保障对于择业不太重要可能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知识所造成的。

四、引导大学生合理择业的政策建议

以上已证明社会保障政策会对大学毕业生择业观产生一定影响,公务员报考的热与冷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有关。但是鉴于大学生对社会保障政策不甚了解,制度本身有待完善的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多种方式灵活就业,缓解公务员报考热现象。

(一)完善和提高企业单位社会保障待遇

由于数量和规模的限制,机关事业单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大学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进入企业单位工作,这也对企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2015年初,被社会普遍诟病的养老保险双轨制实现的并轨,但是企事业单位之间实际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提高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迫在眉睫。我们可以从下两方面入手来提高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1.降低缴费率,提高替代率。过高的缴费率不仅给职工个人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发现该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方法。李克强总理就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逐步降低企业的社保缴费费率。同时应该进一步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避免出现职工退休前后生活水平差异过大的情况。

2.建立企业年金,构建多支柱的保障体系。当前单一支柱的保障体系不仅无法满足养老需求,也不适应世界各国保障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我国在做好基础社会保障的同时,极力构建多支柱的保障体系。我国在此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探索,如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等,因此我们也迫切的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有利的政策,帮助企业单位建立起完善的年金制度。

(二)出台针对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优惠政策

大学生毕业生初次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选择工作,他们的求职经验和工作经验都较为缺乏,在择业时往往处于劣势,种种原因决定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对该群体的社会保障诉求也应该予以特别的关注。

1.给予创业大学生相应的社会保障优惠政策。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当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政策福利。大学生由于资金少、经验少等因素的制约,其创办的企业多呈现规模小,利润少的特点,这导致他们大多无力支撑高额社保费用。这也成为制约他们吸引人才,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适当降低这类企业的社保缴费门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2.落实新入职大学生的“五险一金”与职工福利。在社会保险方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是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是一些不正规的企业存在拖缴和欠缴社会保险金的情况。对此,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拖缴和欠缴社保行为的监管,同时出台一些激励政策,例如对于全额按时支付应届大学毕业生职工社会保险的公司予以减税等。在职工福利方面,切实落实国家对于休息休假、加班工资等一系列问题的规定,让大学生在就业时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

(三)加强毕业生对社会保障知识的学习

正确而充分地理解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内容以及未来改革的政策导向,对于帮助和引导大学毕业生顺利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十分重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保障知之甚少的现象,我们可以从政府、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入手解决。

1.政府加强对社会保障知识的宣传。政府可以在利用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之上,适时地加入一些新兴的传播媒介,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新媒体方便、快捷、易被大学生接受的特点,运用微博、微信等手段,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更加生动地向大学生介绍社会保障政策。

2.学校注重对社会保障知识的教育。大学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应该有意识地将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融入课堂,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校选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系统地向大学生介绍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

3.个人主动学习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外界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深化对社会保障重要性的认识还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大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和了解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同时牢固树立社会保障的权利意识,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7.

[2]2018年国考共165.97万人过审 创近7年之最.中国教育在线 [EB/OL]. http://www.eol.cn/gongwuyuan/guojia/gkzx/201711/t20171110_1565908.shtml.

[3]苏丽锋,孟大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基于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2(2):27-33.

[4]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

[5]郑茂熊.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2):134.

[6]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C].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07:1179-1197.

[7]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97-95.

[8]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35-44.

[9]陈世平,张艳,王晓庄.内隐自尊和风险偏好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1):185-188.

[10]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6):81-88.

[11]秦儉.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9):175-177.

[12]李北群,储杨.积极福利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87-89.

[13]李瑾,彭建章.女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2):23-28.

[14]蒲琳.公务员“贬值”拐点到了[J].新民周刊,2015(18):71.

(责任编辑:王岚)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就业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探讨
大学毕业生租房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