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地区教育扶贫研究

2018-05-14 08:55周成林
财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周成林

贵州 农村地区 教育

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发展缓慢,贫困现象仍很突出。1986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起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此后,国家又相继实施了两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现今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教育扶贫政策是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最具有持续效力和最能从根源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推手,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最佳路径”。“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终身受益”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扶贫的工作重心从以往的解决温饱问题,上升到改善民生,实现教育公平,减小贫富差距”。甚至可以说,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其价值与作用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

贵州当前贫困现状

贵州坐落于中国西南边陲,由于历史和地里的影响,贵州农村自然条件较差,农村人口相对较多,生活水平较低下,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照人均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贵州贫困人口为623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7017万人的8.88%”。“大扶贫”是贵州省“十三五”时期“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全面成成小康社会,不让—个民族、—个地区掉队。目前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有50个属于贫困县,比重达到56.8%,也使得贵州成为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随着“大扶贫”战略的深入推进”、“9+3”计划的实施和“1+10”精准扶贫配套文件的深入落实,2016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取得良好的成绩。然而贫困人口众多、扶贫力度巨大、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农村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在贫困人口分布上,大致以中心省会城市向周围呈扩散现象,其小城市又向边界村庄扩散现象,教育资源的分布反此现象。在点的分布上,中心城市占据了绝大多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教育发展赶不上城市,凸显了教育资源隐形的不公平,导致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逐步拉大,农村原有的教育资源转向城镇。例如农村地区的孩子逐步转向城镇的学校,大量生源转入城镇,越来越多的出现城镇教育生源增多,入学要求苛刻的现象,而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师面临一对一教导学生的困境,教育资源出现了极大的浪费。

(2)教育基础设施分布不完善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长期的封闭和落后,缺乏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不完善,远距离的上学方式和教育安全隐患长期存在,成为贫困山区教学面对的现实问题,且具有长期性。物质资源匮乏、交通建设落后以及人力资源缺失,使得教育资源的整体落后,在黔东南、黔南、毕节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贫困地区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也显得捉襟见肘,对于教学设备的增加、学校建设的扩大和X2-的引进显得尤为缓慢。中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采取分级办学与管理的方法,把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交给县一级别的政府和财政去解决,然而贫困地区的财政支出对于庞大的教育支出往往鞭长莫及。教育基础的整体落后,使得农村地区辍学率高,基础教育阶段辍学严重。

(3)地理条件与交通恶劣

要致富,先修路,贵州首先完成县县通高速的宏伟目标,然而处于云贵高原和石漠化地带的贵州,地质条件恶劣,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多山的情况和荒漠化导致修建高速公路、铁路花费的成本和时间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较高。目前贵州省内的交通网络主要还是依靠二级公路,乡镇之间联系主要依靠县村级公路(县道、村道)。此外,修建大型交通项目都需要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贵州作为贫困大省,财政支出和修建技术是没有的,就需要大型建设集团和高技术企业的支持。交通成本的增加,促使进入贵州地区的物质资源的成本也增加,也更增加了物资进入农村地区的成本,农村地区的发展是艰难的。

(4)农村人才吸引力低

长期以来的教育落后,人才匮乏成为贵州走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尽管“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良好实施,但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依然举步维艰。贫困的省份往往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也是有限的,在政策资金支持上显得乏力,吸引不了人才。据2016年贵州统计局数据显示,贵州省专任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比例为:小学阶段45.2%,初中阶段29.1%、高中阶段18%、高等教育阶段7.7%。同时由于贵州交通和区位的恶劣,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意愿不高,高素质人才留不住的发展形势严峻。整体教育资源的落后,人才流入量稀少、农村人力资源输出严重和入学率低限制了农村地区人才的培养。

农村教育脱贫的建议

(1)政策性引导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离不开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须根据不同贫困地区做出具体的分析,找到扶贫政策的制定依据和实施的有效路径。由于各阶段教学内容的不同,因此在统一规划下实行教学资源配置,避免同规格、同体制的建设,然而地区的差异性则需要在人力资源上做合理的分配。也需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成立专项基金,使得资源合理分配得到保障。只有资金保障到位,基础建设才能加快,不至于出现烂尾工程。这些都与要政府加强政策措施的制定来保障,只有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下,为教育资源的争取才更有良好的成效。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保障,吸引更多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参与教育。

(2)提高教育服务农村社会发展能力

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不能离开高等院校的强力拉动。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实行对口帮扶,—个城镇或县城的某些地区,可由高校承包扶贫,实行定点扶贫,并纳入高校考核体系之中。“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信息扶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扩大片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片区所在省(区、市)倾斜。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民族班级向民族地区倾斜。

(3)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以来并不理想,向往良好地区是现今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其得到的发展空间和福利待遇优于贫困地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定期培训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教育扶贫的先锋军。对于表现优秀的农村教师,给以职称上的评定,鼓励工作绩效,鼓励其工作的积极性。

(4)加强信息化对教育扶贫的发展

2016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的提出:以网络为媒介来实施教育扶贫计划,构建教育扶贫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解决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网络连接问题,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一些职业院校。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远程教育平台,共享其他优质教育的资源,加大开放大学、高等学校、教育机构的部分教育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信息技術应用能力的培训,优先为农村小学提升优质的及爱与资源。目对教育行政信息化干部做培训,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总言之,减贫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进程,跳出贫困循环圈,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系统内部到教育系统外部,多重力量相互交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育扶贫网络,精准发力“拔穷根”。教育给贫困人群播下的是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提供的是与贫困持久对抗的动力和支撑,教育扶贫是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