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摘 要 社会的繁荣进步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逐渐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环卫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绿化的结构也在逐渐变化,不仅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社会功效,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结构;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5.019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人们希望生活在美丽、健康、环保的自然环境中,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的伟大工程。因此,政府在城市绿化过程中需要找准适合自身的绿化结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城市绿化的功能。
1 我国城市绿化的主要结构和形式
1.1 城市绿化结构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绿化结构的不断变革。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拥挤,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展城市绿化工程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发展新型的绿化模式。城市绿化既要满足基本的涵养水源、改善气候、防灾减灾等功能,还要在提高城市美感、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城市绿化的结构应该采用乔木、灌木、草坪、花卉复合模式,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绿化率,也增强绿化的美感。城市森林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城市绿化目标,通过大范围的树木种植,提高城市绿化的覆盖率,向城市园林化、城乡一体化绿化方向发展[1]。
1.2 城市绿化的主要形式
1)草坪式。我国传统的城市绿化以种植灌木为主,灌木省水、省工的特性促进了城市灌木的大面积种植。后期在学习外国绿化经验的过程中,我国引进了欧洲的城市绿化风格,开始推行草坪种植。在空闲的地面上大面积的种植草坪,并与原有的灌木以及房子公路等形成搭配,这种方式提高了城市绿化的水平,但在城市面积狭小的部分地区无法有效推行。2)园林式。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逐渐提高,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城市人们生活的迫切需求。生态城市是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人们的保护下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也为人们的生活创造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城市绿化的园林化方式,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树木、草坪、花卉等植被的合理布局、相互映衬形成美观的城市绿化景观,提高了城市的美感,也实现了城市绿化物种的多样性。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关键在于做好绿化方式的应用。
2 我国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
2.1 生态功能
2.1.1 调节湿热的环境
1)城市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工程,能够在植被的蒸腾作用下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2)城市绿化能够吸收太阳的辐射热量,改善城市的小气候状况。3)城市的绿化在化学作用下,为城市创造新鲜的具有适当温度和湿度的空气,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尤其是在夏季,其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城市风带的作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给人们带来的湿热等不适感,为城市人们带来凉爽的空气[2]。
2.1.2 改善水源环境
城市的绿化能够涵养城市的水源、净化水质。城市的降水以及地下水的保持需要植被的保护和涵养,在绿化的作用下,保持水源的稳定,以防水源渗漏流失。同时,可以避免阳光的照射,减轻水源的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绿化的水土保持功能不仅保护了水土,也为绿化自身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2.1.3 防止污染、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新鲜的氧气,为生态环境里的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持了碳氧平衡。同时,城市绿化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并通过化学作用稀释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对人身及其他生物无害的物质,从而净化空气。
2.2 城市绿化的社会功能
2.2.1 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现代的城市绿化是与城市的开发建设相统一的,在城市主体已形成时合理地安排绿化种植,将城市绿化与城市建筑建构相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3]。这样,城市因为绿化的点缀而更加漂亮,更加充满活力,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美丽程度和知名度。
2.2.2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也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城市系统通过将各种生产资料聚集,并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作用,为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条件。城市绿化的长期发展就会为城市生活的人们创造出一个稳定、健康、美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
2.2.3 陶冶情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城市绿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和谐发展,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美感,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城市园林绿化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优美的环境,而且人们愿意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这种现象就表明了欣欣向荣的城市风景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动力和生活情趣,提高了人们的喜悦感和幸福感,并将这种感受带到工作中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优美的环境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素质的提高,主动宣传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主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了城市绿化建设的有效實施。
3 结语
城市的绿化建设需要在结构上和方式上进行改善,使其适应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要求。通过种类繁多的绿化建设,构建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发展,维持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绿化生态功能以及社会共同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瑞娟.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营造研究[J].北京农业,2016(5):78-79.
[2] 刘贺伟.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2013(1):183.
[3] 王广才,李卫国,刘凤城.园林植物与城市生态[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35(1):12-1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