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艺庆
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经营成果的反映,有助于管理者制定适合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帮助管理者平衡相关问题和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本文以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主,从研究主题、研究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三个角度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总结与评述。发现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为我国未来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管理会计
企业绩效評价 BSC理论
引言
企业足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绩效评价足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其有限的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测评。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具体集中在绩效评价系统和薪酬体系的研究主题。本文研究回顾了我国丰流学术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文献,总结了它的发展和理论运用情况,希望能够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研究主题
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观点和理论有很多。如:Hal1的四尺度理论,Lynch和Cross的等级制度理论,业绩金字塔模型,平衡计分卡等。但是具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是Kaplan和Norton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法,该体系在企业界迅速得到推广。因此,为了避免研究主题过于分散,本文从基于BSC的企业绩效评价和跳出BSC框架的探索性研究两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文献展开论述。
如何合理评价经营者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绩效,不仅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有现实意义。因此,国内关于BSC的研究较多,但是以介绍BSC的内容和理念,解释其优于传统绩效评价的原因为主。部分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的发展,基于BSC提出了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刘运国和陈国菲归纳了国有施工企业GP集团现行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重新构建了基于BSC与EVA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类似国有企业集团的绩效评价改进提供了新思路。许晖等以天士力集团的国际化进程作为案例,基于BSC建构了企业的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评估和整合不同国际化背景、不同战略区位以及战略目标的国际化组织绩效。陈共荣等基于BSC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传递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战略目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绩效评价体系与战略目标脱节的弊端。
以上研究虽然都丰富了BSC的内涵,推动了BSC在中国实践践的应用,但是以案例研究为主,借鉴国外理论为主,没有真正基于中国的实践提出适合国内企业操作和推广的绩效评价模型,缺乏创新性。进入21世纪,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企业绩效评价模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传统绩效评价体系过度强调股东利益,而BSC只考虑了股东、员工与顾客三个利益相关者。因此,Adams和Neely提出强调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绩效评价模式,绩效三棱柱体系,受到了很多国外优质公司的青睐。传统绩效评价体系都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于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了企业的三重绩效模式,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建立了新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徐光华和周小虎发现以前的企业绩效战略评价模型都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于是提出了一个由经营绩效、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构成的企业共生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较好地回答了现代企业关注社会责任的原因、内涵及意义,从而可以指引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温素彬和黄浩岚按照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将绩效三棱镜应用于企业实践,希望为中国企业实施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虽然中国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获得了新的发展,但都是针对企业整体做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意义。于是,从实践角度出发,构建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绩效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姜宏青以会计基本理论为分析结构,研究了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问题,希望通过全面披露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方面的信息,提升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周绍妮和文海涛认为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并购的终极日标是提高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但处于不同产业演进阶段的企业获取收益的路径也不同,因此提出从并购动机视角研究企业的并购绩效时应该与产业演进阶段联系起来。这有助于解释实证检验都认为并购的实际绩效不好,但中国企业在实务中并购事件却不断发生的现象,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早期对单纯依靠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体系持批判态度的背景下,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日益复杂的趋势下,用基于理论的实证研究表明靠会计信息做决策的好处,提倡“简化”。这个研究发现令人感到意外,但值得深思。时代不断进步,没有永远正确的观念,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更有助于科研的发展。
研究采用的理论与方法
阅读整理搜集到的文献,发现只有3篇文献明确提出了所采用的理论。温素彬和薛怛新根据复合系统理论和协同学原理,构建了企业的三重绩效模型。徐光华和周小虎根据企业共生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了企业共生战略绩效评价模式。温素彬和黄浩岚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中国企业实施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绩效评价提供了现实指导。可见,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研究中,大部分文章都缺乏理论基础,只有少量文献运用了相关的理论,运用的理论则以经济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主。 基于查找的相关文献,借鉴杜荣瑞等的分类,将研究方法分为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分析性模型研究五类。
调查研究的方法多与实证研究或案例研究相结合,较少单独使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相关数据,然后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运用案例研究法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作为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但是运用调查研究方法时仍存在不足,只有一篇文献运用信度系数法对问卷进行了检验。另外,涉及调查问卷的文献最终并没有提供所使用的问卷,不利于读者判断其问卷设计的好坏程度。
案例研究法运用相对广泛,有3篇文献以案例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在特定情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但是,运用案例研究法的文献大多是以描述案例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為主。较少涉及案例背后“为什么”等深层次的问题,说明案例研究法的运用还有待加强。
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的文献数量较少,数据来源以问卷调查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主。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和分析性模型研究两类方法,由于本文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研究主题集中在企业绩效评价,而且对这两类方法的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清楚,因此不对运用这两类方法的文献进行评析。
评价与展望
通过对管理会计领域里企业绩效评价主题的研究发现,早期很多文章都是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理论,为国内应用提供指引和建议,近期很多文章开始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但是与国外的文献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总结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更注重理论,将对实务概念的描述上升为理论的高度,理论的运用也应该有更广泛的涉及,跨学科的理论运用可能更有助于推动其发展;应该更注重与中国企业实践相结合,研究企业如何发展更好的绩效评价体系虽然有助于从战略的高度指引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企业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却是有限的;应该注重提升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以定性研究为主的案例研究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何结合管理会计的研究方向,真正做到深入挖掘,系统总结,代表性强还是有较大的困难,应该试图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探索更多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多元化。
[1]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一一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7,09: 50-59.
[2]温素彬,黄浩岚.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一一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J].会计研究,2009, 04: 62-68.
[3]陈共荣,沈玉萍,刘颖.基于BSC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会计研究,2014,02: 64-70.
[4]徐光华,周小虎.企业共生战略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05: 19-26.
[5] Adams C.and Neely A., The New Spectrum:
How the Performance Prism
Framework
Help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No.2,2003.
[6] Kaplan S.R. and Norton P.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