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军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审计的技术和方法也在随之不断发展s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司迎来了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叫做风险导向审计。而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在我国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其中自然还存在很多的难点及需要完善的地方。所以,本文将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特点、和意义及存在的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对策来展开讨论。
企业 风险导向
审计 难点 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伞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风险导向审计也逐渐被企业所重视。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伞新的策略,在一定程度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缓解了紧张局面。其凭借自身优势,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的领域来进行合理的配置,既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又降低了审计风险,既提高了审计质量又减轻了审计的负担,做到为公司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实现公司的经营日标和存在的价值,为公司的长远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难点
(1)审计环境方面
我国日前处在风险导向审计的探索时期,所以,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也是问题不断。由于整个审计环境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卜会对审计人员造成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出现,便会导致审计人员职责方面出现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管理好审计环境问题是首要前提。
(2)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方面
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也足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中,由于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的状态,所以一定程度上,导致注册会计师对国家的经济、法律重视程度不够,对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会出现的风险的了解程度也不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挠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由于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有限,所以对于审计中会用到的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等相关问题上,大多注册会计师还不能满足这种高素质的要求。
(3)信息更新方面
在風险导向审计中,最注重的就是风险模式的运用,而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最重要的就是事前的风险评估。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计划阶段中有了一定的要求,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计划阶段要对所要审计的对象的整体经营环境有个大体的了解。对于风险不同的被审计的对象,所进行的审计程序也不同,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来为满足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对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伞面的保障。但就日前来看,我国的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更新并不及时,信息系统也不完善,所以大多数会计事务所还不能符合风险导向模式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卜,也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度。
(4)审计法律体制方面的难点
在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考虑企业符合风险评估的前提下,适当的省略部分常规的测试程序,但有些会计师会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弊端,来执行不公正的审计程序,所以,要想风险导向审计受到各企业的欢迎及推行,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
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运用对策
(1)完善风险导向审计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国家来看: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虽然也在不断地完善中,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审计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空白区域,而且在新增加的法律卜面,还只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各监督机构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这会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实现其真正的作用。另外,从公司来看,风险导向审计管理建设是通过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只有在有效制度的保证下,才能建设出符合公司自身、具有丰富意义的风险管理系。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确立,离不开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必须得伞员参与,在领导层的战略思想确立以后,管理层以身作则,基层员工贯彻执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将正确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确保风险管理的实施,才能保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有效运用。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与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二者相互监督,相互领导。每个公司在管理上的特点都不相同,公司组织结构也会因为公司的大小及性质而不同,在公司运营的组织构架时,一定要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日前国内外的公司都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来对公司的风险进行管理。对于公司风险委员会的建立构成要注意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从管理层到执行层等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都要进行风险导向审计,这是因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让公司各个部门都参加到委员会里,才能确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高效运营。
(2)提高风险意识
在公司制定营销计划以及各项活动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行的好坏,与公司管理层和其他各执行层的员工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准备实行风险管理审计模式时,要加强领导层的相关意识,为企业的风险意识的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较好的文化氛围。公司内部环境也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正常运营的保证,工作人员的意识会随着公司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良好的公司内部环境也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奠定了基础。另外公司在实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时,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充分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另外,众所周知,一个完善的法律体制不仅对注册会计师有保护作用,更是可以对一些违规操作起到监督的作用。但目前来看,我国法律对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要求还是比较宽松,长久看来,这对那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注册会计师们,约束力度明显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营的一大阻力。针对这一现象,可作出两方面调整,一方面,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自身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加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步伐,只有做到法律法规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在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然后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责任。只有当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与承担的社会法律责任相对应时,才能确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顺利运行。
(3)提高信息质量
首先,风险导向审计对信息的建设有着较高的质量要求,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快速可持续运营,离不开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库的支持。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库,来搜索和调查相关行业资料,查阅客户永久性档案等方式,在确保资料合理可信的情况下,进行客户的行业背景了解,分析客户的现状并做出及时调整。其次,还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政府、银行、会计师协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和握。做到實时了解国家政策,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增改之处,推动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最后,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公司,进行最新的发展动态的展示,分享相关成功案例,帮助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更好更快运行。
(4)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注册会计师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它要求注册会计师要熟悉被审计对象的经营日标、反战战略还有具体发展规划。在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时候,要灵活的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公司的经营管理的理念相结合,利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于那些重大报错风险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分析风险,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具有相关的知识做基础,加上对技能的完美掌握,才能达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要求。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认知能力,熟悉并掌握一般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培养注册会计师的综合能力,促进注册会计师们个人能力的提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营对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之前还有相对的要求,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之前,要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风险进行相关评估,对可能产生风险或已经产生风险的每个环节,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价,这是对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的相关要求。作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直接实施者,只有自身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才能增强自身的风险责任感,确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平稳运行。只有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运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降低企业风险,从而降低审计行业的风险,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平稳运行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一些思考,可以总结出,风险导向审计具有注重审计依据,保证审计合理性、保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等作用。但在我国实施中,还面临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达标、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及所提供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风险导向审计在金融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审计人员应在独立、客观的基础上,为金融企业提供相关风险评估等服务,帮助公司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提高治理、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的效果,帮助公司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1]安冬梅.推动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6,11(05):239.
[2]杨明增,任庆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及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3):95-99.
[3]聂新军,吴益兵,张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与决策模型一一基于信任缺失下审计证据驱动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6(0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