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让细节生辉”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05-14 09:28吴莺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苔花紫藤萝柳树

吴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写作与自然认知间的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用心观察、大胆联想和想象,让细节描写更加生动。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妙想”,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关注细节。

2.引导学生生发“妙想”,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江南春景》)

师:“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老师把前阵子我们共同搜集的“校园春景”配上诗文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春”,“我折一枝柳,赠君一片春”。

(屏显:走进“江南春”,我手写我心)

二、评析习作,引导发现

师:之前,同学们也用稚嫩的笔送出了一片春。老师找了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请你们思考:这两段文字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屏显习作一:一场春雨过后,我惊喜地发现细长的枝条已经慢慢变绿。柳丝轻摇,梢尖微点水面,像少女在俯身梳理一头青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千丝万缕的新叶展示出亮丽的春日,充满了生机。感受着这盎然的生机,怎能不使人惊喜?)

(屏显习作二:柳是春的使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根根细枝轻轻摇曳,不时点点头,又像女子的头发一样垂入河底。我爱这充满生机的柳树,我爱这美丽的春天。)

生1:写得好,因为这两段文字都引用了古诗词,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枝比作少女的头发,形象地写出了柳枝的细密和柳树的生机勃勃,表达了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柳树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生2: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春天柳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模样。并且,这两段文字均引用古诗句赞美了柳叶的修长、柳树的婀娜。

师:两位同学的点评很到位。但是,如果再把这两篇习作放在一起仔细品析,你们会发现什么?大家来看看这两篇文章的描写对象和修辞方法。

生3:描写对象都是柳枝和柳叶,比喻是雷同的。

师:老师在看大家的习作的时候,发现80%左右的同学都存在这些问题,但也有个别同学能独辟蹊径。我们来欣赏一下王怡同学的作品,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屏显习作三:柳树已经长出了新芽,小小的,绿绿的,嫩嫩的。几片新叶弯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中间钻出的柳穗像绿玉米、像桑葚、像宝塔,一层叠一层,彼此推着挤着,似乎要裂开的样子。它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出小脑袋与美妙的春天相遇,有意思极了。)

(王怡读习作)

师:大家肯定都很想知道你为什么可以写得这么棒。

王怡:我很喜欢读书。我阅读了一些名家的散文,感觉到了春天的美好。老师布置任务后,我就到河边去观察柳树。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柳树,第一次看到了“柳穗”。以前我只听说过“柳穗”,这次看到了,觉得非常新奇,很有意思,所以就写了“柳穗”。写的时候,我想到了前阵子学过的《紫藤萝瀑布》,里面有句话“彼此推着挤着”,我觉得也可以用来形容柳穗,就借鉴了一下。

师:王怡同学刚才说多阅读、仔细观察是她写得如此好的窍门。她提到《紫藤萝瀑布》,这说明她能够学以致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宗璞的作品。请大家自读《紫藤萝瀑布》第6节。

(生自读)

三、仔细观察,发现“未见”

师:王怡同学的关注点是“柳穗”,你们知道接下来柳穗会变成什么吗?

生(齐):柳絮。

师:柳絮其实是柳树会飞的种子。开花才有果。柳树会开花吗?你们见过柳花吗?

生(齐):没有。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柳花”。

(屏显:柳花图,由整体到局部共3幅)

师:仔细观察,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屏显:仔细观察,发现“未见”)

师:细致观察柳花后,请大家展开联想与想象,对柳花(一穗花,一朵花)进行描写。100个字左右。

(生写作。5分钟左右)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要求:①互评修改;②推薦优秀作品,并说说推荐理由。

(生交流略)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推荐的美文,并说说推荐理由?

生4:那穗柳花,如一只浑身青黄的毛毛虫,扭动着曼妙的身姿。而那花儿呢?便是那可爱虫儿身上的柔软细嫩的小绒毛。那花儿,又如戴着一顶金帽的女孩,在阳光下,映出可爱动人的笑颜。它的小手正拉着我呢!它的笑容,仿佛令人置身于人间仙境,让我流连忘返,好不快活。

生5:我们小组认为她运用了很多描写的手法,比喻和联想特别形象,把小花比作戴着帽子的女孩,特别可爱。

师:谁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的课堂上就既有伯乐,又有千里马。这个同学的联想和想象非常丰富,小组推荐语也非常棒。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分享?

