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
蔬莱种植是海南省农业支柱产业之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副食品之一,也是民生工程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蔬莱价格波动频繁,既影响种植户的增收又影响市民的正常消费,因此,探求蔬莱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稳定蔬莱价格,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蔬莱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 蔬菜 价格波动 建议
近几年,海南省蔬菜产业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但是蔬菜价格却出现较大的市场波动,“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情况仍然经常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消费者的福利。如何降低蔬菜价格波动幅度,确保蔬菜产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是当前急需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
海南蔬菜市场的现状
近今年,海南蔬菜的生产总成本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来讲,其生产效益还比较高的,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海南省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自1990年以来,海南省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逐年增长。文昌、乐东、澄迈、陵水和东方是目前海南省蔬菜种植较大的五个主要市县。
海南省的蔬菜不仅供应岛内居民生活所需,同时销往大陆和东南亚周边国家,覆盖面积非常广泛。但是海南省蔬菜出口的总量却比较少,出口品种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海南蔬菜品种主要包括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等。在出口中,椒类占据的比例比较大,高达85%左右,其次是瓜类,青菜类和茄类更是次之。—般来讲,海南蔬菜价格在每年的5-11月,价格较高,11月到次年4月则交个较低。其中叶类菜的价格起伏变动不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瓜类蔬菜在一年之中价格变化则比较大,从1月到12月呈w型波动,但长期趋势有微弱的下滑。海南省豆类和茄果类蔬菜的价格变化,相较于前两类是最大的,在一年中从1月到12月份呈v字型波动。根茎类蔬菜价格变化较小,每年的1月到次年1月呈m型波动。与全国农产品总体市场价格比较,海南蔬菜价格在短期内,波动频繁且剧烈,并且其波动周期是逐渐缩短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价格的不稳定性。
海南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
(1)供需不平衡
蔬菜价格在市场上首先受基本的价格规律影响。当蔬菜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平衡时,就会造成价格的波动。例如,当由于天气灾害或蔬菜淡季等原因,蔬菜供給不足,那么当年的蔬菜价格就会偏高。反之,价格就会偏低。
(2)生产成本变动
蔬菜的生产包含多种成本的耗费,如人力资本、物力、财力、时间等成本的变动都会影响蔬菜价格。例如,如果当年的人力资本价格上升,那么收获同样的蔬菜所耗费的成本也随之增加,而这些增加的成本又都会反映到价格的上升里面。
(3)产销信息不对称
蔬菜从生产到销售要经过许多次批发环节,复杂的流通渠道会导致信息流通不顺畅,生产和销售信息的不对称会使蔬菜市场价格产生波动。生产者往往接收到滞后的信息,从而对需求量做出错误的估算,然后造成产量不足或过量,造成蔬菜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结果价格高涨或低迷。
(4)自然灾害影响
蔬菜这种农作物对环境要求特别高,海南虽然一年四季光照温度都足够光合作用的需求,但是由于南海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每年台风频发,突发的恶劣环境对蔬菜的生长影响特别大,在短时间内会造成蔬菜价格的上涨。
(5)政府政策影响
蔬菜价格和民生息息相关,我国对于惠民利民的产业都是特别关注的,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例如“菜篮子”计划、“蔬菜价格保险”等政策。这些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蔬菜价格,保证农民收入。而农民可能会由于有政府的补助资金作为补偿,其生产品种和产量的选择不是根据市场对生产产品做出选,而是依据政府扶持优惠力度。这样不但达不到最初的目的,反而使得其反,对部分蔬菜的价格造成波动。
海南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
(1)市场机制不健全
价格是通过市场的供需来反映的,而市场的供需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于蔬菜这种食品来讲,产品安全、质量、营养灯因素对于其价格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来保证这些产品的信息透明和真实,很容易形成虚假的价格信号,使得价格容易被人为操作,最终造成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海南的蔬菜市场还很不成熟,针对于蔬菜的安全检查、品质分级、营养分类等质量方面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市场上销售的同种蔬菜不同价格的制定很多都是按照出售者自己的主观评价来决定的,消费者在得不到真实可靠的蔬菜信息时,只能依据蔬菜的颜色、外观等外在信息来判断商品是否物有所值。而蔬菜这些外观上的信息是很容易就被虚假捏造的,是很不准确的。
