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数据异常的分析处理

2018-05-14 16:03张翼超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降水量界面观测

张翼超

摘 要 科技水平的不断升级促进了气象观测领域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气象观测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升,相应的地面观测数据的精确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对地面观测资料的传输方式进行创新和调整后,能够有效规避异常数据,由此能够最大化地确保气象观测的精准度。基于此,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存在的数据异常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升气象观测的质量。

关键词 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数据异常

中图分类号:P4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94

气象观测在公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我国的气象观测水平在不断提高,其中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系统的出现为进一步提升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准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基于此,笔者以异常数据分析处理为切入点,分析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工作,以探求提升气象观测水平之策。

1 基本操作概述

从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系统的界面布局来看,编发数据界面的左上角是时间设置,最初始的时间指示的是计算机的系统时间[2]。操作人员需要结合所要维护的数据对象,从编报界面的时间中进行选择,然后待时间选定完毕,便能够从数据库、自动气象采集数据两个模块读取所需的数据信息,从而进行相应的维护。

客观来讲,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的内容大致有当前时次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人工观测数据、其他与本次气象数据相关联的信息[3]。另外,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系统还具备正点观测值与分钟观测值进行比较的功能,以最大化地提高操作人员维护数据的速度和水平。

每个正点观测时次,当操作人员对所需要维护的数据进行分析、把关,并排除错误后,数据维护人员必须将数据上传、保存,并及时关注数据传输是否通畅。

2 数据异常情况探究

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的目的是核查其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数据,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进一步排除异常,提高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精准度。

2.1 降水量的输入异常

降水量的输入异常是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常见的异常数据模块。具体来讲,该异常主要出现在人工输入降水量时,特别是出现微量降水时,会出现“有降水天气现象无降水量”的提示,这种提示会导致观测员无法正常输入降水量。为了解决这一异常现象,特规定微量降水的输入方法:只在3个定时观测时次输入微量降水,8:00在“12 h降水量”栏输入微量“0”,14:00和20:00在“6 h降水量”栏输入“0”,其他时次均不输入微量降水,当提示“有降水现象,无降水量矛盾”时,点击“是”,继续编报即可。

2.2 新软件出现维护界面无数据的自动提示

新软件的界面无数据这一异常现象,是正点地面观测系统运行时间过长的产物[4]。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3种解决方法。1)点击系统界面上的“补调”选项,实现气象观测数据进行补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库中必须包含历史数据并确保正常连接。2)关闭观测软件,然后再次进入系统界面,查看该异常问题是否消除,如果仍然无效,那么必须卸载气象自动站的监控软件采集的“常规数据”。卸载之后,该问题一般就会得到彻底解决。3)将软件卸载再安装。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但会有很多氣象数据信息随之消失,因此在采用卸载、重装策略时,需要权衡利弊,慎之又慎。

2.3 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及地温等数据超出历史极值

当需要输入的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等数据信息存在超出历史极限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是否发送数据信息”的警示[5]。面对这种情况,观测人员必须要以人工的形式针对气象观测数据开展进一步分析和核查。

基于自身的经验、数据的连贯性和周边站点做比较等方法,判断该类气象数据信息是否存在问题。若审核结果无异常,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处理,若数据存在偏差,必须重新核查数据,输入正确的数据信息,并及时修改数据审核规则库。总的来讲,针对超出历史极限值的数据,作为观测人员一定要重视,借助自身经验和相关数据规律进行认真核查,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2.4 判断定时数据出现异常或缺测

定时数据异常或缺测,是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十分常见的数据异常问题,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人员一定要及时对观测数据实施干预,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对于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和草温记录异常或缺测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正点前10 min内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正点后10 min内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的顺序代替。其中,风向、风速异常时,均不能内插,瞬时风向、瞬时风速异常时按缺测处理。

当无自动记录可代替时,仅在定时观测时次正点后10 min内,对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能见度和地温(草温除外)进行人工补测,其他时次按缺测处理。若某要素人工观测仪器已按规定撤除或超过正点后10 min,则该要素不再进行人工补测。

3 结语

发现并探究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的异常数据,对于提升气象监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气象监测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数据,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确保地面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笔者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看法融入其中,希望带给广大同行以有益启示,同时期待大家群策群力,更好地解决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出现的异常问题,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宫正,刘洪林,王文武,等.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的数据异常情况分析[J].中国市场,2017(16):318-319.

[2] 方正.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数据异常的分析处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47-48.

[3] 金飞,赵斯文,宋菊花,等.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维护异常情况处理[J].现代农业,2016(12):102-103.

[4] 李烨,李光.浅析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数据异常的分析处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120+122.

[5] 贾小琴,岳高峰,马旭洁,等.新型站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特征和案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259-26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降水量界面观测
从零开始学用智能手机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天文观测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1987—2016年丰镇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论地面气象集体观测的重要性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XML的界面自动生成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