生6:走近了看柳花,一片绿中点缀着几点黄。仔细瞧去,一根细长的茎托着黄色的花蕊,就像托起了希望的火焰。它高擎着那点黄,笔挺的,也许是在为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而感到骄傲、自豪吧!黄黄的花蕊显得那样娇小,但又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到生机。它迎着太阳、迎着春风,像在笑,又像在赞扬默默付出的茎。

生7:这段文字比喻生动,把花比作了火焰。但是最后我们觉得最好还要抒发一下感情。

生8:我觉得这个片段很好,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在描写中把花比作“希望的火焰”,而且感受到了“生机”,可见情感已经蕴含在里面了。

四、用心观察,生发“妙想”

师:能把一幅图观察得如此细致、描写得如此生动,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但是,我们就到此为止了吗?大家想不想再攀高峰?

生(齐):想!

师:观察不仅是用眼发现其形,而且要用心发现其神。

(屏显:用心观察,生发“妙想”)

师:清代作家袁枚就用“慧眼”“慧心”发现了一种和柳花一样小而不起眼的植物,又因为《经典咏流传》节目而被大家熟知。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齐):苔。

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还是很广泛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苔》这首诗。

(屏显:《苔》诗和图。生齐读《苔》)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生9:苔花虽然很小,只有米粒一样大,但是它也要开出自己的花,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绽放自己。

生10:我觉得他只解释了后面两句话,前面两句没有解释。苔藓都是生长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阳光照不到。但是,苔藓的春天也不会迟到,它也会绽放自己的青春。

师:这样一解释,苔花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你们会想到苔花的哪些品质?

生11:我觉得苔花非常低调。虽然很少有人会关注到它,但是它依旧会努力绽放。

生12:我觉得苔花是坚强、自信的。即使阳光照不到它,它依然凭着自己的力量生长、开花。

生13:我觉得苔花是勇于奋斗、不卑不亢的。虽然没有好的条件,但是它并没有放弃自己,还是努力开花;即使没有人注意和欣赏,它依旧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苔花”。小小的苔花很幸运,能被袁枚发现它的美,能被乡村教师传唱。但是柳呢?自古文人多爱柳,可写“柳花”的却少之又少。那么,柳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地方呢?

(生思考。部分学生举手。略)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到了更远、更多。现在,你们对柳是不是有了全新的体悟?让我们像袁枚一样,用“慧眼”“慧心”去感悟柳、描写柳。也可以写你觉得最能展现“春意”的其他景物。150个字左右。

(生写作。5分钟)

师:老师在巡阅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写景与抒情、喻理不契合。我们来想一想,在《紫藤萝瀑布》第6节中,为什么作者把花比作“船舱”?除了形象类似,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14:因为后面作者要写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船在生命的长河中流淌,所以这样比喻。

师:说得很对。描写要为抒情、喻理服务,这是我们写作时特别要斟酌的地方。刚才同学们可能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但一定要注意取舍。我们再来改一改自己的描写。有能力的同学自己改,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求助同伴。

(生修改描写,或互改)

师:我们再来分享一下笔下的春天。

生15:此刻,再回首,望着那簇毫不起眼的柳花,它就像是正值青春并奋斗着的我们,向着阳光倔强地抬起头,想用短暂的生命演绎一段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它努力地、拼命地让自己生长着。它的花枝是那样纤细,花朵黄中带着些许白。它可能不是最美丽动人的,也不是最雍容华贵的,但它也应和着春天的召唤,不论是在雨中还是在夜里,都静静地开放了。它将一股纯净的、淡淡的气息撒到人间。它是如此这般,将自己隐匿于绿叶之中。它是一名无私奉献的母亲,为下一代默默付出。

