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祥
国家审计的理论概述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国家审计基本格局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并向综合财政审计展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企业审计办法,实施真实性审计;适应反腐倡廉需要,初步建立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结合中心工作,突出了行业同步审计,不断深化各项专业审计。
(1)国家审计的特点
1.国家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机构是单独设置的,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业务机构。审计署受国务院总理领导,地方审计机关受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同时,独立于被审单位,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无行政隶属关系;其次审计机构与人员不直接参加日常的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作,审计人员是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工作的,独立编制审计计划,独立取证和审核检查,作出评价,独立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种监督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国家审计的审计经费及收入有稳定的来源,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制约。经费是独立的,列入财政预算,由各级政府承担,保证其执法的独立客观性。同时,按照《审计法》及审计署制定的审计规范,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不仅拥有检查权,而且拥有行政处理权、移送行政处理及提请司法处理权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2.国家审计综合性
国家审计是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一方面,具有监督面广的特点,它通过对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鉴证、评价,从不同侧面、不同环节上监视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其他经济监督无法替代的综合性作用,另一方面具有监督层次广的特点,不仅可通过大量的微观审计,直接督导微观主体依法开展经济活动,促进宏观调控措施在微观层次的落实和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能够通过对广泛的微观审计活动的综合分析,向决策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宏观调控的改进与完善,间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此外,一般的专业经济监督,其监督职能只是在特定范围内的单项监督,而国家审计,则可以对这些专业经济形式各业务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再监督,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经济监督网络,加之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国家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强、强制性大、权威性高的特点,使国家审计监督具有一定综合协调作用。
(2)国家审计的作用
1.维护财政经济秩序
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审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健康运行。同时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支配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审计,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且依法揭露应征不征、虚收探收、混库、截留坐支、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依法征管秩序的形成,克服税收和非税收征管中人为确定任务指标、人为调节收入进度、人为确定减免缓征等不符合依法行政和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建立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的良好秩序,堵塞财政收入流失的各种漏洞。最后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的监督,促进资金的依法、合理使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依法保证对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保障各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
2.促进廉政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存在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依法加强审计监督,是同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有力武器。通过发挥审计的独特手段和作用,发现和查处各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审计,注意发现资金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从中发现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化公为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侵吞国家资财的违法违纪案件。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多元化、国有企业及各项事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家财政资金运行及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产权交易的方式和过程日趋复杂,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现象的方式也日趋复杂,违法犯罪分子的手段日趋巧妙。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务必保持高度的警觉,特别要注意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间流动和重组中的异常现象,善于发现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保障改革的顺利、健康进行。
3.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应当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审计机关为了达到通过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应当在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指导思想,组織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审计应当针对财政、财务资金收支总量中的主要部分、重要项目、关键环节展开工作,通过审计能够了解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和资金运行的主要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效益不高和损失浪费的重要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对制止损失浪费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在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进行审计,进行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深入的、科学的分析研究,举一反三,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领导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都在发生重大变革,审计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我国国家审计不仅实践严重滞后于理论,而且在理论创新方面也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国家审计研究,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使之与审计环境相适应,从而为加强经营管理与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种种迹象表明,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全面推进,构成审计存在和发展空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审计环境也已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的审计发展如何适应审计环境,进而改善审计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国家审计,其目标、职责、职能及其重点如何调整,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1)审计目标存在的问题
我国审计法律法规的确定分为三类:一是真实性,指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存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二是合法性,指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三是效益性(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一切与审计有关的环境(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在制约着审计发展的同时,审计对其所处的环境也具有反作用。审计目标自然也不例外,真实、合法和效益作为审计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般要根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法制环境状况以及审计机关的人力、财力、技术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应更侧重于哪一方面。从目前看,在我国现阶段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把真实性审计目标放在重点地位,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上下功夫,坚决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纠正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其次是合法性。
(2)审计职能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的职能也将逐渐转变,一些应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解决的事情,将不再由政府来承担,政府经济活动和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范围缩小,以主要围绕政府职能开展工作的国家审计机关,其职能也随之改变。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是国家审计的三大职能,新世纪国家审计的职能取向应为:一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二是参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三是打击经济领域各项腐败行为;四是注重服务职能;五是调整审计职能的着眼点。我们在审计中总是把着眼点放在钱和物上,审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更多的是围绕钱和物展开。而国家的经济发展则是由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行为以及经济结果等各种经济因素构成。为此,审计职能的履行范围,不仅要在钱和物上发挥监督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在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政策上发挥监督、评价作用。
(3)审计重点存在的问题
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会影响审计监督的范围,因此审计机关的监督对象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在未来一个时期,财政审计、企业审计、金额审计仍将是我国国家审计的工作重点,但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将有所调整。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和环境审计,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社会保障基金性质决定了对其进行审计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基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公共资金,国家举办社会保险事业,财政上要补贴;国有企业税前提取的社保基金,其实质是国家资金的让渡;其次,社会保障系统的建立、完善与正常运作是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再次,由于社会保障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对生产、消费和国民收入分配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对养老、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使用及效益情况的审计,来保持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环境审计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新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进行环境审计将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首先,环境责任是经济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开展环境审计可以促进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及政府环境管理工作。
(4)审计回访存在的问题
实行审计回访制度,有助于巩固审计成果,落实改进措施,增强审计的权威性;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审计机关对重点资金、重大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然而,由于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回访制度尚未真正建立,有的审计机关根本没有实施审计回访,或是虽然有实施,却未认真执行,仅仅流于形式,审计结果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5)审计深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过去财税大检查及传统财务收支的影响,我国的国家审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对被审计单位帐面上的核查,缺乏宏观经济意识,审计力度不大、深度不够,偏重于表面问题,而对审计披露与审计处理的关系探索不够,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受当前社会风气及主客观因素影响执行不到位。审计执法不到位,审计意见、决定不能全面落实,客观上就容易形成审计监督的“空白点”和“盲区”。
(6)审计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应用对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审计干部队伍仍然存在一些与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制核定不够科学,闲散人员多和年龄老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审计人员知识更新跟不上客观形势要求,人才匮乏,人员进出专业培训未形成制度;审计人员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查帐阶段,与被审计单位的微机管理处理业务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