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2018-05-14 08:55刘妹琳
财讯 2018年15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

刘妹琳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如火如荼之势,BAT等互联网行业巨头及传统金融机构都开展了相关业务。互联网金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覆盖更多客户群体、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众多未经审核的网络借贷平台的非法筹资活动也导致了投资者的严重损失。因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监管机构的角度,分别提出7相应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 金融效率 政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于2012年首次由学者提出,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创新型金融模式,它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快,传递成本低等优势,大幅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其出现使得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加快业务创新与转型升级的压力。

(1)参与机构数量众多,輻射行业较广

一方面,非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借贷理财和第三方支付业务。几大互联网公司均展开其在业界的实践。阿里与腾讯参加了第一批民营银行的试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中占有绝对优势,余额宝也因为收益稳定、资金安全性有保障而受到个人投资者的追捧。人人贷、搜易贷等网络借贷平台遍地开花。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也纷纷试水网上业务。工农中建交等银行都推出了电商业务。传统金融机构与非传统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业务融合与交叉,比如P2P网贷平台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利用银行内部完善的风控机制,降低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安全保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2)金融效率大幅提高,业务类型多样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因素对金融行业的渗透上,它对金融效率的提高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交易成本的显著下降,二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增加了目标群体锁定的精准度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用户在电子设备上即可完成转账,付款,支付等操作,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或人员,降低了交易成本。网络互联互通提升了金融服务营销投放的精准度,社交平台等媒介搭建了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桥梁,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变得更广。除此之外,大数据使得金融机构可以对数据进行提炼和加工,判断客户信用波动情况、预测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减少信息不对称。此外,互联网金融涵盖众多细分领域,如软件研发、支付服务、P2P网贷、数据服务、咨询服务等。

(3)政府监管力度加强,备案提上议程

2016年起,多家P2P网贷平台、众筹项目出现非法集资,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的事件,其中E租宝更是一年非法吸收500亿的资金,震惊全国上下,互联网金融一时间沦为毫无保障的众矢之的。政府立即出台多项文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大。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非银支付等专项的整治方案。这一系列的政策旨在引导行业规范化,风险可控化和信息透明化。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1)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自身风控水平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的健康发展也要遵循金融业的基本规律和需求,其核心仍是风险控制。可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征信评估、反欺诈服务和监控预警。征信评估是指在业务发生前,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征信评估服务。反欺诈服务是在业务发生过程中,识别非正常交易,尽力避免和减少损失。而监控预警则是在业务发生后,持续的对用户进行信用预警和贷后监控。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互联网金融风控。

(2)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银行应该树立更强的危机意识,积极探索业务线上化的转型,不断完善自身的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目前互联网金融尚不具备和传统银行进行抗衡的能力,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并不具有揽存的资格,融资成本远远高于银行。而商业银行可以积极构建自有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为平台交易企业提供信用评级、交易增信、承诺付款保证等服务,发挥银行多元化支付产品的优势。将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进行适度区分也是商业银行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方法。线上提供标准化产品,线下提供定制化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客户需求,形成有序分工,增大竞争优势。

(3)监管部门密切关注风险,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国家领导人自2017年以来,多次发声表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决心。监管部门需要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自身的风险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溢出风险,制定准入、运营及退出的相关规定,健全风险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理的机制。明确监管主体、监管职责,严控外溢风险对整个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此外,“一行三会”还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减少对正常市场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失衡揭露了我国金融体制中的诸多弊病。政府应该着眼于金融市场行政壁垒过高、金融要素定价机制缺乏、金融资金配置中银行独大、金融投资工具和渠道狭窄等问題,全面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08):1-12_

[2]赵旭升.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演进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J].金融论坛,2013,19( 10):11-20

[3]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

[4]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4(4):9-13

[5]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加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吗?一一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5( 04):80-97.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金融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