(2)生产不具规模
海南的蔬菜生产主要是由农户供应,菜农本身不仅要生产蔬菜,还要负责销售,这样的身兼多职,使其本身承担着蔬菜交易的大部分风险,并且生产和销售都不够专业化,造成蔬菜供应的紧迫。另外,蔬菜种植的地域也不集中,不能达到集中化种植和管理,使得蔬菜成本增加。蔬风险,菜生产不具规模化使得海南的蔬菜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不能抵抗市场,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3)蔬菜生产技术落后
蔬菜生产依赖环境气候的根本原因就是蔬菜生产技术太落后,仍然是靠天吃饭的时期,对土地、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太多。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蔬菜的消费量不断上升,但是海南却没有更多的合适的土地用来生产蔬菜,这就会造成蔬菜的供应不足。蔬菜的无土栽培、基因工程等技术还不成熟、应用性不强、安全性争议也比较大。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为了为蔬菜种植维持稳定的生产条件,很多蔬菜都是由人工控制在蔬菜大棚里长成的。这种技术固然对防范天气气候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却使得海南岛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等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一味地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不能针对海南气候特征做出创新,因地制宜提高改善生产科技,降低生产成本的传统生产方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限制了蔬菜产量的提高。
(4)市场开放度低
海南的蔬菜市场交易主要靠政府的指导,而不是由资本引导的市场价格促成的。很多企业资金还不能参与到市场中,很多农户的生产基本都依据政府政策的指导,而与市场上的资金没有联系,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由资本推动的生产链条。因而政府要为蔬菜抵抗市场风险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干预的程度并不好把控,由于政府指导而失真的价格信息更是容易迷惑人民,造成错误判断,形成哄抬价格或打压价格的局面。
政策建议
(1)健全蔬菜质量检测机制
海南蔬菜的质量检查机制对于海南蔬菜价格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要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使得海南蔬菜的价格制定有严格规范的标准,针对不同的质量等级设定不同的价格,并对价格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测,增强海南蔬菜竞争力,提高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加强市场活性,降低人为因素对价格波动的影响,保障蔬菜价格有序合理的运行。
(2)提升农业种植的科学化水平
蔬菜种植的技术水平决定着蔬菜的供應量。海南省的蔬菜种植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海南政府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海南的特色情况引进和培育优良的蔬菜品种,增加海南本土蔬菜品种的多样化,提升农业产品在恶劣天气的适应能力,优化本土农业产品的质量。把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产业内的大型企业联系起来,进行合作和创新,形成市场需求、科技研发、科技应用、科技推广的产研学一条链。
(3)增强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海南蔬菜种植规模小,产业不集中,农户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比较弱,对于价格波动造成的财务损失,主要靠政府的政策补助扶持,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对价格的应对机制,这不仅是政府的巨大压力,农户自身也有很大的生产压力。政府不仅要从资金上扶持,也应该关注蔬菜种植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蔬菜的生产流通渠道顺畅。打造海南特色的蔬菜种植基地,引进商业资金,提高农户在流通环节、零售环节的议价能力。(4)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不良行为海南省政府要加强蔬菜市场监督,制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以及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稳定市场,安定人心。因为蔬菜的季节性周期强、环境依赖性强、市场信息沟通不及时等原因,市场上出现了制造舆论、恶意哄抬物价等非法行为。
[1]罗超平,王钊,翟琼.蔬菜价格波动及其内生因素——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02):22-30
[2]李伟伟.基于复杂网络的我国蔬菜价格波动及传导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周振亚,李建平,张晴,阴晴.我国蔬菜价格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33(07):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