师:这位同学用黄鹂般的声音,读出了柳花的精神,读出了柳之美。

……

师:刚才,同学们笔下的景物都充满了浓浓的春意和勃勃的生机。老师觉得,这是你们送出的最好的“春之礼”。老师也有“一片春”想要送给你们。(配乐朗诵)

(屏显:初春时节,柳花悄然开放。淡淡的青草味如初春的阳光,细嗅又消失不见。我像那山间的牧童,遍寻它的来处。说它是花,似又非花,乖巧有序排列的花朵细小淡黄。看哪!那有着阳光般色彩的花骨朵立在枝头、隐在叶间,不疾不徐地静待着蜕变。看得见,看不见;嗅得到,嗅不到。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来不去,最终在一个春风和煦的午后,化作漫天飞絮,满载着祝福,飘进你的心里。)

师:其实,老师也就是这柳花,承载着对你们的祝福,愿你们可以随风飞舞。老师的阅读经历、人生体悟和同学们又不相同,所以我想到的和大家想到的也有所不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人生处处皆风景,山光水色,风花雪月,竹海松涛,一道绚丽的晚霞,一场期盼已久的春雨……都会因为我们的用心体验而使我们陶醉感动。热爱生活,用心灵去观察感悟,就会让诗意栖居,与美好相遇。张开眼,敞开心,让我们一起拥抱自然。同学们快走出教室去拥抱春天吧。下课!

【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在4月中旬上的,正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时节,所以我想要带孩子们走进江南春。

反思这堂课,我认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然和诗词贯穿始终

课前,我制作了一段视频,把孩子们拍的校园春景配上他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让他们在候课间隙感受到浓浓春意,激发他们走进自然、亲近诗词的兴趣。课堂上的点评和引导环节,我也一直用诗句过渡、贯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二、注重读写结合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行动研究”一直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本节课中,我没有拘泥于对写作技法的指导,而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结合学生学过的《紫藤萝瀑布》,我引导他们反复地读,悟出相关的描写技法。结合学生所熟知的《苔》这首詩,我要求他们感悟出写作中的情感升华。

三、抓住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课堂生成

备课之初,在第一个环节到底如何切入的问题上,我纠结了很久。后来,我想到了去看看学生需要什么,找到学生的认知冲突点。于是,我布置学生回家观察柳、描写柳,并将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我发现,学生不是不会用方法,而是只会用方法,导致套用现象特别严重,修辞雷同率非常高。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在闭门造车。我豁然开朗,所以在课堂第一个环节,就让他们首先评一评所谓的“好文”,发现问题,然后引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下面的环节就自然而然地展开了。

在让学生观察柳的同时,我自己也几乎天天在观察。在观察中,我发现了许多人在生物知识上的认知误区:我们一直不知道柳树会开花。我又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写柳花的诗文很少,即使提到了柳花,也是指柳絮。我为这个发现窃喜了好几天。我想,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发现,会更加好奇和惊喜吧。我真希望通过这样的发现之旅,能促使他们自觉地走进大自然,乐于观察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四、注重升格指导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最能展现春意的景物进行描写。在这个环节中,客观存在着一个问题:学生要么不会描写细节,语言苍白贫乏;要么恨不得把自己所能联想、想象到的内容全都堆砌到文中,不会围绕主旨加以取舍。正好,王怡同学提到了《紫藤萝瀑布》,我就顺势用《紫藤萝瀑布》为例,点拨学生懂得描写要为抒情、喻理服务,要学会围绕主旨取舍描写内容。

我设计这节课的初心是唤醒学生亲近阅读、走进自然的意识。而在备课过程中,我感受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唤醒,这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自己应该是一股活水,引导学生去领略文学之美、自然之趣、生活之味,这才是他们应该到达的“江河湖海”。

(本节课为2018年4月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举行的第五届“苏派作文教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展示课之一,执教者为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苔花紫藤萝柳树
这也是一朵苔花
美丽的紫藤萝
我变成了苔花
生如苔花之绚烂
柳树
紫藤萝瀑布
会治病的柳树
紫藤萝
柳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